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醫不扣門 道不輕傳
一般身體不適,經西醫檢查、檢驗,若有癌症狀況,多半已是第三期或最末期了,這是很無奈的; 好的、行的中醫師在癌症初期就可診知,也就是說會比西醫提前約二年得知癌訊,所以平時有閒要多探問、探聽"好中醫師"的相關消息。
如何發現安靜的癌? |
【文╱楊心怡】 「子宮頸癌疫苗+抹片,給你雙重防護」是最近的防癌宣導,另外像是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即使是健康檢查的大腸鏡、胃鏡檢查,都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胃癌,早期治療。 此外,大家都知道戒菸、戒酒、戒檳榔有助遠離肺癌、肝癌及口腔癌。 但是,當你感冒老是沒好還反覆感冒、久咳不治、腰痠、體重下降、女性有異常出血、下腹悶痛、頻尿時,你會懷疑這些可能是癌症的警訊嗎? 鼻咽癌、肺(腺)癌、胰臟癌、腎臟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這六種默默蔓延的癌,檢查工具不易早期發現,需要留意,以免太晚發現。 感冒一直沒好,小心鼻咽癌 鼻咽癌是頭頸部癌症中第二常見的,僅次於口腔癌,約佔40%。不過治療效果並不差,平均五年存活率超過七成,如果能早期發現,第一、二期病患平均五年存活率更高達九成以上。 鼻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目前也還未發展出任何篩檢可做,很難早期發現。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瑞坤表示,一般因為淋巴腫大而使鼻子塞住,或影響視力時,大多已經發展到中、後期了。 因此他提醒,如果有流鼻血,出現一些很像感冒的症狀,如流鼻涕、咳痰等,卻一直沒好,或平時不常感冒的人,卻連續感冒好幾次,就要有所警覺,儘快去醫院檢查。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詹凱傑也提醒,成年人的中耳積水問題(耳悶塞感),以及單側耳朵出現耳鳴、聽力變差等症狀,都是鼻咽癌的徵兆之一,不可輕忽。 戒菸是遠離肺癌的唯一途徑 肺癌已連續四年高居國人癌症頭號殺手。根據2007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它佔男性癌症死因第二位,僅次於肝癌,在女性則居首位。 肺癌目前也還沒有早期發現的篩檢工具。許多人發現有咳嗽、咳痰帶血,或者因胸痛、吞嚥困難等症狀而去醫院檢查時,多半已經是晚期。42歲的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翁雯柔不菸不酒,卻仍難逃罹癌的命運,年初久咳去檢查,已是肺腺癌第四期。 謝瑞坤提到,以前認為痰液的檢查及胸部X光檢查有助早期發現,但已有研究證實,這些檢查仍有其盲點,因此現在有些醫院會以螺旋電腦斷層做為早期篩檢的工具;但他認為,電腦斷層總是有放射線的顧慮,而且這種篩檢的有效率還沒有完全被醫界認同,民眾在選擇時,還是應多方考量。 排除運氣不好、雖注意健康卻仍生病的例子(前法務部長陳定南、舞者羅曼菲),戒菸還是目前醫界能想得出來的預防方法,並且要避免暴露在吸菸或空氣污染的環境中。 趁著今年菸害防制法新制上路,趕緊戒菸吧。戒菸不只降低罹患肺癌機率,就連其他癌症,如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胰臟癌、腎臟癌、膀胱癌,甚至是心臟病、中風的機率都會跟著減少。 ■值得期待的好消息:除了吸菸、二手菸及空氣污染等風險因子外,有肺癌家族史的病患也是高危險族群。 根據國外大型研究顯示,針對一般人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篩檢出肺癌者約0.3.0.5%,而針對抽菸高危險群篩檢,則出現2.3%的肺癌患者。 因此,長庚醫院與六家醫學中心合作,利用低劑量64切電腦斷層篩檢肺癌患者家屬近300人,發現有15%的家屬肺內有0..5公分以上的結節,其中超過1公分、高度懷疑為肺癌的人有6.5%,是吸菸族群罹患肺癌的兩倍,而來自多發家族(三等親內超過2人以上得到肺癌)更證實已有3位家屬罹患肺癌。 不過,謝瑞坤認為,利用64切電腦斷層做為肺癌早期篩檢仍無定論,還需更大規模的研究及觀察。 別輕忽腰痠,可能是腎臟癌徵兆 根據國健局的統計,2006年的癌症死因中,腎臟癌佔第17位;但謝瑞坤也提到,近年發現的病例似乎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腎臟位於後腹腔,因為空間很大,所以不容易早期發現。王正旭提醒,如果發現血尿、腰部痠痛、腹部腫塊,就要小心是腎臟癌,應儘快做進一步檢查;但事實上,能經由這三種症狀發現腎臟癌的比例仍低,多半是已經轉移到其他器官之後才發現。 另外,長年洗腎、愛吃止痛藥或常染頭髮的人要特別注意,可能是腎臟癌的高危險群,建議定期接受尿液檢查及超音波檢查。王正旭還補充,常染頭髮除了與腎臟癌有關,也與膀胱癌有關,因為染劑會透過泌尿系統代謝,如果長期堆積在腎、膀胱,就可能刺激癌細胞病變。 上腹悶脹、持續且不明原因上腹痛……都可能是胰臟癌的警訊 民歌手黃大城、音樂創作人梁弘志、知名世界男高音帕華洛帝等人都是因為胰臟癌過世,《第六感生死戀》男主角、好萊塢影星派屈克史威茲也正在跟胰臟癌搏鬥。胰臟癌雖然佔癌症死因第十位,但平時無聲無息,發生徵狀多是晚期,平均五年存活率約5.10%,而可開刀者的五年存活率也只有10.15%,令許多人不免聞之色變。 胰臟的外型屬長條狀,分為頭部、體部及尾部。謝瑞坤解釋,長在頭部的胰臟癌腫瘤,有時會造成阻塞性黃疸,比較有機會早期發現,若是體部及尾部,並沒有明顯徵兆,就很難早期發現。 謝瑞坤也無奈地表示,胰臟癌的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因此很難早期預防。 但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特別提醒年紀大的民眾注意,如果出現上腹悶脹,或持續有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是背痛,照了胃鏡或肝膽超音波都沒問題,或是沒有刻意節食的情況下體重莫名減輕,就要警覺可能是胰臟癌,最好儘快就醫檢查。 下腹悶脹、頻尿、排便習慣改變,小心卵巢癌上身 除了乳癌、子宮頸癌之外,令許多婦女聞之色變的婦癌應該要屬卵巢癌了。雖然卵巢癌只佔女性癌症排名的第九位,每年也不過五、六百位新病例,但因為多數卵巢癌發現時已經是晚期,平均五年的存活率只有四成多。 很多婦科學教科書都會寫:「卵巢癌的初期症狀就是沒有症狀!」長庚醫院婦癌研究中心負責人賴瓊慧表示,卵巢癌細胞剝落下來之後,會跟著腹水循環,從右邊大腸(盲腸部位)到肝臟上方的橫膈膜,再到左邊大腸、降結腸,最後到骨盆腔,細胞容易循著這樣的路徑擴散。當病患上腹出現類似胃腸不適的症狀,常常已經是第三期了。 不過,有些症狀可以多加留意。由「婦科癌症基金會」、「婦科腫瘤學會」及「美國癌症學會」共同提出的報告指出,女性朋友若有下腹腫脹、悶痛、骨盆或腹部疼痛、很快就有飽足感、頻尿與尿急,幾乎每天出現其中一種症狀達二或三週,尤其是過去並無這些症狀,就應儘速就醫。 賴瓊慧也提醒,腫瘤有時可能會壓迫大腸,因此若排便習慣有改變,也是警訊之一。 至於有沒有常規的檢查建議?賴瓊慧提到,一般常聽到的CA125血液檢驗,已有研究顯示效益並不是很高,結果發現,50%的第一期卵巢癌病患,並不會出現異常升高,而有些良性情形如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會導致血液中CA125上升,因此不適合做為早期篩檢的工具,尤其是對還有月經的女性朋友。 但她還是認為,就個人而言,如果女性朋友不放心,可以選擇半年做一次陰道超音波檢查,搭配一年一次CA125的抽血檢查,尤其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人更要長期追蹤,隨著年齡增加,癌變的機率也會提升。 ■吃的東西也要小心: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研究指出,煎、烤食物產生的丙烯醯胺,可能使婦女罹患卵巢癌與子宮內膜癌的機率提高一倍。丙烯醯胺可見於煎、烘、烤的麵包、麥片、咖啡、肉類、馬鈴薯內,每天食用一小包油炸馬鈴薯片、半包餅乾或一些炸馬鈴薯條,亦即吸收二萬五千分之一公克的丙烯醯胺,即足以提高婦女的罹癌機率。 別輕忽月經週期不規則,當心子宮內膜癌 許多人對子宮內膜癌或許比較陌生,但事實上,除了乳癌(因為男女皆可能得乳癌)之外,子宮內膜癌是排名第三常見的婦癌。而且近年來台灣子宮內膜癌病患人數年年成長,成長率高達27.42%,居女性癌症增加率之冠。 相較於卵巢癌的靜悄悄,子宮內膜癌90%會出現異常出血的警訊。賴瓊慧提醒女性注意異常出血,如經血變多、更年期以後出血,或月經週期不規則等症狀,若連續出現三個月以上,就有內膜增生等癌前期病變的可能性,應儘快就醫檢查。 賴瓊慧進一步解釋,女性如果每個月有排卵,內膜細胞就可每個月更新,如果排卵週期不規則,或沒有排卵,內膜細胞剝離不完全,老舊細胞不斷累積,就會形成內膜增生的癌前期細胞,而轉變成癌細胞的機率會隨著時間而上升。 一般人多認為子宮內膜癌應該是年長女性才會發生的疾病,賴瓊慧表示,更年期是子宮內膜癌的好發年齡,但她也碰過很年輕的17歲子宮內膜癌病患。女孩本身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不會排卵,從13歲初經之後就月經週期紊亂,等媽媽留意到有問題帶來看診,已經是子宮內膜癌。 初經來時,與更年期時,許多女性朋友都會認為亂經是正常的,但賴瓊慧強調,最好還是讓醫師判斷狀況是否正常。 (審稿專家: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瑞坤) 吃避孕藥會不會致癌? 不少女性朋友擔心服用口服避孕藥會增加罹癌的風險。事實上,賴瓊慧醫師提到,目前的說法並不一致,大部份是擔心罹患乳癌的機率升高,但從流行病學上看來,口服避孕藥並沒有增加乳癌的風險。 而且,好消息是,新型的口服避孕藥以黃體素與雌激素併用,可以阻斷排卵,減少排卵次數,就學理上而言,應可降低卵巢癌風險;另外,因為有提供黃體素,控制月經週期規律,也較不會因為沒排卵而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機率。 不過,醫界強調,並不鼓勵婦女吃避孕藥來預防癌症,避孕藥畢竟是一種荷爾蒙制劑,有增加血栓的風險,賴瓊慧也提醒,黃體素會改變體內血脂肪的結構,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最好能定期檢查三酸甘油脂、膽固醇指數是否正常。 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才是防癌最佳策略 不當飲食、不運動、過重與肥胖,對癌症的威脅僅次菸害。研究證實,體重過重或體內脂肪過多,會增加罹癌風險,包括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胃癌、食道癌、胰臟癌、膽囊癌、腎癌、大腸直腸癌及乳癌等多種癌症。 因此,多運動、減少鹽分及脂肪的攝取、多吃蔬菜水果,是遠離癌症的重要關鍵。 另外,體力活動本身也可以減少罹癌風險。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與美國癌症研究院發表的最新《防癌指南》中就建議,每天最好可以中度運動1小時,強度運動達半小時。 定期篩檢也要記得做: ■ 30歲以上婦女,每三年可做一次抹片檢查; ■ 50歲以上婦女,兩年可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 ■ 18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民眾,可進行口腔黏膜檢查; ■ 50.69歲,每二年可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這些都是政府補助的檢查,民眾可多多利用。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