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期-理財週刊-封面故事
2009產業總預測
文:高永謀
最危險時代 最聰明選擇
歐巴馬確定當選美國總統時,美國境內除了死硬派的共和黨員,世界各國除了與布希政府交好的以色列,無不歡欣鼓舞,因為「布希時代」已經開始倒數計時,而歐巴馬不會是另一個布希。
不過,歐巴馬的當選並未替世界經濟立即注入強心劑,所以在大西洋隔岸的英國,雖然距離聖誕節還有1個月,但聖誕老人卻已出現在街頭攬客,因為百貨公司實在找不出拉抬買氣的方法,只好請象徵歲末年初的聖誕老人提早上班。
這些現象的底蘊就是,世人無不希望帶著霉運的2008年早些過去;只是,2009年會是比較美好的一年嗎?全世界每一個人都想問,但國內外財經專家所給的答案,恐怕讓人更加失望;他們普遍認為,「全球經濟還要壞上1到2年!」
弔詭的是,在絕望中還存有一絲光亮;因為,財經專家答案的可信度,連自己都不敢打包票。不少人相信,如果財經專家預測不到2007年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與2008年的國際金融海嘯,可能也看不到遠方有帶來幸福的青鳥。
只是,現在也是最危險的時代;在過去,理財可能得「三思而後行」,現在卻需「六思」甚至「九思」而後行,代表著投資者一定得吸收與比較多方訊息,才不會因一時大意或偏執,終生追悔莫及。
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出發,幫讀者記錄、整理、爬梳這些產業的危機與轉機,提供投資者參考借鏡,才能在最危險的時代中,做出最好的選擇。
「主權基金」五大考量
上回提及,成立主權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 SWF)有5大考量,其一為:主權基金的成立動機與目的:應以創造國家總投資獲益,使國富民安為主要目的;而讓「全民股東」、「財富極大化」,做為運用主權基金操作的最終目的。其二為:主權基金的基金來源與規模。
在主權基金的基金來源探究中,說明了央行管理外匯存底,以「中長期穩定收益,排除風險波動」為主要,與主權基金所強調「中長期投資收益,可承擔短期投資高風險」的立基,截然不同。因此央行在支持主權基金的成立原則下,建議宜單獨立法,讓成立主權基金之事,獨立於央行之外。
然而,在不宜任意動用「風險規避」端的外匯存底原則下,於國際投資舞台主動出擊,扮演「風險承擔」角色的主權基金,其資金籌措來源,成了極大議題。
財源搭配成立主權基金
總括言之,主權基金的可能財源包括有:「外匯存底」、「政府資產」、「民間資金」、「信託基金」及「國發基金」等。在排除以「風險規避」角色的外匯存底做為主權基金的主要財源後,依新朝政府財經諮詢小組議決,主權基金的設置,可以4種方式為之:以政府各部會(財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公股釋股或民間發債募資方式單獨成立;另立法編列預算獨立成立;以4大基金撥款移用;擴大現有行政院經建會所屬的「國家發展基金」為之。
仔細推敲,第1種方式的公股釋股,猶有爭議,第2種方式曠日持久,緩不濟急,而第3種方式恐遭排擠效應,失去該4大基金的原始成立美意。
然而,在「國發基金」資金規模有限下,我認為,以第4種擴大「國發基金」方式為主,再輔以第1種向民間游資,乃至大型國家級法人機構的發債方式進行募資,央行另適時提撥以外匯存底孳息挹注,則主權基金的來源,穩當合宜。
至於主權基金初探,規模應編列多少,亦為關切議題。以全球目前約有至少30個國家或地區所設立的主權基金「排行榜」觀之,多者金額高達8750億美元,少者130億美元。對於經濟體質不差,國際貿易盈餘,金融結構尚稱穩定的臺灣而言,最少比諸韓國KIC的200億美元,有其必要;然而,基金規模應考量設立目的、用途及預期操作目標與範圍,尋求最適規模,絕對不可淪入「大就是好」的迷失。配合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與金融規模,250~500億美元,應是合宜的額度範圍。
其三,主權基金的操作目標與範圍;在創造國家總投資獲益,使國富民安的最高指導原則下,國際投資標的的選擇極其重要。如何運用國際投資組合風險分散的技術,甚至適時化身為國際避險基金或是私募基金,尋求最佳高報酬、低風險的投資標的與範疇,使國家主權基金能在複雜多變的國際金融市場中投資勝出,進而提升國家聲譽及伸展世界金融影響力,實為展現國家智慧投資術的最佳良機與利器。但部分國家存在有「愛國主義」的衝擊,因此依循「只有在受歡迎時,才會出手投資」的投資原則下進行,才可避免捲入不必要之國際紛擾。
兼顧國際投資與國內建設
另以國際經驗觀之,各國主權基金多有挹注本國資本市場及產業配合國家發展的案例。若先以半數基金投資國際,再以另半數對國內大型基礎建設、重點科技產業進行資金挹注,以強化國家經濟;而對於活絡國內資本市場、增加流通性,並長期性穩定股市,亦應列為主權基金的重要操作目標與範圍。
然而,物換星移、世事輪轉,在以國際投資創造國家最大財富原則下,聰明的國家理財術,應適時進行國內外資產配置的時空調整,以動態模式操作主權基金的投資標的與範疇。
除了上述3項考量外,在風險顧忌及運作機制上,主權基金的成立亦應考量到其四:主權基金的管理機制與人才培訓;其五:主權基金的績效評估方式與衡量標準。
關於主權基金的管理機制,或可透過央行以外的投資機構法人,或引進國際金融團隊,負責基金之管理與投資策略之擬定,但必須建構在符合國家建設與財富累積大方針原則,經常與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投資用途與標的的縱橫向諮商協議。
另外,政府亦應比照大型企業,設置所屬機制下的主權基金財務團隊,以國家資金管理人員角色,負責基金管理機制的設定、基金用途與投資範疇的規範、投資機構法人的遴選,乃至基金投資績效的觀察與追蹤……等,而防弊機制的建構與風險控管的加強亦為國家資金管理人之重要職責。
由於主權基金的運行,成則福照國人,世代子孫受惠,敗則動搖國本,國家安危可慮,因此,專業人才之選用為一大要事,而人才培訓亦為首當之急。
最後,有關主權基金的績效評估方式與衡量標準,必須有一套以國家發展為利基,創造國富民安目的為準則,盡量不受政治干預,而純屬商業判斷的準則為之。
訂定一套透明的、合理的評估方式與衡量標準,定期檢驗主權基金的操作績效,以茲做為動態調整的參考指標,使主權基金的經營,得以步步為營、成功穩健。
「全民股東、財富極大化」
國際投資一如個人理財,宜顧及報酬與風險並存的財務觀念;國家財富主權基金的管理與操作,亦應秉諸創造「股東財富極大化」的企業財務經理人思維。管理上,必須管好每一筆隸屬「全民股東」的國家財富,降低國際投資風險;操作上,尤需加強投資績效,以創造全民財富最大報酬。
冰島瞬間破產、韓國一夕告急、瑞士投行(瑞銀與瑞信)驚傳危機、杜拜高財務槓桿令人驚恐,財富管理的概念儼然已自個人與企業擴及至國家。在金融國際化與自由化的國力競爭角逐態勢下,反「守」為「攻」的新國家理財觀已然成為新世代主流趨勢。
無論自國家知名度的擴展、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乃至世界影響力的伸張,怎麼說,「主權財富基金」的成立都有其極必要。期待新朝政府,早日規劃,以利國家財富於國際競爭舞台中,成功出擊,讓世代子孫坐享「全民股東、財富極大化」的福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