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養心 冬病夏治好時機





常春月刊 



夏天正是陽(熱)氣最旺盛的時候,萬物從春天的生機勃發,到夏日更是茂盛華美,根據中醫的理論,自然界四時氣候與晝夜的變化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基於「天人相應」的觀點,人的飲食與活動必須和時節環境協調,才會有益健康。







【文/龔善美】















(圖/常春月刊提供)





夏天正是陽(熱)氣最旺盛的時候,萬物從春天的生機勃發,到夏日更是茂盛華美,根據中醫的理論,自然界四時氣候與晝夜的變化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基於「天人相應」的觀點,人的飲食與活動必須和時節環境協調,才會有益健康。


 


傳統中醫有所謂「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以及「冬病夏治」的說法。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碧松指出,中醫所指的「心」,一般來說可分為兩方面,也就是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心臟血液循環系統,以及與「心靈」層面相關的精神方面的問題。


 


不論是心血管相的疾患或是心情抑鬱的毛病,其實大多不會在夏季發生,黃碧松指出,臨床上看,與「心」相關的疾病,常見好發於冬季,主要是由於冬天寒冷容易造成血管收縮,再加上天色較為陰沈也易使心情陰鬱所致。同時,像是氣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等秋冬好發的疾病,更應該利用夏天病情緩解時預先調理,做好預防的工作,所謂「冬病夏治」,其實強調的就是夏天的調理預防。


 


順應季節調理心神


長夏養生,不論是養心、養陽,都要順應季節;由於夏天是「陽盛於外而虛於內」,因此宜補養「內虛之陽」,從最根本培養起。根據《黃帝內經》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的篇章,即使夏天很熱,也不要害怕到戶外走動,只要避開烈日當空時,免得中暑之外,應可多欣賞晴空下正茂盛的花草樹木,怡養心情,讓自己精神更好,培養喜悅之情。如此,可有助於旺盛的陽氣能適當得到渲泄,是適合夏日調理心神的方法。


 


夏季的日常生活作息,從順應季節看,黃碧松建議,最好是晚睡早起,能欣然面對夏天炎長的白晝,夜間不宜在室外露宿,睡覺時避免貪涼,不宜讓電風扇或冷氣對著直吹,尤其渾身是汗時,更忌吹風躺臥,否則風寒入侵,對身體有相當負面的影響。


 


少吃冷飲、忌吃冰品


 


夏天飲食需要留意的事項,最重要的就是少吃冷飲、忌吃冰品。在炎熱的夏季環境中,人體的代謝亢進,體表血管會擴張,並藉出汗散熱來降低體溫,若是常喝冷飲,實際上只是口舌周邊降溫而已,反而會妨害出汗,整體讓身體降溫的效果反而不明顯。其實,要讓身體迅速降溫,應該適量飲用溫水或溫熱的飲料才對。


 


常喝冷飲除了會使呼吸道的抵抗力下降,令人容易感冒,氣管發炎,甚至導致肺炎外,有哮喘毛病的患者,也容易因氣管收縮而引起哮喘發作。夏天臨床上常見過敏性鼻炎發作,主要就是常食冷飲冰品的結果。


 


雖然在炎熱的夏天裡要完全杜絕冷飲冰品的誘惑十分困難,但至少在飯前、飯後半小時之內,最好不要吃冷飲,特別是劇烈運動之後,體溫及胃腸道黏膜溫度升高,更不可貪涼而猛灌冷飲或大口吃冰,否則容易使高溫狀態的胃腸道血管強烈痙攣,血流減少,引起生理功能紊亂


 


夏日的飲食養生之道,不外乎飲食清淡,多吃蔬果素食,少吃油膩的食物,更不要吃得太飽;可多喝溫水、多食粥,也可多吃如苦瓜、黃瓜、冬瓜、西瓜、綠豆、絲瓜、西紅柿(番茄)、百合等適合養陽的食材,除了當食物,這些食材還可打成泥來敷臉,別具美容養顏的效果。預防中暑、防高溫不適,可多吃仙草蜜(涼粉草)或常食綠豆薏仁湯。


 


三伏貼防冬病


運用藥膳食療宜涼補,體虛的老人可在夏至以後,服用不燥熱可平補腎氣的暖藥如蓯蓉丸、八味丸之類;三伏時,除可由專業醫師提供三伏貼或採針灸方式來預防冬天好發的氣喘等疾病之外;防暑熱、平時調心方藥則可服用十味香薷飲。


 


此外,夏天容易流汗,最好要勤換汗濕的衣褲,必要時也可自製爽身粉使用,可取滑石、綠豆粉與檀香,依序以1020.5的比例調製,再加上極少量的冰片,就能讓身體覺得清涼舒爽,冰片不宜加得太多,以免過涼反而刺激肌膚。


 


當心肝指數異常


 


夏天在臨床上也常見慢性肝炎、病毒性BC型肝炎患者指數偏高的不穩定現象,中醫師黃碧松指出,宜定期追蹤檢驗,多休息,少吃油膩或會上火的食物,避免在烈日下工作或運動,平時還可用茵陳、咸豐草與薄荷,依序以110.1的比例煮成茶飲,加少許蜂蜜或黑糖調味,具有保護肝臟的效果。同時,夏季高溫潮濕,食物容易霉腐,不小心食用了霉腐的食物,容易引起腸胃道發炎,特別是霉腐的穀類、花生會有黃麴毒素,長期食用可能會引發肝癌。


 


夏季簡易保健--刮痧


 


★適應症


1.中暑時:在中暑者的頸背部,以寫「介」字形的方式,由上而下刮痧。時間不必過長,只要刮出紅痧或患者覺得不適獲得舒緩即可。


2.食慾不振:在背部脊柱及脊椎兩旁的腸胃區,由上往下刮痧。


 


★刮痧必備工具:


1.刮痧板:不必一定要昂貴的牛角板,家中隨手可得,沒有缺口或碎裂縫隙的小瓷碗或瓷湯匙一樣好用。


2.刮痧油:保心安油、麻油或橄欖油不拘,主要是用來潤滑,避免刮痧板直接刮傷皮膚。


 


【常春月刊304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