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報導/陳採雲
轉載自棋道雜誌2008年3月號
前 言
台灣圍棋之發展,一直以來多由私人企業贊助推廣,2004年台灣棋院努力爭取到政府設立圍棋替代役,可說是重大的突破。2007年台灣職業棋士周俊勳獲得世界棋王的殊榮,更喚醒政府對圍棋之重視,今年2008年教育部正式將圍棋高手納入運動績優生,可透過甄試進入高中職及大專校院就讀。
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2008年10月將在北京舉辦,其中圍棋項目就分佔了六面金牌,2010年亞運,圍棋也納入了正式比賽項目,這些突破與進展都對台灣圍棋注入了新契機。台灣棋院特別開闢【職業棋士】系列報導,先從台灣職業棋士們成長的心路歷程切入,提供廣大棋友們更多的參考,藉此帶動台灣圍棋更加蓬勃發展。
小時候的陳詩淵
(照片提拱: 陳詩淵)
陳詩淵
一、 個人簡歷:
4歲圍棋啟蒙
12歲進入權甲龍門下。
台灣棋院與韓國棋院所屬棋士。
台灣圍棋史上第一位在籍棋士,由預選賽打入三星杯本賽。 (以韓國棋院身份參賽,台灣棋院在籍)
個人12連勝,個人百勝。2007年度勝局王(45勝16負),網友票選年度最佳棋士。
二、 職業升段紀錄
2000年12月01日 入段 韓國棋院
2001年12月01日 二段 韓國棋院
2005年01月01日 聘任二段 移籍台灣棋院(回台服文化替代役)
2005年06月28日 三段 台灣棋院
2005年09月15日 四段 台灣棋院
2005年11月08日 五段 台灣棋院
2006年09月24日 跳升七段 台灣棋院 (國手賽冠軍)
三、 頭銜紀錄:
2007年擁有四冠王的頭銜
1.) 第六屆天元賽冠軍
2.) 第三屆國手賽冠軍
3.) 第七屆CMC盃電視快棋賽冠軍
4.) 第七屆東鋼盃冠軍
2006年
第二屆國手賽挑戰國手蕭正浩成功首奪冠軍
2005年
中環盃圍棋公開賽冠軍
第五屆東鋼盃冠軍
【
一】陳詩淵
責任與榮耀
「職業」本身就是一個頭銜,就是一項莫大的榮耀與責任。
有句話說:「態度決定高度。」那麼頂著2007年台灣四冠王頭銜的陳詩淵,對於圍棋的態度是什麼呢?
陳詩淵說:「以前是興趣,現在是職業。既然是職業就要盡力做到最好。」
「比賽前會特別準備什麼嗎?對於賽前的壓力是否有紓解的妙方?」
「比賽前一天通常會在家吃晚餐,不會特別做什麼,重點是平常就要花時間努力。至於壓力方面,如果是代表台灣出賽,壓力就會比較大(如CKS、中環盃),其他如三星或LG盃壓力就小些。比賽壓力越大,前一天晚上就會越不好睡。雖然沒睡好,但是隔天比賽的時候自然就會提起精神,戰鬥力並不會因此受影響。」
陳詩淵被問到「輸棋及贏棋的心情如何調適」時,他做了以下的回答:「輸贏的心情起伏不大。就拿12月27日王座戰第五局,我以半目輸給周俊勳,挑戰王座失利。次日12月28日緊接著東鋼盃又馬上得對戰林至涵,不管心情如何,都還是自然順應過來了。」這樣的答覆讓人聯想到,「竹影拂階塵未動,月光穿水不留痕。」他贏棋輸棋的心,或可用這句話來形容吧!
「你最難忘的一局棋?」陳詩淵想了好一會兒才說:「在韓國入段關鍵的一局,以半目勝朱亨煜,應該算是比較令人難忘的吧!因為贏了這局,入段就確定了。」可見業餘跨入職業是一道重要的關卡呢!
「身為一流棋士必備的條件是什麼?」陳詩淵說:「第一,要有天分,第二,要夠努力。」
「怎樣才算有天分呢?」許多棋友們都想知道吧!
陳詩淵解釋說:「要很熱愛圍棋,不是被強迫或是有討厭的感覺。」
「那麼,你覺得自己是天生棋才嗎?」
陳詩淵自謙的說:「感覺有點天分吧!」隨即解釋道:「自己覺得有點天分的原因是,台灣棋界當時能贏過他的同齡小孩似乎不多,而且他感覺自己非常喜愛圍棋。」
成長與粹鍊
請問陳詩淵:「圍棋路上,最重要的推手是誰?」
「感謝父母。我很小的時候就帶著我接觸嘗試學習各種才藝,當我篤定的選擇了『圍棋』這條路時,父母給予充分支持並尊重我的決定。」
「台灣棋院成立之前,許多台灣傑出的兒少棋手大多選擇赴日,為何獨獨你選擇韓國?」
「去韓國研修圍棋是我自己的抉擇,選擇韓國,算是機緣吧!當時台韓交流賽時,我正值小學五年級,權師父覺得我有天分,願意收我為徒。加上韓國棋院的翻譯官河勳熙先生以及權師父的大女兒權孝珍會點中文,這讓我對於遠赴韓國寬心不少。相對於日本,同樣是語言不通,感覺上,到韓國的權甲龍道場,生活起居就方便許多。」(編按:韓國三大圍棋道場:權甲龍道場,許壯會道場和金元道場。)
被問及「遠赴韓國研修圍棋的心路歷程」時,陳詩淵滔滔不絕的敘述,與平時話不多的模樣廻然不同,一對發亮的眼睛,把人帶進他那年少拼搏圍棋的歲月。
陳詩淵說:「1997年9月進入權甲龍道場,1998年元月正式進入韓國棋院成為第10組的院生,一路沒降過,打到了第4組,2000年12月就順利入段了。」(編按:台灣棋院於2000年3月4日成立,在此之前,許多有潛力的棋手多赴海外進修。)
「在入段前有過低潮、壓力或阻礙嗎?」
陳詩淵回答:「韓國棋院院生100人,每組十人,各組前四名升,後四名降,第五、六名保留在原組,每年4、8、12月進行職業選拔,前兩名可以晉升為職業棋士,另外還有女流棋士選拔,每年兩次,每次選出一名。我在1998年打到第4組之後,大概持續有半年之久,每次都是第五名無法升組,那半年應該是我在韓國最低潮的時候了。」
「曾經想過放棄職業圍棋這條路嗎?」
陳詩淵說:「從來沒想過放棄。因為到韓國之前,權師父是預計我五年可以入段的,但是我以三年的時間就達成了,所以比較感受不到壓力與阻礙吧!另一方面來說,我運氣算比較好吧!」並強調自己在入段後就稍稍放鬆了些,雜事多了點,沒繼續維持當院生時的努力,所以有段時間棋力沒有顯著進步,希望今後能多花時間在圍棋上。(編按:院生時期,每日朝九晚九規律生活,除了吃飯、睡覺及每週三下午運動,踢足球、打籃球之外,所有時間都花在圍棋上了,所以陳詩淵認為有些一組的院生,實力都不比那些新入段的棋士差。)
「記憶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被打的事,記憶很深刻,有一天睡不著,半夜跟幾個研究生在宿舍玩起了撲克牌,權師父知道後,15個研究生一起被處罰,連在睡覺的人也一起被處罰。」陳詩淵解釋說:「15個住在權師父家的研究生都一定要團體行動,若有人犯錯全體就得受罰,原因是其他人沒有負起督促同伴的責任;不過那次玩牌事件,其他睡著的人被罰的有點冤。或許權師父要我們體會到,個人的行為不僅代表自己,更代表整個團隊,因此整體研究生都會有生死與共的感覺,比較有團體的精神。在道場犯錯會受罰,如果在外面犯錯或態度表現不好就代表道場沒教好,回來肯定受到更重的處罰。」
「這樣的處罰,大家受得了嗎?」
「當然有些人受不了。」陳詩淵又繼續說:「我到韓國的第一天就被打,權老師的二女兒權孝英帶我和另外兩位研究生出去逛一逛,回來就被打,研究生們常常被牽連被處罰,三個月過後,我才漸漸習慣,並且明白團體紀律的重要性。」原來陳詩淵的與眾不同,是這樣被磨練出來的啊!現在台灣的孩子有多少能接受這樣的嚴厲管教呢!莫說孩子受不受得了,身為家長的,又有幾人能放手讓老師如此的管教呢!
未來與展望
目前擁有四冠王的陳詩淵被問到:「身為一流棋士最需要的後盾是什麼時?」
陳詩淵謙虛的說自己不算是一流棋手,只堅定的表示:「要專心下圍棋。」這樣熱愛圍棋的心就是最佳的後盾吧!
繼續追問:「近幾年,台灣一流棋手,拿到頭銜之後,紛紛成家,不知道您有何看法?」
陳詩淵再次篤定的說:「我要專心下棋,感情先放一邊。」往後這兩年,重心會全部放在台灣研究圍棋。
「想過要收學生,教導小朋友圍棋嗎?」
「暫時不考慮執教,要專心努力用功,邁向一流棋士。」
對於自己的期許,陳詩淵說:「目標不是贏某一位棋手而已,希望拿到世界冠軍,維持一流棋手,證明自己的實力。」
陳詩淵要跟國內棋迷分享的話:「一群人共同努力,讓台灣多幾個世界一流棋士。」對於「台灣棋界的期待」是:「有壓力、有競爭、有威脅才會有成長。一大群人共同努力,讓台灣強勁的棋手人數變得夠多,爭取到更多參加國際賽的機會。」
短暫的訪談時間,陳詩淵除了讓人感受到他「天生棋才」的氣質之外,更透露出他關心台灣圍棋的熱情與謙虛的品格。難怪他會說:「他最欣賞的棋士是林海峰。」陳詩淵解釋說:「林海峰除了戰績輝煌、後盤能力超強,有二枚腰封號的棋風之外,更令人欣賞的是,林海峰備受尊敬的人格特質。」在此期待陳詩淵為台灣圍棋開創另一嶄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