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智財戰換中國半導體江山 台積電不消滅中芯的祕密

作者:王曉玟  出處:天下雜誌 440期 2010/01





台積電與中芯長達八年的商業機密剽竊案畫下句點,這八年,台積電利用三個步驟拿下勝訟,更因此打造出世界級法務團隊,最終,台積電並不要中芯破產消失,台積電看見的是更大更有利的未來。









一樁和解案、一段十年恩怨、一位中國半導體教父下台一鞠躬、一場五千六百億台幣中國半導體市場的競爭新局。


去年底,台積電與中芯國際達成和解協議,為長達八年的商業機密剽竊案畫下句點。中芯除了賠償台積電兩億美元,更將無償授予台積電八%中芯股權,台積電可在三年內以每股一.三港元認購二%的中芯股權。未來,台積電將持股中芯國際一○%,成為中芯國際繼上海實業、大唐電信後第三大股東。台灣科技業紛紛側目,但大贏家台積電卻無得意之情。


「我們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保護我們的科技技術和智慧財產權,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性,」台積電法務長杜東佑,接受《天下雜誌》採訪時一再強調,台積電並沒有像德州儀器、IBM積極興訟,賺取專利費、消滅對手。


換句話說,台積電並不想讓中芯以破產收場。因為,一旦中芯破產、廠房出售,台積電製程技術將會外流。接手中芯的企業,一定先打價格戰、破壞市場秩序,中芯製程技術既然來自台積電,台積電將首當其衝,這是台積電最不樂見的結局。


「如果市場上其他競爭者打著TSMC-Like的旗號拉客戶,卻不必花一毛錢投資在製程上。台積電如何差異化競爭?這不公平,」杜東佑痛斥。


戰局一開,就只能求和,不能求戰,」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邱奕嘉觀察。


到底,台積電如何以戰逼和?以和止戰? 台積電八年來做出哪些戰略選擇?


時光倒轉。八年前,杜東佑剛剛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請來擘畫台積電智財戰略。當年台積電的困局是,只知道中芯大舉挖角台積電員工,但不清楚商業機密是否被竊。眼睜睜看著中芯興建全中國第一座八吋廠,成為中國刻意栽培的樣板企業,武功高強的台積電卻受政府法令束縛,施展不出拳腳。





當張忠謀頻頻出訪蘇州、南京、上海,計劃在中國興建八吋晶圓廠時,台積電同時在台灣向離職經理劉芸茜發出禁制令,控告劉芸茜涉嫌將十二吋晶圓廠配置和設計圖、晶圓的製程和配方,外洩給中芯


台灣檢察官搜索劉芸茜家中,扣押劉芸茜電腦。在電腦硬碟裡的資料和電子郵件中,發現當時中芯首席營運總監Marco Mora,的確曾明確要求劉芸茜提供台積電十二吋晶圓廠的製程、設備列表。但中芯持續否認擁有台積電技術。


興訟、採證、掐要害


疑雲重重時,台積電第一個策略選擇是,以興訟掌握證據。「為了要保護我們的科技技術和競爭優勢,你必須掌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因此我們選擇到有『發現揭露程序(Discovery)』」的美國法院,我們必須藉由提告來獲取、保護證據,以利後續調查,」杜東佑說。


台積電一邊模擬提告、沙盤推演,一邊在美國蒐集中芯的半導體產品,做還原工程分析,這是台積電的第二步策略選擇


 七年前的秋天,台積電有了重大突破。


「Dick,你給錯產品了,這是台積電的產品,」做還原工程的工程師向杜東佑抱怨。


「不可能,我百分兩百確定,這不是台積電產品,」杜東佑斬釘截鐵回答,心底確認了中芯侵權、不當使用台積電營業機密。


當年冬天,台積電終於出招,在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院對中芯提出訴訟。當時中芯已在上海擁有三座八吋廠、在天津併摩托羅拉八吋廠、在北京興建三座十二吋廠,部署所謂的「菱形戰略」。


再過一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決廣泛的蒐証程序(discovery schedule),之前尚未交出任何文件的中芯,必須交出文件。當時台積電還不知道,中芯實際上擁有台積電一萬五千份文件、長達五十萬頁的資料。





「老實說,如果我們在二○○五年就知道,中芯用我們點一三微米、九十奈米製程的商業機密,我們第一次協議的求償金額當然就不會只有一.七五億美元,我們將會要求更多,」杜東佑聳聳肩地說。當時,台積電只能相信張汝京「中芯獨立自主開發技術」的說詞。


等到中芯建廠完畢,又持續九年虧損,中芯大股東早已籌畫撤換張汝京。耐心等待時機成熟的台積電,第三步的策略選擇是,讓墜落谷底的中芯活下去,台積電趁機掌握策略影響力


「這一次的談判,我們當然可以要求更多賠償金、更好的條件。我大可以再去ITC申請禁制令,不讓中芯產品銷往美國,我可以再控中芯侵權,可是為什麼要呢?我們的原則是要中芯履行原有的和解協議,」杜東佑再次強調,台積電只要中芯保護既有的台積電製程,並不再竊取台積電技術。至於一○%的股權協議,則是由對方大股東協議,台積電「被動持有」


五年造出世界級法務團隊


台積電贏的關鍵,在於利用第一次訴訟後,以五年時間打造世界級法務團隊,建立起周全的商業祕密管理制度,尤其在商業祕密各種防火牆的管理,達到國際水準


台灣企業,不論大小,都應該有自己的智財戰略思考和團隊。先做正確的內部分析,畫出技術藍圖,決定你所要保護的技術,再決定要申請專利或以商業機密加以保護,」杜東佑分享台積電的成功經驗。


他更不忘提醒,執行長必須負起「訴訟指揮」的關鍵任務。「企業法律部門要形成企業策略性競爭優勢的首要因素,就是高階主管的支持與承諾,尤其是董事長、執行長,」杜東佑回憶起,與張忠謀沙盤推演時常被挑戰的情景,「他很嚴格,總是問我,為什麼這麼做?你要怎麼贏?」


反觀中芯,張汝京在下台前一天,還致電友人,向友人詢問,「你知道台積電用營業祕密保護的技術,到底是哪些製程嗎?」





洋將當前鋒,杜東佑率領二十多人的法務部門,攀上過去台灣企業沒有想像過的戰略高度。


「以這個案子來講,是足以左右大陸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不僅是中芯股東,更可以用授權長期控制中芯。只要你不乖,我就終結授權,你所有的產品就出不了門,」一位業界資深法務人員評論。


讓中國政府也成大贏家


台積電以戰逼和的另一個關鍵,是讓中國政府也成了大贏家。


為了培育中國半導體產業,北京政府、上海政府、武漢政府、成都政府、廣州政府莫不掏腰包,支持中芯的發展。無奈中芯營運不見起色,大股東拍板決定,張汝京為中國半導體產業扎根、蓋廠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下一階段,該是請行家經營中芯,加速中國IC設計業者的研發創新。「只要TSMC裡面有人可以把中芯帶起來,why not? nothing to lose,」一位曾經參與中芯營運的專業經理人,說出中芯董事會的心聲。


過去,以晶圓代工模式破壞半導體產業價值鏈的台積電,未來將在中國大展鴻圖,以開放創新平台扶植中國IC設計。台積電與中國政府,默契十足地打出一場雙贏的完美智財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 的頭像
    Ben

    Benjamin部落格天地 (勳爸的GO天空部落格)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