全球企業破產率飆升,倒閉家數將暴增三五%,全球經濟環境就像「企業墳場」。即使是不可一世的世界級巨人,也難逃傾頹命運。雷曼兄弟、美林銀行、AIG、通用汽車……一一倒下。百年才長成的業界巨人,不過兩年,灰飛煙滅。怎樣知道自己在衰敗?管理大師柯林斯花了五年深入研究十一家大企業衰敗的案例,歸納出企業衰敗的五大階段。
  
第一階段:驕傲自滿、停止學習
柯林斯直言,很多成功企業往往誤以為會成功,是因為自己很厲害。卻忘了,此時的成功可能只是大環境或運氣幫了忙。華碩前年底推出破壞式創新產品Eee PC,在市場大放異彩,被美國《BusinessWeek》票選為年度最熱門科技產品之一,創辦人施崇棠還受邀前往哈佛商學院分享成功經驗。去年第四季,華碩出其不意碰上公司創辦十九年來首度虧損,損失將近三十億台幣,一手開發的小筆電市場、霸主頭銜也拱手讓給宏碁。鑽研台灣科技產業的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湧分析,成功企業通常會陷入成功慣性:即使外在環境改變,仍一再重複過去成功的模式。以優異研發能力起家、成功的華碩,就是一個典型。
  
第二階段:缺乏自律、盲目擴張

大公司光環黯淡的主因,並非他們滿足現狀、不願創新,而是過度擴張。在台灣商業史上,威盛電子是眾多因過度擴張而飽嘗苦果的企業之一。一九九九年,獨霸全球晶片市場的英特爾,大意犯下一連串錯誤,威盛趁勢推出PC 133晶片組,橫掃四成市場佔有率,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晶片組製造商。一炮而紅的威盛,順勢擴張,將觸角延伸到手機、光儲存、網路晶片等事業,員工人數瞬間增加三倍。好景不常,侵權、竊取商業機密官司接踵而來,威盛連續兩年共虧損六十六億台幣,從此盛況難再。今年五月,威盛被打入全額交割股。
 
第三階段:無視危機、輕視風險

企業領導人一定要誠實面對,並時刻注意三組數字——毛利、流動比率和負債淨值比,才能覺察自己是否已進入導致衰敗的第三階段。任何一組數字出問題,都意味即將有風暴產生。柯林斯團隊研究的十一家殞落大企業中,在掉進第四階段之前,毛利、流動比、負債淨值比,至少有一項顯現負面訊號。天喜旅行社就是因為疏忽財報警訊,去年底日幣巨幅升值,匯損讓郭正利慘賠一億。今年五月,天喜跳票,觀光局勒令停業,員工人數從兩年前五百四十人,縮編到現在僅有五十二人。天喜的衰敗,並不在於產品出了問題,而是太輕忽財務報表。過去二十年,創辦人郭正利從不看財務報表,在公司賺錢時,也從不曾找財務專家做財務規劃,只是把現金全部投資在房地產,「手上沒現金,一需要週轉,就出了問題,」郭正利坦言。
 
第四階段:盲目拯救、亂抓浮木

二○○五年,明基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希望借此一舉將BenQ品牌推上國際。一年下來,明基帳面虧損三六七億台幣,銀行負債從二六五億驟增到四二○億,公司市值下跌四○%。董事長李焜耀痛苦但明快地決定,不再投資西門子。明基退守代工市場,曇花一現的品牌夢,宣告結束。一位管理學者分析,明基太過自信,相信自己的研發與設計能力。但是,明碁的產品品質與國際管理能力,都趕不上公司擴張速度。為了打品牌,明基抓到的「救星」,就是併購。最後證明,這個救星不但沒有救起明基品牌,甚至回過頭重創明基的經營根基。
  
第五階段:無足輕重、走向衰敗

宏碁是台灣企業由第五階段反敗為勝的經典代表。八○年代末期,為了進入美國市場,宏碁展開一連串併購。併購不但徹底失敗,更讓宏碁元氣大傷。三十年內,宏碁從一家岌岌可危的本土電腦廠商,搖身一變為年營收七千億台幣、全球第二大筆記型電腦廠商。四年前被施振榮聘任為標竿學院院長的朱博湧透露,宏碁是跌到第五階段,才徹底改變思惟。不再迷信過去成功的垂直整合模式,將所有重資產的事業(代工)切割出去,只留下成長最快的輕資產(品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