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工作 / 職場 Work


























統一企業擠下中華電信,奪第一!

2010「新世代最嚮往100大企業」大調查排名出爐!今年結構出現大洗牌,統一、誠品、星巴克奪前三!



爭搶新鮮人,陸企來台出招

當大陸一流企業正透過越來越多管道對台灣優秀新世代招手時,台灣企業要如何強化雇主品牌的競爭優勢?



3大奇招,養成黃金接班人體質

服務業3大標竿企業:統一超商、乾杯燒肉、DHL,試圖打破困局,以創新手法,加速培養接班部隊...




















related



















book
350年歷久不衰的祕密!京都藝妓的管理經營學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大人資主管一次解析「35」職場斤兩值多少?




( 2010/04/07 )




沒有人想在35歲時,繼續領25歲的薪水。
從企業的觀點,到底如何評斷一個人在35歲前,應該具備的歷練與能力?
10大人資主管首度公開他們的量才尺度,告訴你4大Sense和1大裝備,非有不可!






不要以為只有對你來說,35歲像是一條人生分水嶺,事實上,企業對人才的思考,也確實會因為對方跨越這條年齡線與否,有所不同。




「35歲後,除了要有不怕死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還要有不會死的條件,」聚陽實業人力資源部協理周文津說得坦白:「企業的速度很快,不想被市場淘汰,或者『35歲領25歲薪水』,能力就要跟著年齡『增值』。」




究竟什麼條件,是「職場35」該有的Sense與裝備?綜合橫跨科技、金融、製造和服務業10位人資主管的建議,我們發現在職場中「『就』備戰之『位』(升上管理職)」不可或缺的4大Sense和1大準備。




Sense1:具備百萬年薪級的實力




35歲時,你的目標收入是多少?人資主管普遍認為,一個35歲的「人才」,不是應該「已經」領到百萬年薪,就是至少也要有百萬年薪級的實力,或以此為企圖期許自己,如果落差太大,就反映出之前的累積不夠。




聽來有些殘酷與現實,但想要當職場領頭羊,加入領先群,勢必得以高標而非低標經營自己。事實上,根據主計處調查發現,2001~2004年,想要躋身「年薪百萬俱樂部」,平均是在40~44歲。但自2005年開始,已有約34萬名的年輕人在40歲前達到年薪百萬水準,這樣的數字還在不斷攀升中。



畢竟,薪水反映出的是個人工作價值與不可取代性。若偏低太多,不啻也是生涯規劃的另一種警訊。其實,「只要夠努力,應該都能做到,」周文津和統一證券人力資源處資深經理于鴻潔不約而同指出,他們自己晉升「年薪百萬俱樂部」的年齡,同樣是在30~35歲。




以于鴻潔來說,五年級中段班的他原本想留在學校做一名學者,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後來法令更改,規定博士才能擔任大學講師,讓他的人生在30歲被迫轉彎。已婚的他為了扛起家庭經濟,30歲才進入職場,開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儘管證券業是業務掛帥,但于鴻潔很清楚自己樂於建立制度的個性遠勝當業務,於是一開始就選擇往幕僚體制走。進入統一證券後,他從擔任企劃專員開始,再以優異表現轉任總經理特助,之後轉調到人力訓練處,開始精耕人力資源領域。不到5年時間,他也拿到百萬年薪入場券,並沒有因為起步晚或走的不是業務這條路而落後。




「25~30歲是摸索期,30~35歲是定位期,35歲是生手到熟手的分野線,也是轉捩點;35~40歲,一定要就位,浮出檯面,才有可能在人生精華期有所發揮。」這是于鴻潔的專業建議,也是他過來人的體會。




怎麼看一個人有沒有百萬年薪的實力?人資主管們眼中有個代表性指標:他的職涯地圖中,有沒有多元能力的組合配置。



Sense2:最好具備多元能力配置




不管是創業、部門輪調或跑業務,最好都在35歲前盡量爭取、嘗試,開發自己不同面向的潛力。如果一個人到35歲還是只有單一職能,不僅讓企業在他的可塑性上打問號,未來發展也會受到局限。




因為要晉身管理階層,需要全面觀照與整合型的能力,這些過程很難等到35歲後再從頭建立。一定要在職涯初期就有意識、有步驟地規劃。




柏克萊大學建築系、早稻田大學MBA畢業的陳裕訊(化名),就是一個好例子。美國工作6年後,2006年他成為外商銀行儲備幹部的一員。2008年結訓,便被派任負責「50~300萬財富管理」專案,去年中旬到新成立的內湖分行,出任財富管理理財業務協理一職。




能搭上「直達車」,背後是段快速壓縮的學習歷程。儲備幹部以「萬中選一」的錄取率進入銀行,淘汰率高達50%。等正式分發到單位後,能夠堅持下來的,更是不到一半。


 陳裕訊回憶,當時他白天忙著跟其他同事談案子、熟悉業務,晚上就得寫報告或會議紀錄。一開始,儲備幹部必須到事業處每個部門進行兩週到一個月不等的實習,從了解部門運作到專案研究,以至於向全體同仁報告,都要在2~4週完成。接下來,則是到不同部門實際參與、歷練後,才能掌握銀行運作核心。


 「經過不同單位歷練,格局才會大。如果像直升機般升上去,是很危險的,地基不穩,視野不夠廣,管理上會有瓶頸,」台新金控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張文琪表示,企業透過多元輪調來磨練未來戰將,反過來說,個人履歷表上若是少了這一塊,自然就難以被企業列入將才候選人的名單。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些需要高度開創性、挑戰自己的經驗,不在35歲前面對,之後的難度也相對更高。


Sense3:至少有300張「活的」名片


 第3個人資主管認為必備的Sense是:人脈。


 「人脈要在35歲前累積起來,」于鴻潔以他自己35歲的狀態為例,手上至少有100筆企業管理顧問、100筆同業訊息、100筆人資協會,作為工作「戰情室」來源。


 人脈是取得訊息及解決問題的資源,也是金脈的延伸。張文琪認為,35歲的工作人擬定職場策略有兩大成功前提,第1是厚植自己的實力,第2就是在跑道上找到良師益友。「很多時候是旁觀者清,」她繼續說,「當事人認為的『問題』,透過良師益友或人脈的『疏通』,轉個彎,不但可以克服,能力晉升,反過來,還能讓舞台來找你(受到別人延攬)。」



 人脈同時也是影響力、口碑跟個人活躍度的總體呈現。換句話說,如果到了這個階段,仍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覺得「寂寞」,或同業都沒聽過,當然會令企業在雇用你時先保守3分。


Sense4:對前途要有方向感


 「一個人是否具有成就大事業的能力,在35歲之前就應該已經顯現,」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在《知性力》一書中提及,松下電器產業的松下幸之助、SONY的井深大與盛田昭夫、微軟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戴爾電腦的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等,都是在30歲前已「人生開花」,35歲時締造職涯高峰。「一個人是作為通才走上創業家道路,還是要成為企業內部專家,必須在這個時候做出決斷。而在35歲時,還沒有展現出通才能力的人,應該不要有任何猶豫,選擇一個專業領域,並拿出不輸給任何人的決心走上成為專家的道路,」大前研一說。


 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人力資源部副協理劉富美也有相同看法。「現在人的成熟度似乎更慢,很多人在35歲才認真思考前途,但我認為對自己方向清楚的程度,應該和心理憂慮的程度恰成反比。」她建議,35歲正是全速衝刺的時候,當然要確定好跑道,而不是還在出發點猶疑。而有沒有「方向感」,覺得自己現在是在「對」的車上「衝」,還是在「錯」的車上「混」,正是企業判斷一個人成熟與否,能不能擔當重任、帶領團隊的決定線索。



 有沒有方向感,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真實反映目前的狀態。所以人資主管們反而建議,萬一覺得目前還沒有「上對車」,一定要有「勇於換車的智慧,」帆宣系統資深經理黃廷彧及沛鑫能源科技主任管理師李亞倫不約而同提醒。


 35歲還可不可以跳槽或異動?「任何時刻都可以是一個進入點,」台灣東芝國際採購執行副總經理陳彥佐提出他的說法,與其恐慌職場中領25歲的薪水,不如好好思考自己是否待錯領域,因而沒有得到一般人認可的成就。如果因此得出「轉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行業」的結論,那就勇往直前,「總好過40歲時才驚覺不是自己熱情所在,那時的抉擇困難更高。」


 畢竟,對企業用才與個人職涯發展來說,重點還是在於面對改變的態度。「重新在一個領域開始學習並增長能力,成為在這裡面不可替代的人才,一樣可以掌握下一個開花的時間點,」振華電子人資課長江慶芬、旺能光電人資經理王郁惠都異口同聲表示,「當然,早一步意識,才能縮短摸索期。太多轉換工作的紀錄,在人資眼中,終究不會是一份好的履歷表。」


 至於非做不可的一項準備,就是開始盤點「個人公司」損益表,並且找到弱項,開始補強計劃。 


1個準備:開始盤點「個人公司」損益表


 「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公司,公司付我的薪水是成本,自己的產出是利潤,每個定點關卡就是盤點個人損益表的時刻,」張文琪觀察,35歲要考量的因素其實複雜很多,不再是自己一個人,有另一半、小孩的比例變高了,工作與家庭要兼顧.....不斷有新的課題加入,「所以更應該有精確的認知與準備。」



 管理學上的「水桶定律」,是講由長短不一木板組合起的水桶能裝多少水,完全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說,任何一個工作人都會面臨的問題是:能力發展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卻決定個人升遷發展的極限。「你能容忍這種弱點到什麼程度?如果嚴重到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就必須有所動作,」張文琪指出。


 玉山金控人力資源處人資長王志成建議,設定人生目標時,不妨以「10年」作為單位,不斷地累加上去,想像自己30歲、40歲、50歲應該是什麼樣子?除了主流價值觀,更應該思考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會有哪些值得一提的成果和貢獻,再落實於10年計劃中,按照藍圖循序漸進。這樣一來,每一分鐘都會距離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愈來愈近。


 不管現在的你,還不到35關卡,或者正徘徊於十字路口,如果不想自己的35歲變成「3無族(無時間、無自由、無資歷)」,那麼該是開始盤點手上籌碼的時刻了!才能讓自己從被選擇,轉為主動抓住人生的主導權。


聚陽實業人資部協理周文津:


 職場中,資歷(年齡)是重要的考量點。如果找一個小主管職,35歲已有點勉強了。工作和成長要互相搭配,或許一個35歲工作者人格特質沒問題,但從事小弟的工作,對稱性就會奇怪。這也是我們面對35歲求職者時第一考量。



台新金控人資處副總經理張文琪:


 每天增加0.1的投入,加乘N次方(天數),持續下去就會變成無限大;可是每天減少0.1的努力,同樣N次方後,負面效應也會擴大到抵銷一切。不管在任何年齡做決定,一定會焦慮,但還是要忠於自己。


統一證券人資處資深經理于鴻潔:


 年資不代表經歷,要有「多元化經歷」才能轉化成價值。現在我推動「全櫃人才」概念,每個人都要輪調各項職務,才能如同螺旋般不斷轉上去。充實自己才是克服年齡焦慮的寶劍。


帆宣系統資深經理黃廷彧:


 35歲是晉升和趨下的關鍵點,容易產生跟不上腳步的焦慮感,通常心理層面的感慨大於一切。因為如果此時若無展翅高飛的空間,容易陷入成就膠著。與其到時候陷入困擾,不如提早因應。


沛鑫能源科技主任管理師李亞倫:



 35歲前遇上薪資瓶頸,如果能力已到極限,那未來調整機會不大,盡可能安穩做下去或提升自我,才能避免被裁員;如果只想做簡單工作,也可以,但在不進則退的職場中,就會有成就焦慮。選擇時,心態必須做好調適。


台灣東芝國際採購執行副總經理陳彥佐:


 35歲前,至少要做到課長或者主任級,負責帶領團隊的管理職。如果是業務,則要有3到4個主力客戶,才能在職場中跑在領先群。


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人資部副協理劉富美:


 與其35歲以後繼續庸碌待在不喜歡的行業,對傑出成就不敢奢望,不如尋找自己的樂趣,也許能走出一片天,未必是薪資,可能是更開心的人生。


玉山金控人資處人資長王志成:


 35歲還可跳槽嗎?當然可以,只是要更加清楚自己的需求,因為這可能是職場生涯向上跳的最後期限,所以一定要選擇自己有把握,可以發揮並且久留的公司或產業。



旺能光電人資經理王郁惠:


 「35歲領25歲薪水」的現象會越來越常見,未來可能還會40歲領30歲薪資,50歲領35歲的薪資。


精材科技人資經理蕭慧敏:


 超過40歲,如果還未升任管理職,在市場中的身價會大幅降低,容易被年輕人員取代。


(精采完整內文請見《Cheers雜誌》115期,http://www.cheers.com.tw/doc/page.jspx?id=40288abc276148df0127bc981540411c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迎接世界地球日2〉《±2℃》持續發燒




( 2010/04/10 )




台灣最近有兩部超級賣座影片《阿凡達》和《艋舺》,但以觀賞人數計算的話,這兩部片都比不上從2月底就開始全台巡迴放映的65分鐘紀錄片《±2℃》。這部片的催生者、知名媒體人陳文茜估計,從2月22日首映算起十天之內,透過電視看過的人已有200萬,透過網路觀看的也有100萬到200萬。3月後,這部片又繼續在各縣市巡迴播出,觀看人數是《阿凡達》與《艋舺》的二倍以上。






3月5日、一個星期五的夜晚,《±2℃》來到宜蘭金車酒廠放映,民眾扶老攜幼來觀賞,座椅後面、旁邊都站滿了人,從8歲到88歲的民眾都有。57歲的黃金明,帶著父母一同前來,「看完片子實在很震撼,因為它很系統性地呈現許多暖化的災難現場和問題。」觀眾之一的李靜芝甚至特地從桃園趕到宜蘭,看完後她肯定製作小組的盡心盡力。宜蘭之後,這支片子在3月、4月間還要到屏東、高雄等地播放。




《±2℃》掀起的台版全球暖化風暴,是屬於影劇加紀錄片的「異常氣旋」,連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都明顯感受到。有一天他在辦公室,接聽了一位三重婦女來電,詳細說明住家位於三重的哪個位置,然後問了鄭明典一個問題:「海水會上升,請問我家在這個地方,需不需要搬家?」鄭明典只好安慰她,「若是會淹水,應該也是300年後吧。」



這部片子也引起國內環境專家的各種評論。「這部片拍得好不好,應該分成三個層次,戲劇性、新聞性、還是科學性?」一位環境研究前輩就評論,《±2℃》的新聞性與戲劇性當然是一流的,但是關於海水上升與氣候變遷的科學性知識是不足的,甚至有些可能有爭議,例如說海水會上升六公尺,其實聯合國IPCC專家評估約一公尺左右;說台灣會是全球第一批環境難民,也可能是危言聳聽了些!




不過,不管議論聲浪有多大,這部定位讓家庭主婦、中學生都應該看得懂的紀錄片,已經達到了絕佳的宣傳效果。會有這種效果,除了是全球關切的話題外,所有參與其中的人,無一不是社會意見領袖與精英,也讓這部片子一出場就引起關注。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人行新主流 台灣家庭新面貌是...




( 2010/04/09 )




獨生子女、同居晚婚、老爸老媽、單親、同志……「家」的面貌,正在改變。搶救生育率之前,政府看見不同型態家庭的需求了嗎?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兄弟姐妹很和氣,父母都慈祥」,這是首人人耳熟能詳的兒歌,但你夢想中甜蜜而溫暖的家,應該長什麼樣子?




計程車司機李伯麟的家有三個人,爸爸、媽媽和小學二年級的兒子,一個缺乏「兄弟姐妹」的家。還要再生嗎?原本放在方向盤上的手直搖,「不是我不要,是太太不敢生,一個就夠了,」晚上十點還在外面跑車賺錢的李伯麟數了數,兒子放學上安親班一個月四、 五千元,再補個英文要多交八千元,他要很努力賺錢才能在台北這個大都會,和太太共同撐起一個家。




台灣女人愈來愈不愛生小孩。二○○九年,生育率拿下世界倒數第一,家庭人口數在近二十年也悄悄發生遽變。




內政部戶政司資料顯示,一九九一年家庭的平均人口數為三.九四人,十八年後的二○○九年滑落到二.九六人,少了一個人,三人家庭從此成了主流。




但這是我們想要的家嗎?從數據上看似乎不盡然。勞委會曾經在二○○三年和二○○六年做過婦女婚育與就業狀況調查,十五歲以上的女性平均希望有二.二九個子女、大學及以上學歷女性,理想子女數也到達二.○四。



兩個孩子恰恰好,仍是眾多紅塵女子心中的夢想,但為何夢想地圖上的第四個人,會憑空消失?台灣的家庭又起了什麼變化,讓女人的夢想轉彎,從女人到母親的過程,從此不再天經地義?




女人的夢想被迫轉彎




金融海嘯來襲,直接衝擊的是生育數量。去年新生兒數萎縮跌破二十萬關卡,短短三十年,新生兒人數少一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顯示,以排行序來看,去年新生兒為第一胎就佔六成,第二胎約三成,很多人生完第一胎,就此打住了。




「我女兒班上的同學,將近一半都是家中的獨生子或女,」現年四十六歲的林玉婷說。獨生子女已逐漸「佔領」小學,成了永遠的「老大」。




第二胎來到世上的機率愈來愈低,因為生兒育女仍被視為女性的責任,家庭中另一半的態度,更是操縱生育的關鍵。




林玉婷理想中的家庭有兩個孩子,先生卻以孩子既是牽絆又花錢,堅決不從,兩人吵到快離婚,爭執三年生下女兒,幾乎都是身為母親的她在照顧,花的錢也全是她一手包。




現在女兒十二歲,會和爸爸鬥嘴、分享,先生感受到和孩子互動的樂趣,吵著要再生一個,林玉婷卻說,她三十四歲生女兒就帶得很累,「現在老了,生得出來也帶不動,無法陪著玩。」心境和體力都讓她無法負荷。




遲婚、晚婚,導致生育年齡延後,老媽和老爸更成為現代新趨勢。



高齡媽媽 不敢生第二胎




去年出生的新生兒中,母親年齡在三十歲到三十四歲間的生產力最旺盛,生出將近七萬兩千個寶寶,高於二十五歲到二十九歲的年輕媽媽。




三十五歲到四十四歲的高齡媽媽,更拚出二萬四千個寶寶的成績。只是,高齡生育衍生的健康風險,讓面臨生育壓力的三十歲以上婦女,對生第二胎有更多考量。




媒體工作者李小姐懷孕時已經三十八歲,面對五歲的唯一兒子,她的心中有些微缺憾,擔心他成長過程沒有兄弟姐妹,即使現在想加把勁,趕生第二胎,也和兒子的年齡差了六、 七歲,「年齡差這麼多,又擔心他們感情會不好,東想西想就一路拖延,」她說。




另一半蕭先生坦言,他很希望能再生個女兒,但除考量經濟因素外,兒子有發展遲緩問題,讓太太備感壓力,懷疑和她高齡生孩子有關,才會讓期待已久的第二胎,一直停留在只聞樓梯響。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末日!博士泡沫化時代來臨?




( 2010/04/09 )




「大學生了沒」,不再是流行語,取而代之的,將是「你的大學還在嗎」?我的大學不見了,會不會變成大學教育不見了?台灣每年比日本多一倍的博士,將何去何從?高等教育退場潮啟動,將產生什麼問題?






三月十六日見到小從(化名)的時候,他剛剛到台北地方法院,為已經拖了一年的勞資糾紛出庭。已經二十八歲,住在每月三千塊租金的房子,偶爾得靠典當周轉。他蒼白、瘦弱的身形,就像是個高中生。




台南立德大學日文系畢業四年多,小從最長的一份工,是在監察院打工六個月。從大考中心、公關公司、公車評鑑處、教育部到監察院。「我發現,當工讀生才找得到工作,」這是小從的經驗法則。




「你知道立德被併了嗎?」當記者問他,他睜大眼睛猛搖頭。靠著低收入戶補助念完大學的小從,畢業後,再也沒有回過學校。




今年一月,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的董事會與立德大學合併,成為台灣私立大學整併退場的首樁案例。一位教育界人士透露,立德未來將改名。立德大學將走入歷史。




「部長還問我,要不要把附近另一所大學順便也接下來,」嘉藥董事長王昭雄,轉述與教育部長吳清基會面的過程。位於台南工業區,學生數三八六○人的立德,隔著一條馬路,就是學生人數只剩一七一五人的興國管理學院。



「沒人要」的大學與大學生




曾幾何時,大學與大學生成了燙手山芋。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私立大學連捐給國家,國家都不要。今年起,由立德點火,「我的大學不見了」將成為百萬大專生,及家庭得面對的新議題。




生存壓力,加上畢業生愈來愈難找到工作的窘境,許多學者憂心,「我的大學不見了」將進一步演變為台灣「大學教育不見了」的嚴重扭曲。




參與許多學校評鑑的台大社會系教授林萬億,就看到一些後段大學,為了讓學生就業,把大學變成「職業訓練所」,過度強調短期技藝的教學。台大社會系特聘教授陳東升更擔心,台灣十年成長三倍的博士班畢業生,未來因缺乏固定的教職,變成「流浪教授」。因為教職缺乏保障,大學教授動輒被逼退、取代,根本失去探索學問的自由度,「大學這樣玩,就玩完了。」




台灣現有博士生三.三七萬人。假設博士平均六年畢業,一年台灣就會畢業五六二五名博士。台灣專任教授總計約五萬,以任教二十五年退休估算,每年釋出約二千八百個缺。換言之,就算大學不倒,每年將有二千八百位(約五成)博士畢業生找不到教職。




累積十多年的多項錯誤高教政策,讓台灣高等教育處於量與質同時扭曲的隱憂。




車子下了麻豆交流道,開了約莫五分鐘,才看到真理大學麻豆校區的路牌。真理招牌旁,掛的是另一家聯招招生不佳的學校。轉進只能容納兩部車錯身的羊腸小徑,又約莫開了十五分鐘,在寬闊的田中央,出現真理校區。



沒有福利社的大學




時間是中午,偌大的校園空蕩蕩,零落的學生紛紛往校外覓食。校園很靜,唯一的聲音是教堂的大鍵琴。「我們本來有餐廳、福利社,去年莫拉克颱風來了淹了,就倒了,」受訪的年輕教授坦言。




大前年,真理大學三十四個系所接受評鑑,十二個系通過,十二個系有條件通過,十個系評鑑未通過,前年新任校長吳銘遠到任後大幅改善,去年十四個系所評鑑過關,八個系有條件過關。但九八學年度麻豆校區卻面臨窘境,因少子化及教育部五%門檻限制,招生欠佳,只剩一千九百多位學生。某科系,甚至出現專任教授七人,大一新生只有一人報到的奇特狀況。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搶救台灣!答案不在ECFA 在女人




( 2010/04/09 )




台灣總生育率1.02,跌至世界最低,學者預估,今年更可能跌破1.0。過去六年,台北市幼托機構已減六成,未來三年,國中小學將減一千班,十年後大學更要倒閉三分之一。內需衰退,稅收萎縮,公共建築淪為蚊子館……要搶救沉重的未來,五年內必須生150萬個嬰兒。誰來生?誰養得起?從低所得、貧窮到低生育率,解決女性困境,才能搶救台灣的競爭力。






這會是台灣版的二○一二嗎?




像在推骨牌。先是台北市,過去六年內,幼托機構從一千家,到現在僅剩四百多家。接著,未來三年,全台國中小學要減招一千多班,學校周邊商店服務業,面臨經營危機。四年後,台灣人口出現負成長。錄取率逼近百分之百的大學,十年內將倒閉三分之一。




之後,房市供過於求,內需市場乏人問津,大部份的公共建設,淪為人煙稀少的蚊子館。最後,每一個青壯年勞動人口,要扶養一.五個退休又無收入的老人。在街上和你摩肩擦踵的人群,有一半都超過五十七歲……。




大老級的人口學者、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系教授陳寬政,一邊抽著菸,一邊憂慮地說,早在三十幾年前,他就預見台灣的生育率會往下降。「只是,沒想到速度那麼快,會變成全世界最低,真的很緊張。」已經當祖父的陳寬政,怎麼也料想不到,他做人口研究,會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提倡節制生育的家庭計劃,轉為想盡對策刺激生育。



陳寬政計算,如果按照內政部人口政策白皮書的目標,台灣婦女生育率在二○一五年,要回到OECD國家平均一.六的標準(台灣目前為一.○二,見一○五頁表一),這就表示,每年要多生十萬個嬰兒。在未來五年內,總共要新生一百五十萬個嬰兒,才養得起沉重的未來。




一百五十萬嬰兒 誰肯生?




一百五十萬嬰兒,一百五十萬生力軍。




問題是,baby,要從哪裡來?




顯然,答案不在內政部斥資一百萬元徵求「聽了就會想生」的口號,也不是正在進行協商簽訂的ECFA。




答案,在女人。




搶救生育率之外,實質薪所得停滯、貧窮等長期困擾台灣社會的難題,關鍵之鑰,都在於解決婦女的困境。尤其是婦女大量加入勞動市場,她面臨家庭、工作與薪資的種種不平衡待遇,都牽動台灣最根本的核心問題。




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助研究員林宗弘形容,婦女在家庭與職場之間不斷擺盪,雙重擠壓,最不利生育。




婦女勞動參與率逐年提升,婦女左右社會變遷的加權指數就愈高。




女性 對未來影響愈來愈大




勞委會統計,過去三十年內,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增加一○%,男性勞動參與率卻穩定下滑,去年更降到六六.四%的歷史新低(見一○四頁表八)。女性撐起就業市場的態勢,將會愈來愈明顯。以美國為例,在未來幾個月內,女性將超越男性,成為勞動市場的主力。



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教授吳挺鋒分析,勞動市場女升男退,意味著女性成為新一家之主的可能性愈來愈高。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認為,女性經濟力提升,是這個時代最重大的社會變遷。




只是,女性加入勞動市場,經濟能夠獨立自主,「升等」為一家之主,並不表示女性有更好的處境,有時反而更不利。




參與婦女運動十幾年的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就有深刻體會。她拿出數據資料比較,歐美女性的勞動參與率是M型,台灣是倒V型,歐美婦女結婚生育後,即使選擇走進家庭,還有再加入職場實現自我的機會,但是,台灣婦女一旦選擇家庭,幾乎很難再重返職場。




勞委會這幾年,不斷為中斷職場生涯的婦女開各種職業訓練班,就是想補強婦女二度就業的技能。




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蘇芊玲,十幾年前就曾預言,如果婦女家務分工和托育的困境一直無法解決,女性將會用子宮罷工(拒絕生育)。蘇芊玲已經有兩個女兒,看到台灣直線下降的生育率,她也非常著急。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個好習慣 培養高FQ小孩




( 2010/04/01 )




你知道怎麼教小孩理財嗎?花旗基金會執行長廖麗雪指出,培養小孩高FQ,建立正確的理財習慣是關鍵。






教導兒童理財,家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場所。但父母要如何教自己的孩子理財?有什麼工具可以運用?是許多父母關心的話題。尤其許多父母想要教,卻無從教起,也有人懷疑,小孩是否能理解高深的理財知識。




負責花旗基金會在台運作的花旗發言人廖麗雪指出,父母是理財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而教導子女理財,就是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只要願意花時間陪伴子女,為他們解答疑問,建立基本的理財價值觀,教出高FQ(理財智商)的小孩並不難。




在教導子女理財或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父母也可以發現自己的理財盲點或不足之處,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相長過程。她的女兒甚至可以為她提供很好的購屋建議,讓她相當驚喜!




廖麗雪建議,想為子女做好理財教育,父母不妨養成以下習慣:




習慣1:鼓勵記帳培養數字觀念




根據花旗基金會2009年針對兒童理財習慣的調查,只有3成父母會鼓勵小孩記帳。其實,記帳除了可以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花費情形外,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字觀念,對於日後養成良好的理財紀律也很有幫助。而且透過記帳,父母也可以藉此瞭解子女的生活與消費形態,甚至是交友情形,這是記帳額外的收穫。



習慣2:給零用錢練習支配金錢




此外,國內超過5成兒童沒有零用錢,而有零用錢的兒童中,每周在100元以下的,高達56%。




廖麗雪認為,「如果樣樣都幫孩子買好,不讓他們自己買,小孩比較不容易培養價值的觀念。」




給子女適度的零用錢,並讓他們練習支配自己的收入,在有限的預算中取捨自己想買的東西,藉由讓他們自己管理金錢,培養他們的金錢支配能力,也提高他們的責任感。




她建議,在給子女零用錢時,可以告訴他們零用錢的用途,還有他們可以選擇如何運用,例如暫時克制欲望,存起來買較貴的東西,或者作為其他用途。




至於金額,則最好視孩子的年齡與生活習慣而定。以她自己為例,她的兒子愛運動,胃口也比較大,因為參加社團,也會有社交活動,所以給較多零用錢;女兒則比較節儉,會主動要求不必給太多零用錢。




習慣3:透過預算觀念教導購物




根據花旗的調查,有3成的受訪兒童透露,自己的父母買東西常常不會比較價錢。其實購物是孩子學習理財的重要機會教育,父母不妨在購物前與子女討論要買什麼,讓孩子知道「想要」與「需要」的差別。




在購物時,還可以透過教導瞭解商品的成分或質料,和價格的高低,讓孩子參與購物的決定。




如果孩子大一點,不妨給他預算的概念,在預算內取捨。廖麗雪指出:「『貨比三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透過貨比三家,孩子會發現同樣或類似的東西,也會有不同的價格,也讓購物變成一種樂趣。



另外,父母如果能解說為何會有不同的售價,也可以讓子女瞭解商業市場的運作,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習慣4:分享家裡收入支出情況




廖麗雪認為,父母應該與子女分享家裡的收入與支出,或投資情形。對子女適度透露,讓他們了解家裡的經濟情況,無形中也可以增加子女的責任感。同時也可以讓子女瞭解父母工作的辛勞,同時想像自己的未來規劃。




以她自己為例,她會讓子女知道家裡的貸款總數,每個月要還的本息,也會與子女一起處理家裡各項支出的對帳單,讓子女瞭解家裡的經濟情形,進而有為父母省錢的意願。




習慣5:適度參與家中投資決策




廖麗雪認為,為子女作理財規劃,可以讓他們對各種理財商品的特質與功能有基本的瞭解,像存摺上的利息變化,就可以讓孩子了解利率與利息的投資基本概念。




如果預算許可,也不妨讓孩子直接參與,甚至提供一定的預算,讓他自主決策。舉例來說,廖麗雪夫婦在孩子還小時,投保了繳費期滿時,可以分期還本的兒童教育壽險,到兒子上大學時,每年可領回10萬元當作教育金。




不過,由於兒子考上公立大學,學費花費比預期少,他們夫婦就把這筆錢交給孩子,讓他自己選擇投資工具投資:「透過這筆小額投資,他可以自己嘗試、體會,學到寶貴的經驗。」


廖麗雪認為,很多父母總是幫子女做好各種準備,甚至到了子女成年,都不讓子女參與家裡的理財決策,也不曾讓子女學習,以致身故後,子女反而成為「敗家子女」。若父母從小就透過「learning bydoing」(從做中學)的方式讓子女學習理財,從小建立理財觀念,將比留給孩子實質的資產更有效果。……【其他兒童理財精彩文章,完整內容請見《理財周刊》501期,請至各大連鎖書店/便利商店購買,或訂閱理財周刊紙本雜誌】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暴笑【精選重貼】










笑壞了 不要找我算帳喔

一個一個點進去慢慢看很多有趣好笑的!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盧蘇偉式的父母

最近看了台灣作家盧蘇偉的傳記故事,非常感動,忍不住流淚。

據說聽他的演講全場沒有不熱淚盈眶的。

他小時候得了腦炎,父母都是礦工,沒有文化,以為他得的是普通的感冒,直到一個多月後他病危才被轉到了台大醫院救治。

醫生說他的腦子已經化膿壞死了,即使救過來也是個植物人

他媽媽不懂植物人是什麼意思,問醫生植物人會不會喘氣,醫生說當然有呼吸,媽媽說有呼吸就要救啊!

救過來之後,他果然是個植物人一樣,什麼都不會,無法自己大小便,無法自己吃飯……,




後來情況慢慢好轉,他漸漸地可以控制肢體,自己大小便,慢慢地生活可以自理了。

到了五年級,他父母堅持讓他上學,他回到學校,整整一年都在學寫他的名字,直到小學畢業,他還常常把名字中的“蘇”字中的“魚”和“禾”寫反了。

有一次一個老師對他說:“盧蘇偉你是豬嗎?
老師講了十多遍,就是豬也聽明白了,可你還是不懂!”

他一聽老師提到“豬”,立即高興地問到:“老師,豬在哪裡,豬在哪裡?”

老師氣得冒煙,罵道:“你怎麼會笨到別人罵你是豬都不懂,你真是個腦震蕩的豬!”

放學時,姐姐來領他回家,老師還沒有消氣,又把他姐姐罵了一頓,姐姐當場就被罵哭了。






回到家裡,跟爸爸說:“老師今天罵弟弟是豬。”
爸爸說:“如果弟弟是豬,那他就是全世界最聰明的豬。”

姐姐說:“比這還嚴重,老師說弟弟是腦震蕩的豬。”

爸爸回答:“別人腦震盪是越震越糊塗,你弟弟是越震越聰明
。”

他爸爸掛在嘴上的話就是:“阿偉你很聰明,你越來越聰明,全世界你最聰明。”

他每次考試自然都是考零分的,有一次破天荒地考了個10分回來,他爸激動地衝出屋子大喊道: “快來看!”

全村的人都圍過來看那張10分的考卷,他班上班長的父親很不苟同地對他父母說:“哪有你們這麼寵孩子的,你們沒有看過真正的分數嗎?”

媽媽說:“我們就是沒看過才高興嘛!”

她當時正好拜土地公回來,立即砍下一隻大雞腿遞給兒子以示鼓勵。






班長在班上考了第一名,他的父親拿出他的考卷給大家看:
“一百分的考卷你們看沒看過?你看這科是一百,不好意思你看這一科還是一百……”

可到了第四科,他生氣地問道:“這科怎麼只有九十分?那十分跑到哪裡去了?”

圍觀的鄰居起哄說:“那十分跑到阿偉家裡去了,你沒看到嗎?”

那個父親當時翻臉,抽出皮帶打了班長十下屁股。
這件事情定格在:考了三科100、一科90的孩子蹲在地上“嗚嗚”地哭,考了十分的孩子蹲在一旁興高采烈地大啃雞腿。






我們是盧蘇偉父母式的父母還是班長父親式的父母?

盧蘇偉
現在是作家,出版了《看見自己的天才》《賞識自己》《看見孩子的叛逆》等十幾本書,
也是職場激勵專家,為台灣很多大的企事業像鴻海友達三商人壽統一企業大陸工程中央研究院中央銀行等等單位進行定期演講和講課,他還在法院任少年調查官一職,做犯罪青少年的感化工作,並被邀請至全世界各地演講,感染和鼓勵無數的人活出自我,找到自己的自信。






以世俗的眼光看,盧蘇偉是成功的,比他的班上任何一個聰明的孩子都成功。

他從一個白痴小孩成長為一個鼓勵別人的智者,
靠的是父母對他始終如一的接受、鼓勵、和無條件的支持。


盧蘇偉
的智商很多次被評定都只有70但是他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

凡事他都敢想,敢試,他覺得自己都可以做成
。因為從小他的父親一直都給他灌輸了這個觀念。

這種自信對孩子非常重要,它來自於外界對待你的態度,尤其是父母親的態度。

他說:你認為你的孩子笨,他就笨一輩子給你看;你認為他聰明,他就聰明一輩子給你看。
他說:其實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是個天才,只是我們天才的地方不一樣。


今天學這東西不會,並不表示沒有這個天賦,也許只是方法不對。

同時我們的天賦當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不足又如何呢?


我們應該去看我們會的是什麼,因為這個世界需要的是我們會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有信心、毅力、勇氣和永不放棄的態度,這世界就沒有困難的事情。

而這個態度,才是決定生命最重要的關鍵,才是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地方。

作為父母,您怎麼看孩子,他就會是那個樣子!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食物挑時間 胖瘦差很大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02/128/235y2.html


吃食物挑時間 胖瘦差很大

更新日期:2010/04/02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西方有句諺語:「早餐要吃得像國王,午餐要吃得像王子,晚餐要吃得像乞丐。」美國最新研究發現,這句話自有道理,早餐食用煎蛋、培根等高脂肪食物有助調節新陳代謝,預防新陳代謝症候群上身。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研究指出,早餐若食用高脂肪食物,可幫助調整身體新陳代謝機制,當攝取午餐、晚餐、點心時,身體就能有效燃燒熱量,避免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



早餐如果富含碳水化合物,也能促使身體有效運用碳水化合物,但高脂肪食物讓身體在新陳代謝上更有彈性,脂肪、碳水化合物都能順利轉化為能量,身體也會善用這些能量。



這項研究發表於三月三十日「國際肥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網站。透過老鼠實驗,研究人員想了解食物攝取時機是否影響身體新陳代謝。



研究人員發現,老鼠經過一夜睡眠,醒來後第一頓食物若含有較多脂肪,身體新陳代謝就會比較正常。反之,老鼠在白天採用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晚上再吃高脂肪食物的話,體重就會直線上升,身體容易累積過多脂肪,身體葡萄糖耐受性也會出現異常,新陳代謝症候群跡象一一浮現。



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流行病學教授毛利‧布瑞(Molly Bray)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表示,雖然睡眠、循環節奏出現變化等都會影響體重,不過吃東西時機也和體重增減大有關係。動物研究已經重複作了四次,結果都顯示,想讓身體有效利用熱量,最好早餐攝取一點高脂肪食物。研究人員另發現,晚餐若採用低熱量飲食,身體將更為健康。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要隨緣(好文分享)鄭石岩



鄭石岩的家裡貧窮,小學畢業時,隔壁村莊一位好心的親戚跟母親說:「你的小孩,我幫你介紹去某個人家放牛吧,有三餐,一年還有100斤的穀子。」鄭石岩靜靜在一旁聽,沒有激動的反應,只是默默想:「我真的要去放牛?」





   當然,有幾分心酸。可是,親戚才一走開,媽媽對他說:「我要讓你唸初中,你應該去唸書。」「我當時不知道媽媽到底有多少錢給我讀書。第一年的學費大概就用完了她的錢。第二年開學時,家裡就沒錢了。我當時跟媽媽說:沒關係,我去學當木匠,可以賺一點錢。」







當木工學徒的第三天,正逢學校開學。母親說:「老師對你那麼好,你應該去給老師一個交代,告訴他:你不是不念書,而是因為繳不起學費而停學,做人就是要這樣。」



鄭石岩騎了腳踏車往學校去,老師給了他一句話:「我想你一定可以當一個很好的木工。」可是就在第二天,班上一個同學叫鄭石岩到學校一趟,老師對他說:「回去告訴媽媽,學校同意你分期付款,有多少就繳多少。」母親就這麼欠還繳了四百多元(台幣),那在當時可是個大負擔。





 做生意,賺學費








   初中畢業時,鄭石岩並沒有打算考高中,他心想:能唸到初中已經很好了。因為老師之前對他的肯定,他念念不忘回去當木匠學徒。在老師的鼓勵之下,他還是考上了高中,只是家裡實在負擔不起學費。老師答應借錢給他唸書,但母親說:借錢只是一時的方法,不是長久之計。這時,母親給了鄭石岩一個主意,她說:「你去做生意賺錢吧!」







   那一個多月長的暑假,鄭石岩當起了水果販,賺了一點錢,總算可到高中註冊。他知道家裡是沒錢的,所以整個高中生涯,他都在做水果的生意,而且生意越做越大。







 「每天清早四點半,我到產地收購水果,再把水果送到批發市場賣了,再趕到學校上課。我一天得騎腳踏車載水果走很長的路──從我的家到宜蘭是6公里,再騎10公里到羅東,賣完水果後再騎回宜蘭上課。」這是他高中一年級時的生活。




到了高中二年級時,鄭石岩做起了較大的批發生意,他收購了水果,然後運到台北的大賣場去賣。他說,那時的生意有時賺錢有時虧本,但平均起來還不錯。



「我當時也發明了一些讀書的方法。要熟背某個內容,就先看一遍,然後邊工作邊回想,想不起時再拿出來看一下。我在高中的功課還算過得去。」高中三級時,他已經賺了一些錢待上大學時用。他賺到的錢,都交給母親,母親是他「前途經紀人」。



這時候,鄭石岩已經不是那個夢想外面世界的鄉下小孩,畢竟他已經走遍台灣,在台北熱鬧的大賣場裡活動。他體驗了做生意、賺錢的樂趣,這時候,上不上大學似乎已經不太重要了。「拿錢給媽媽時,她總會說:'當初要你去做生意,目的是賺幾個錢去讀書。沒想到錢賺到了,你卻不讀書了。我真後悔讓你去做生意。」這句話她說了好多次。我說:「我沒放棄,我還是會去讀書。」


鄭石岩後來還是結束了生意,上大學去。因為熱衷於做生意的樂趣,他選修了會計系。後來,與一位老師談話後,老師說:「看來你很喜歡『人』,如果往教育領域發展,可能會更好。」老師的話提醒了鄭石岩一直被自己忽略的性格特質。他轉到教育心理系去,這是人生的一大轉折。



這是一個引領他進入心理諮商領域的關鍵點。他說:「學了心理學之後,才真正開始自己的夢想。」當下,就是一切聽鄭石岩敘述他的人生故事時,母親一直是影響他的人。「她給我很大的自由,因為她一直當我是個大人,並不管得嚴厲,但卻總是在適當的時候提醒我、幫助我。」


鄭石岩是佛教徒,星雲大師早年到台灣去,駐錫宜蘭時,母親便帶他追隨星雲大師學習。佛家的豁達生命觀,對面臨人生困境的人,往往是一劑心靈良方。


鄭石岩31歲那年,因緣際會,他加入了台灣一個高科技發展團隊,擔任「科技行政」的工作。在高科技領域中打滾,讓他對人生又有了另一番體悟。


在科技社會,一切都在快速變遷,人的視野也不斷在改變。人活在這樣的社會裡,一定要保持學習力來調適自己,面對變遷的社會。我常遇到一些事業成就很好的人,過了一段時間後便發現適應不良。有的人到了該換人生跑道的時候,卻因為不願意接受改變,腦子裡還是裝一些過時了的東西。





  你有滿腹的理想,但沒用,人家都不用那個東西了。




從中我發現,原來生涯不是一個固定的計劃,而是不斷在發展、調適的。有了這樣的醒覺,他更願意多花一些業餘時間做心理諮詢的工作,因為身邊有太多需要幫助的人。



他堅持不收費,因為視心理諮商服務為一個佛弟子本該履行的助人行動。兒童青少年輔導、婚姻諮商、生涯規劃、臨終關懷……他以諮商工作者的身分參與了案主人生的各個階段,最終獲得最大收益的是自己。



後來,鄭石岩開始寫作。「寫作本來不在我的人生規劃裡。」那年他39歲,熱愛大自然的他登山時跌傷了脊椎,下半身因此癱瘓。醫生說得動手術,可是手術後卻不一定就能恢復行動。



他盡是擔憂、沮喪。有一天,鄭 石岩的 太太對他說:「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成功的諮商工作者,學佛也頗有成就,講經都講得很好,可是,你自己原來並不受用啊!」



那是傍晚時分,太太下班回來,我躺在一邊,然後她對我說了那一番話。那一幕,我一直都記得。」鄭石岩說。那天晚上,他想通了。「如果從此不良於行,我也要活下去啊!」當時浮現的念頭是:寫作。他坐在輪椅上,開始動手。



第一本著作《清心與自在》就暢銷了。投入寫作的當下,病情奇蹟地好轉。在輪椅與病床上渡過了一個月,恢復走動的那一天,「拋開拐扙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我發覺:人生還要要求什麼呢?腳能走、眼睛能看、耳朵能聽……已經很開心了。」鄭石岩說,當時才真正領會到佛法裡所講的:「當下就是一切。」


從小時的貧窮到登山時發生的嚴重意外,鄭石岩卻從來不認為他的人生有太多、太大的困難,例如,導致他失去行動能力的意外事件,他也像是突然間想起什麼似的隨口說出,猶如人生中其他大大小小的瑣事一般,完全沒有將之視為人生中的重大顛覆。



「沒有比現在更美好的時刻」人生就是這樣,是多彩的,而且是持續發展。生命如一條河,迂迴向前流去,河道或寬或窄,但最終都流到大洋。人生並沒有「一定」,但有一個方向:即是人始終要以一種光明、樂觀、積極的態度去看待當下的遭遇。




你的遭遇,即是你的「資糧」。我們沒辦法挑選人生遭遇,也沒辦法選擇人格的本質,只能用我們的本質與遭遇所激出來的火花,慢慢滋長、壯大。在哪裡碰到障礙,就在那裡學習、扎根,然後再往前走。



鄭石岩如此看待人生,也總是傳達這樣的訊息給他的案主。「我們可以選擇方向,但不能選擇遭遇。人生不是「我要變成什麼」,而是「如何利用當下的因緣去做些什麼」。若你一直要「變成什麼」,壓力會很大。曾有個人來找鄭石岩,他面對婚姻問題,同時事業一敗塗地,因此變得沮喪。


「在面談時,我們不是要告訴他:你要站起來,走出去;而是,你現在手上還有什麼?他說他已經一無所有。我說:你還有太太、小孩。最重要的是,你有曾經大跌一跤的經驗,是別人所沒有的。你所有的這些,就像一棵樹被砍了,樹枝還可以摘下來,插在地上,繼續生長。


鄭石岩三十幾年來累積了豐富的心理諮商經驗,他結合了精神分析、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等學派,再注入佛教唯識學與禪學的精髓。有時候,聽完案主傾訴後,他只是說了幾句話,或唸一首禪詩,對方的心情頓時晴朗。



有一天,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婆婆前來找鄭石岩面談,談話中老人哭得悲傷。年輕時,她的丈夫有外遇而離開了她,她艱辛養大3個孩子,如今孩子們都大學畢業了。而年老的丈夫則被遺棄,貧病交迫。



老太太說:「我怎麼可以把他丟下呢?」於是將丈夫接回來,在醫院照顧他,但是丈夫竟然還打她!」老太太第三次來的時候,我跟她說:「你的心量是全世界少見的。這是無比珍貴的東西。你把小孩帶得那麼好,如今還照顧他,有這樣的能耐,你這一生也沒有白來了。


你 能容忍 先生今天如此對待你,這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精神成就了。你總是問什麼時候有出頭天,我想跟你說:就生活而言,沒有任何時刻比現在更美好的了。你七十多歲了,耳聰目明,還能走,不是很好嗎?你還有能力照顧你的 先生,這已經成就了你所追求的傳統美德,不是嗎?


你不要懷疑,就生活而言,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候了。」就這樣,她露出笑容。老人的笑容很美。她說:這句話我會記得。你可不可再講一次?說完,鄭石岩展露出笑容,這個笑容如他當時所見的,一樣美麗。



人生,不可能處處逢源。但逢不逢源,完全是主觀。面對挫折時,願意在這裡看到新機,或是停在那裡抱怨、沮喪,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佛教的思想是人生要隨緣,但不是隨波逐流。隨緣,是在任何一個當下,都能應身邊存在的條件,借力使力,在那裡有所收獲。我接觸了那麼多個案,看過了這麼多的生命現象,領悟的是:「真正打敗自已的,是自己的想法;而挽救自已的,往往是提起了正面想法後,付諸行動。」鄭石岩說,如佛經所講,人生是「妄」。


我回首自已的過去,雖然看來閱歷豐富,但其實很短,就在剎那之間。最後,沒有一樣是你可以帶走的。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SB 防毒軟體 簡介 ( PCADV 2009.12 )

免費篇:

一、Wow! USB VirusKiller  ( 中/英文界面 )
官網:http://of.openfoundry.org/projects/906/download
中研院自由軟體鑄造場研發初階版工具。

二、Wow! USB Protector ( 中/英文界面 )
官網:http://of.openfoundry.org/projects/905/download
不能跟 Wow! USB VirusKiller 同時安裝,選項較多,屬於進階版。


三、Panda USB Vaccine ( 熊貓牌防毒軟體,英文界面 )
官網:http://research.pandasecurity.com/panda-usb-and-autorun-vaccine/
會對電腦及 USB 裝置分別進行防護,另會自動產生 autorun.inf 檔案卡位。

五、USB Cleaner ( U盤病毒專殺工具,簡體界面 )
官網:http://usbcleaner.cn/download.htm
對岸開發功能強大的老牌軟體,適合第一時間檢測使用

六、Kavo Killer (中文界面)
官網:http://blog.yam.com/changshuwei/article/24454391
下載:http://game76420.myweb.hinet.net/kavo_killer.exe

專殺 Kavo 病毒的軟體。

七、EFix ( 台灣較常見惡意程式清除工具,中文界面,請詳讀內附使用說明 )
官網:http://reinfors.blogspot.com/
DOS 命令列執行的 USB 病毒清除工具。

 

 

付費篇:

一、創見 JetFlash V15 防毒隨身碟  ( 中文界面 )
內含趨勢 Trend Micro USB Security 隨身碟的防毒軟體,提供 90天病毒碼線上即時更新。

二、USB Virus Scan ( 英文界面 )
官網:http://www.usbvirus.com/download.html
不以病毒碼清除病毒,號稱 100%防 USB 病毒的工具,網路有提供 30天試用版。

三、GGreat USB AntiBody  ( 中文界面 )
官網:http://www.cuoday.com.tw/antibody_main.html
國內金帥公司的作品,有提供30天試用版及價格合理的網路下載版。

四、GGreat Snowy Owl USBAV
官網:http://www.cuoday.com.tw/owl_page_3.htm
金帥公司軟硬體結合的產品,可透過隨身碟晶片來控制寫入權限,提供90天病毒碼更新。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幹,妳笑啥?』



 




一個阿婆跟著家人到遊樂園遊玩,人山人海的,阿婆不小心跟家人走失了




阿婆遍尋不著家人,便到了服務台請求協助,服務台的值班小姐露出職業笑容,親切的問道阿婆:『阿婆,請問妳叫蝦咪名?』




『幹,妳笑啥?』




值班小姐聽到這句話突然愣了一下,但仍然是勉強的擠出笑容,強裝親切再問阿婆:『拍謝我聽不清楚,阿婆妳ㄟ賽再說一次妳的名嗎?』




『幹,妳笑啥啦!!』




值班小姐火氣瞬間上升,對著阿婆大吼:『我問妳蝦咪名,妳一直譙我笑啥咪,不然妳是來亂ㄟ嗎?』




『妳就盧ㄟ捏』阿婆很不耐煩的掏出口袋中的身分證,亮給值班小姐看,



 



 




 






『我的名子丟係「簡李笑舍」啊!』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文玲律師於4/3〈星期六〉下午14:00~16:00


中正紀念堂1樓演講廳辦理公益演講  敬請踴躍參加


「碰到法律不心慌~教您如何打官司」,


自由入座。(免報名)歡迎踴躍參加


 


主講人:黃文玲律師/世界和平婦女會和平大使、碩成國際法律事務所所長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職場中,拍馬屁可是門大學問。


 


可別瞧不起那些善於逢迎拍馬的能人,人家可是重視細節又懂得察言觀色的高手,他們能屈能伸且必恭必敬。這種人總是有辦法在任何時候用任何方法讓任何長官心花朵朵開,比起你處處表演忠言逆耳、良藥苦口,這些馬屁達人自然比你容易受到提拔。所以你會發現,當你還在地上與大家一起啄米時,人家早就飛上枝頭當鳳凰去了。


 


所以你本身若擁有一身好本領,那就快想辦法讓拍馬屁成為你的第二專長,不然很有可能會讓原有的長才無處發揮,進而落得個懷才不遇而終,豈不冤枉?若是你毫無其他本事,那就更要在拍馬屁上多下苦工,有時就算落到個馬屁精的臭名也在所不惜,可別像我當初就是不屑拍人馬屁,到現在還在地上啄米喲。


 


馬克後記︰打起精神,反正光陰似箭,一眨眼就又可以放假了,對不??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種早餐吃法損健康


 


健康知識分享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享受一頓營養均衡的早餐對于精力充沛地開始一天的生活是很必要的。然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多元化,有太多的人把早餐看成可有可無,甚至根本不吃早餐。相關專家指出,忽視早餐的做法有很大的健康隱患。


 


類型一:不吃早餐


 


<實例>:


 


   王 先生每天一早起來後,就要趕著出門去上班,早上基本上不吃東西,這麼多年已經習慣了,只是有時到了10點多會覺得飢腸轆轆。


 


<專家糾錯>:


 


  人早晨起床後,一般都是近10個小時左右沒有進餐,胃處于空虛狀態,血糖水平降低。開始活動後,大腦與肌肉消耗糖,血糖水平會繼續下降。這時如果還不進餐,體內就沒有足夠的血糖可供消耗,嚴重的會出現低血糖,而人體會感到精神不振、倦怠、疲勞、反應遲鈍。另外,長期不吃早餐還會導致消化系統紊亂,使人患上胃腸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胰腺炎等。


 


<專家建議>:


 


  早餐中需要攝入的營養很難在其他餐次中得到補充,因此一定不要放棄早餐。


 


類型二:剩飯菜做早餐


 


<實例>:


 


   周 女士每天早上都給孩子們做早餐,一般是前天晚飯做得多些,第二天早起給孩子和家人做炒飯,或者把剩下的飯菜熱一下,她覺得這樣豐富些,營養也夠。


 


<專家糾錯>:


 


  剩飯菜隔夜後,蔬菜可能產生亞硝酸,吃進去對人體健康是不利的。


 


<專家建議>:


 


  剩的蔬菜盡量別再吃;把剩餘的其他食物做早餐,一定要保存好,以免變質,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食物要加熱透。


 


類型三:快餐式早餐


 


<實例>:


 


   郭 小姐平時喜歡吃西式快餐,如漢堡包、油炸雞翅等。現在快餐里也有了專門的早餐,如漢堡包加咖啡或紅茶,方便快捷而且味道也不錯,有時還會再要一份牛奶。


 


<專家糾錯>:


 


  高熱量的早餐再配合低熱量的午餐和晚餐,脂肪不容易囤積。不過,這種西式早餐存在營養不均衡的問題,熱量比較高,但往往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營養。


 


<專家建議>:


 


  選擇西式快餐做早餐最好再加上水果或蔬菜湯等,以維持營養均衡,保証各種營養素的攝入。


 


類型四:邊走邊吃


 


<實例>:


 


   張 先生每天早晨8點半要到公司打卡,不能遲到,因為家與公司相距較遠,因此他的早餐都是在上班的路上解決。


 


<專家糾錯>:


 


  邊走邊吃對腸胃健康不利。


 


<專家建議>:


 


  如果選擇街邊攤食品做早餐,最好買回家或者到公司後吃。


 


類型五:靠零食充飢


 


<實例>:


 


   馬 小姐家里常備有許多零食,如雪餅、餅幹、威化、巧克力等,因此早上起來經常是吃點零食,上午餓了的時候也隨時吃幾口。


 


<專家糾錯>:


 


  許多零食以幹食為主,而且是谷類比較多,但很少有優質蛋白。因為人體經過一夜睡眠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營養,清晨已處于半脫水狀態,且各種消化液分泌不足,吃幹食會難以吞咽,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不利。


 


  單純以谷物食品和面包為主的早餐會導致人在一天中精力不足。因為碳水化合物雖然使人在短時間內充滿能量,但很快會再次感到飢餓,臨近中午時血糖水平會明顯下降。


 


  另外,如果早餐以零食為主,也不能夠給身體補充足夠的營養素。


 


<專家建議>:


 


  不宜以零食代替早餐,尤其不要吃太多的幹食。如果當天的早餐太幹,可以加上一根黃瓜。


 


類型六:不吃主食


 


<實例>:


 


   楊 女士每天早晨都是匆匆忙忙的,一般是煮兩個雞蛋,有時吃根香蕉,或是喝杯酸奶就算解決早餐問題了。


 


<專家糾錯>:


 


  這種早餐缺少碳水化合物,時間長了可能造成營養不良。


  另外,酸奶是不能空腹喝的,西紅柿、香蕉、雪花梨、李子、杏等口味呈酸性的水果和粗纖維的水果,也都不宜空腹吃。


 


<專家建議>:


 


  應該增加面包、饅頭等主食,這類谷類食物可以使人體得到足夠的碳水化合物,還有利于牛奶的吸收。


 


走出三大早餐誤區


 


1.早起喝咖啡:


 


不少人習慣早起喝杯咖啡來提神。雖然咖啡因可刺激腎上腺,產生腎上腺激素,使人短期內興奮,但是隨著腎上腺激素的下降,人體很快又會回到疲勞狀態。


 


2.早餐吃冷食:


 


早晨時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狀態,冰冷的食物會造成體內各個系統攣縮,血流不順。因此,早上第一樣食物,應該享用溫熱的流體食物。


 


3.不吃早餐來瘦身:


 


事實上,堅持吃早餐,並堅持低脂肪、高纖維、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對維持正常體重,增進身體健康也非常重要。不吃早餐不僅達不到體重控制的目的,反而會導致體重增加。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棄養的第一代


 


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有結婚的人一定要看)


 


今天在飛機上看到一個斗大的報導~~"郭泰源六連敗~~張瓊姿 沒有一通關心電話~~"


 


原因是---張瓊姿心思都放在小孩身上。唉~~~是對~是錯~


 


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夫妻才是家庭的歸人。非常中肯的文章很有道理。


 


不要讓甜蜜的負擔變成沉重的負擔。現代的小家庭,家庭重心未必是夫妻,許多小家庭的家庭重心是子女。


 


中國人一向有犧牲這一代,成就下一代的偉大精神,但結果往往是這一代確實是被犧牲了,但並沒有成就下一代,反而傷害夫妻原本應該培養出來的默契與親密角色。


 


子女需要被照顧,需要被教育,需要良好的成長環境,但決不能取代夫妻成為家庭的重心。


 


許多夫妻都不會承認子女是家庭的重心,但仔細想想有多少夫妻不是有了孩子之後,就從來沒有兩個人一起去看過一埸電影,反而一起陪孩子看孩子決定的片子機會倒不少。


 


夫妻從孩子落地就不再是家庭的重心了。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夫妻才是家庭的歸人。


 


既然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就沒有理由要成為家庭的重心,否則曲終人散,客人走了,做主人的情何以堪。子女在父母身邊的日子,平均不到夫妻相處時間的一半,實在沒有取代夫妻成為家庭重心的理由。


 


現代的子女,絕大部份都處於被過份關心,被過度照顧、擁有過度豐富的物質,但成為一個獨立健全的人所需要具備的負責、合作能力,卻嚴重不足。長期處於家庭重心,被關心照顧備至的地位,造成子女知識有餘常識不足,聰明有餘常識不足,IQ有餘EQ不足,機巧有餘厚道不足。


 


將子女置於家庭重心,其實是愛之適足於害之,而且夫妻本身也同受其害。


 


一個以夫妻為重心的家庭,不會只在意子女的學習,而忽略了夫妻也應繼續學習;不會只在意子女的情緒,而忽略了夫妻雙方的情緒;不會永無止盡的讓子女介入夫妻的生活;不會只愛子女不愛太太或先生。


 


以子女為重的家庭,夫妻間很難存在高品質的愛情。夫妻間要好好相愛,請先將子女這個愛情的第三者,請到第二線。


 


 《婚前婚後》愛情隨時間定義


 


當我們感覺愛情褪色或是消失的時候,先不要沮喪,先讓我們想想我們褪色或消失的愛情,到底是怎麼樣的愛情。


 


我們心中浮現的愛情,必然是熱戀時的卿卿我我、濃情蜜意。


 


「少年夫妻老來伴」愛情會隨著婚姻的開始、子女的出現、年齡的增長而改變。


 


婚前婚後對於愛情的定義,應該要有所調整。


 


婚前愛情產生的因素,都有其時間的侷限與不確定性,所以根本無法配合確定而長時間的婚姻關係。


婚後愛情的產生要靠另一套因素:照顧自己並對家庭付出的能力與意願、合諧相處的能力。自我長成與促進配合對方成長的能力、扮演親職的能力,如果這些因素都俱備了,婚後的愛情沒有理由不產生。


婚姻生活是硬碰硬的,錢要有人賺、家要有人理、子女要有人教。


 


能照顧自己、關心家人、照顧孩子又不忘自我充實的伴侶,就是最適合婚姻生活的伴侶,這樣的伴侶已經值得十二萬分去愛了。人不一定隨年齡而成長,但一定隨年齡而改變,自己變了,伴侶變了,對愛情的定義也該變變了。


 


千萬記得:這年頭『孝子』瀕臨絕種,別指望孩子反哺知恩,下一代再也沒有上一代孝親觀念啦!還不如善待唯一可能陪你終老的『枕邊差點被遺忘人』。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郭春海』的看到要瘋了(暴笑)
 
 
   千萬別笑出聲,嗚嗚..........




不知道你們的朋友裡面有沒有叫這個名字的?叫郭春海!




有一個女子走進派出所,向辦理戶口登記的同志問同志,我想給我孩子入戶口,請問怎麼辦?




一位同志說:叫啥姓名阿?那位女子露出了為難的表情,欲言又止。




有啥困難?請說出來,或許我們能幫上忙。員警同志問。




嗯,是這樣,那天晚上我跟三位男人上過床,一位姓高、一位姓李、一位姓陳。我也搞不清楚孩子是誰的,該姓啥?這怎麼辦?女子著急的說。




員警同志說:別急,別急,姓好起,我幫你起個姓,就姓吧。





幹嗎姓郭?那位女子不解地問。




員警同志說:姓高的取上面一點一橫一口,姓李的取下面字,姓陳的取 左耳旁,不就是一個郭字嗎?,三人都有份,誰都不生氣。




嗯,有道理,這公平,但有了姓,名怎麼起呢? 那位女子問。





我幫你起一個字,就叫吧。另一位員警插嘴說。




幹嗎叫呢? 那位女子又不解地問。
員警同志說:
你不是同一天跟三位男人上過床嗎?字拆開來就是三人同一天的意思。




嗯,有水準,很吻合當時的情景。但能不能再幫忙起一個字? 那位女子有點得寸進尺的說。




好好,幫人幫到底,送佛送上天。就幫你起個字。又有一位看熱鬧的員警說。




“‘又是什麼意思? 那位女子又不解地問。
員警同志說:“‘拆開來是每人一點,也就是說那天晚上每位男人都有一點貢獻。
 
那位女子紅著臉說:姓名能全面慨括事情來龍去脈,總算交待清楚了。謝謝!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投資人必懂理論



資料來源e~mail


 


蝴蝶效應: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青蛙現象:
   
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裏,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如果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裏,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了。
   
煮青蛙理論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


 


鱷魚法則: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紮,就被咬住得越多,最後整個人都被鱷魚吃掉。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支腳。
   
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停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否則全盤皆甚至傾家蕩產。」


 


鯰魚效應:
   
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存活率很低。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觀,存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竄,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遊動。
   
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羊群效應:
   
領頭羊往哪裏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裏走。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刺猬法則:
   
兩隻困倦的刺猬,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
   
幾經折騰,兩只刺猬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刺傷。刺猬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只有一支錶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支時卻無法確定。兩支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木桶理論:
   
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麽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破窗理論: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墻,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凈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二八定律(巴萊多定律)
    19
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的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裏,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要找出那些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占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領導人要對工作認真分類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


 


馬太效應:
   
《聖經·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社會學家從中引申出了「馬太效應」,用以描述社會生活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