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轉貼網路文章 (76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原諒,也是講條件的


有時候,我們願意原諒一個人,
並不是我們真的願意原諒他,而是我們不想失去他。
不想失去他,唯有假裝原諒他。

他有第三者,我們傷心地說:
“我原諒你。”我們只是不想輸給第三者。

所謂原諒,也是很現實的。
沒得選擇,只好原諒他。
經濟上需要他,唯有原諒他。
感情上依賴他,唯有原諒他。
原諒,也是講條件的。

然而,這一种假裝的原諒,往往無法長久。
在最需要的時候,在跟第三者爭勝負的時候,
你慷慨地原諒了他。
一旦他留在你身邊,你會開始不甘心。
你並不想原諒他,你無法欺騙自己。

一段愛情可以由愛重新開始,卻不能由原諒重新開始。
當他說:“我對你已經沒有愛的感覺。”
你還可以原諒他嗎?
這樣也能原諒他,你實在太對不起自己了。

署名M的女孩說,她跟男朋友一起八年了,
她一次又一次原諒他不忠。
她不想再原諒他。
他外表迷人、富有,他在經濟上一直照顧她,
但是她現在不再留戀這些。

她買過一張新的床,把長髮剪短,去跳健康舞、去進修……
她說得很好,我認為她是失戀者的典範。

當一個男人不再愛你,你花他的錢也不會花得快樂。
所有的原諒,無論是真的還是假裝的,也該有底線。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目前很紅的
.......腦年齡








http://flashfabrica.com/f_learning/brain/brain.html
 
● 做法:
A.先按START(開始)
B.</ FONT>
畫面出現 3 2 1 記住圈圈裡面的數字
C.消失的時候再依照數字位置 由小到大去按
D.
電腦會算出你的
腦年齡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的定義


心寬才是福


一位父親很有錢,有一天,他和家人帶著小兒子到鄉下去參觀。 他們立意要讓小兒子知道什麼叫做「窮」,所以帶他去農村,要他實地體會一下窮人的生活。


他們在一個很窮的農家裡住了兩天。農家的孩子要負責餵養家畜,要負責訓練幫忙農事的狗。


傍晚時分,為了節省自來水費,農家的孩子們都到附近的小溪裡去洗澡;晚上沒錢沒燈、沒錢付電費,只能全家聚在黑漆漆的院子裡聊天。


當他們從農家回來以後,爸爸問孩子說:「你覺得這趟行程如何?」孩子說:「很好啊!爸爸!」 


「你見識到窮人家到底有多窮了吧?」爸爸問。  


「是啊!」孩子點頭稱是。
「那你看到了什麼嗎?」爸爸又問。


孩子回答說:「我終於見識到我們家到底有多窮了。」


孩子繼續說:「我們只有一隻狗,但是他們卻有四隻狗;那四隻大狗在他們小孩的指揮之下,又聽話,又懂事。當他們家的小孩好神氣!」


「而且,我們只有一個游泳池,還是在花園中間;


但是他們卻有一整條溪流,沒有盡頭;他們每天都可以盡情地玩水仗,我們家卻只有我一個人游泳。」


「還有,我們家的花園只有一排進口的路燈,可是他們卻有滿天的星星;他們每天晚上都可以聊天聊得好高興,可是我們家卻沒有人跟我聊天。」


「我們家的空間只到前面庭院,但他們卻有整個天地的空間。」 孩子作了個結論。 


孩子說完,父親無言以對。  


是的,只要有愛、有朋友、有家庭、有健康、有幽默感、對人生懷抱積極的態度,那你就是最富有的人!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已經上岸了還揹著船幹麻?~


前言


有位媳婦,每次煎魚,都把頭尾剁掉,婆婆看在眼裡,憋在心裡。終於有一天,婆婆實在憋不住了,


假裝不經意地問:「煎魚為何要去頭去尾?」媳婦毫不遲疑道:我娘家都是這麼做,可能是傳統吧!」


內容


婆婆只好笑道:「你下次回娘家,問問你媽媽,看他知不知道原因。」媳婦心想婆婆急著要答案,便打電話回娘家,一問之下,連她自己都不好意思。原來,當時因為鍋子小,不去頭去尾煎不下,想不到換了大鍋卻忘了原因,舊習慣一直沿襲下來。


十多年前,國內生產電腦主機板、監視器,都須經過燒機測試(Burn-in)


量小時,空間及時間都還好解決;但,高倍成長後,如此積壓的確相當沈重。


有一次,筆者輔導的公司,在經營管理會上,某主管提出:「燒機房容量不夠,必須立即擴建。」


但,全廠能用的空間,幾乎都滿了,怎麼辦呢?七嘴八舌的討論,都是想什麼法子儘快擴建,


筆者問了一個很外行的問題:「為什麼要BURN-IN?」


大家都愣住了,最後品保經理挺身而出,答:「此乃保證品質的必要製程,避免新購不久就故障。」


筆者問:「目前測試結果,不良率有多少?」答:「不高,約1%。」


再問:「是普遍分布,還是偏向某些規格?」答:「幾乎都是新產品、新規格、新零件。」


根據一年來的報表數據,也證實確實僅有「新」的部分不合格。


於是,運用層別管理,沒問題的部分不必再燒機,只有小部分須測試,待找出原因,改善穩定後,便可免除。


如此一來,空間空出甚多,庫存大幅降低,出貨也順暢了。


早期,因為技術尚不成熟、零件品質不穩定、分析技巧不進步,故因襲舊制;不敢擅改;


久而久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失去了大好改善進步的契機。


 


某次,英國軍事演習,各國使節觀閱。


一位美國將軍對發炮時,先有一軍士跨一步,然後雙手由上而下重重一拉的動作,百思不得其解,乃就教英國將軍。


這位將軍吟道:「歷年來一直如此。」顯然也不清楚典故,只好一齊去向一位老將軍討教。


老將軍回憶道:「很久很久以前,炮是由馬拖運,發炮時怕馬驚嚇亂竄,必須將馬拉緊......


結果是,早就改為汽車拖運了,這個動作卻莫名所以地保留下來。


 


到了岸上,為何還把船扛著在陸上行走呢?


 


自己開門人生有很多道門,不管有鎖沒鎖,不管是開是關,總要試著自己動手開門。


就算前們不開,可以試試側門或後門。就算沒有側門,更別忘了,還有窗子可試呢?


就算窗子都關了,你可以去散散步再回來,何苦傻等呢?


 


一對兄弟住在一起,長年以來,每天一起出門上班,因為哥哥下班時間早,都是哥哥先回家,


所以弟弟從來都不擔心開門的事,所以都沒有帶鑰匙在身邊。


有一天,因為突發狀況,弟弟提早先回了家。


他坐在門檻上,無聊地盼望著哥哥早點出現,等呀等,好不容易幾個時辰過了,哥哥終於出現在路上。


哥哥看見弟弟在門口苦等,問「你為什麼坐在這裡?」


弟弟說:「我沒有鑰匙啊!」哥哥笑而無語,然後用手輕輕一推,門,就開了!


原來,門從來沒有鎖。弟弟枯等在門口,只因為他連試著用自己的手去推推門都沒有做。


 


這個故事,說明了人生有些問題「不能」解決,有時候只是因為我們自己「不想」解決,「不願嚐試」,不肯開口又不肯動手。


 


準備開門了嗎?人生的門,自己開吧!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不要隨便離家出走---侯文詠 



快三點半了,我從銀行提領了家裡僅有的百萬元現金。

「需要紙袋裝嗎?」銀行員問。

我搖了搖頭,把錢拿在手裡往外走。
我當然知道錢財露白有危險,可是我的心情實在管不了那麼多了。
這樣的衝動已經有好幾次了。
每天走同樣的路上班下班,日復一日。


我常常會想,每天都在拚命賺錢,哪一天才能逃離這一切,好好地去花錢

我走到停車場,打開車門,把錢丟到前座,> 發動引擎,把車開上高速公路。

我加快速度,挑釁別的汽車。
我試著靠速度忘卻身後的一切。
大部分的車都避開我的挑釁,偶爾也有幾部車識趣地和我競一陣。
沒有什麼驚險的畫面,更沒有任何警察的干涉。



不知開了多久,夜色漸漸暗了下來。
我把車開下了高速公路,停進路邊的汽車旅館。


辦好了住房手續,我撥了電話給太太。「別擔心我,我只是想個人單獨走走。」
我告訴她。


「你什麼時候回來?」在電話中她問我。

「我也不知道。我從銀行領了百萬元,」
我沉默了一會,她也不說話。


我說:「每天都在拚命賺錢,> 從來也不曉得是為了什麼
掛上電話,我打開電視。



一則新聞正報導著關於自殺率節節上升的消息,一個精神科醫師則提醒大家, 憂鬱症的前兆包括了對事物冷漠、麻木,食慾不振,莫名其妙感到悲傷

聽著聽著我懷疑了起來,男人過了四十歲,前有事業競爭、經濟壓 力, 後有家庭、子女的負擔,誰沒有那樣的感覺呢?

難道我們已經變成了每男人
都應該得到憂鬱症才算正常的社會嗎?


第二天我開著車子在中二高飆了一陣。
雖然我試著想花錢,
除了加油、午餐的費用以及買了一包香菸之外,
> 我實在找不到什麼引起消費慾望的東西。

「妳都在做什麼?」
第二天晚上的電話中我問太太。


「想想你說的很有道理,」

她說:「每天都在拚命賺錢,> 為這個忍耐,為那個忍耐 所以我決定去百貨公司買東西犒賞自己。」

「妳哪來的錢?」

「我可以刷卡啊,你忘了,我有副卡,」

她說:「我買了一雙皮鞋,一件大衣,還有一個皮包 對了,你什麼時候回來?」


「讓我再想想吧。」我說。

第三天我開著車
在雪霸國家公園附近的山區繞來去。


雖然我很想好好花錢,可是還是那樣只是油錢、餐費。

此外,到了晚上行動電話沒電了,我還買了一張電話卡打電話給太太。

「我今天心情更不好了,」
她說:「我心想,孩子也夠可憐的了,每天被我們逼著讀書,索性帶他們去買東西,

我給老大買了一雙 Nike球鞋, 老二買了PS2…
然後我又開始買衣服,我知道不應該這樣,可是我沒有辦法啊。
我買了手錶、衣服還有很多東西,最後根本提不回家了,
百貨公司的經理還好心地派人專程幫我送東西
你沒有生氣吧?」

我沉默了一下,不是生氣,而是一種茫然的感覺。

第四天我本來想去看海的。
可是我坐在海邊,再也看不下去了。
負債的恐懼很快席捲一切。


我回到家時,
甚至沒動用到領出來的一百萬現金。
離家出走的代價顯然不小,一進門我就看到了包著百貨公司包裝紙的紙盒,
大包小包地堆在客廳還沒打開。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太太還沒出門逛百貨公司。

還是快點回家抓住那個瘋女人吧....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運手面相╱你具有極佳偏財運嗎?


文╱雨揚開運館

景氣不好沒關係,但是手氣絕對不能差;想知道自己的偏財運好不好,就從手面相看起!什麼樣的手面相代表有極佳的偏財運?


以下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三種手面相特徵,上榜的朋友恭喜你,有先天的好運,但也別忘了要自己努力;沒上榜的朋友也別失望,運氣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有心,幸運之神也會找上你喔!


★ 問財看鼻:


看鼻相可以知道一個人富不富有,鼻相好的人,一生多財氣、生活很富裕。


那要如何才稱得上是有偏財運的好鼻相呢?


首先對著鏡子,想像把臉從中間畫條線,檢查看看自己的左右臉有沒有對稱,當然極少有人是完全的對稱,不過至少不要差得太多,耳朵不能一高一低、眉毛不能一長一短,尤其鼻洞更不能一大一小,或是鼻翼兩邊大小不一,否則恐怕與偏財運無緣。


此外,鼻子要長得好,鼻頭有肉、鼻翼飽滿,如果無法擁有這樣先天優勢,那麼記得要保持鼻子的光滑清潔,勿令長痘或受傷,也不要穿洞戴環的,否則破壞財庫、財氣散去,偏財好運當然不聚。


★ 嘴巴大、眉毛順、耳朵厚:


俗語說「嘴大吃四方」可別光是羨幕或嚮往櫻桃小口的秀氣,其實嘴巴大才能吃住四方財,也代表此人有發財的基本運氣,或是保持雙唇紅潤、笑口常開也有助偏財運進門!


再者眉毛要順,不能雜亂、更不能散,眉毛散的話代表少年不聚,就是指三十歲以前沒有偏財運,且也表示心緒易起伏,縱使有好運氣也不能理智判斷,反而失去機會。


耳朵則是福氣的象徵,而好運常落有福之人,所以耳朵或耳垂摸起來要厚實,不妨搓揉耳垂幾下,再定點施壓按摩,讓耳相更好,增加福氣。


★ 厚色潤:


手掌肉通常是愈厚實愈好,那若是太薄太乾的話,表示不容易賺到錢,或者賺到錢也守不住,幾乎沒有偏財的來源。


此外,可以觀察第一火星丘的位置,也就是食指下面靠進拇指的那一小塊地方,財運來臨時,此處會呈現紅點般的氣色,並漸漸聚成一片,愈大片表示財運愈好;當財運遠去,這一片好氣色也會跟著消失。


有些人手上隨時都有紅潤的色點,有此手相的人一生多機緣巧遇、財運極佳。


2009/04/23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何我沒錢-迷思215》想要成功,記得這8大特質
 「成功」的定義是可大可小,並非只有富可敵國的企業主,才能算是了不得的成就,就算是開一間小小的賺錢店舖、年薪千萬的超級業務員,或者僅僅是對自己的結果及所有滿意,都可以算是一種成功。

最近,筆者與一位年過半百的朋友聊天。言談中,盡是這位朋友的失意及挫折。他認為過去自己並不是沒努力過,但似乎成功的腳步,卻從未降臨在他身上。


這讓筆者想到了採訪過的許多成功人物。當然,「成功」的定義是可大可小,並非只有富可敵國的企業主,才能算是了不得的成就,就算是開一間小小的賺錢店舖、年薪千萬的超級業務員,或者僅僅是對自己的結果及所有滿意,都可以算是一種成功。


仔細觀察這些成功者的背後,其實可以發現他們具有相當類似的特質。以下歸納整理出八項,希望能與許許多多,認為「自己距離成功還很遠,或者是覺得還有再努力空間」的讀者一同勉勵。


一、火一般的熱情。有熱情的人,才會有積極樂觀的態度,以及奮鬥努力的目標,更有助於激發龐大的潛能,想辦法讓個人事業更上一層樓,或者是開創出恢宏的新局。


二、設定正確目標。有了目標,所有的努力才會有方向。當然,目標不是一蹴可幾的。以全球首富巴菲特為例,其財產的累積也是經過數十年的堆疊,才有今日的規模。


同樣的,目標也不一定是那麼高深遠大,但其核心重點卻是:一旦設定了目標,才能訂出每個階段達成的時間表。如此按表操課,也才有可能步上成功的坦途。


三、有所本的充足自信。這種特質在許多企業主,或是超級業務員身上都可以發現。這些成功人士總有充足的信心:只要照著設定好的正確目標,持續不間斷地努力下去,就一定可以達到。


四、長期的紀律。有了目標、自信及熱情之後,最大的絆腳石可能就是「三分鐘熱度」地無法持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天才是一分的天份,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這中間的努力,也必須靠著不斷鞭策自己的紀律來完成。


五、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多數成功人士多半會先仔細觀察其他成功人士的優點,並且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策略。正因為每一個人的優、缺點不同,成功人士總是懂得找出一條「隱藏缺點,發揚個優點」的策略,讓自己輕鬆地達到成功。


六、善用「人脈」的槓桿效果。開店找點有一個鐵則是:「人潮就是錢潮」,這在成功人士身上一樣適用。在成功人士的背後,不論他是有權或有錢,都是許許多多人脈所累積出來的結果。


七、正確解讀資訊。資訊的正確解讀,關係到正確目標的設定、投資的準確度,以及對趨勢、潮流的掌握程度。不管是投資理財、創業開店,其實都相當依賴這項能力。


八、心存正念及善念。假設走旁門左道,或是心念不正,儘管也曾有人大富大貴過,但事後證實,成功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來得快,去得也快的紙上富貴一場罷了。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金說話術/于美人-------20090421



于美人
 
「說出一朵花」是一句聽起來非常可愛的台語,這是我從小到大的口頭禪,也是我對於「說話」的自我期許。

我認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說話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如果您可以掌握說話的技巧,就能夠創造出一個溝通快速自如的環境,不但能充分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也能夠節省下許多寶貴時間,減少人際關係上許多不必要的誤會,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雖然我從小就喜歡說話,不過
「喜歡說話」與「擅長說話」畢竟是兩回事。我必須坦承,在二十歲之前,我真的很不會講話!雖然一直有心想成為一位很會說話的人,但我還是經歷過一段跌跌撞撞、堪稱「慘絕人寰」的漫長苦練過程,而且當我面臨人生不同階段的「說話考驗」時,至少花了長達一年以上的準備期。幸好老天爺眷顧我,讓我有幸遇見了許多貴人,他們就像是花園裡的園丁,灌溉了我說話方面寶貴的養分,讓我學會更多的談話秘訣。

大笑三分鐘 好事自然多

這是一個有關談判的故事,故事裡包含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場談判,我在這兩場談判中可說是機關算盡、使出我所知道的所有談判技巧,不過這些技巧居然沒有半個派上用場,但是我卻談判成功。

先從學生時代開始說起吧!我在國中、高職時代的人際關係並不是很好,我喜歡很多男生,但是沒有任何男生喜歡我,我參加過數也數不清的校外聯誼,也從未獲得任何男生的青睞。在我念大學之前,只收過一封男生的信件,不過他的信件內容是希望我幫忙他追求班上另外一位女同學。

既然交不到男朋友,那麼還不如學著跟古人做朋友吧!基於以上原因,那時我喜歡上看書,尤其是中國歷史小故事,張良的「計存太子」就是我非常喜歡的故事,我甚至把這故事內化了。

先為各位複習一下「
計存太子」的故事,話說漢高祖當年想要換太子,讓大家都很緊張,漢高祖的老婆呂后就派人去找張良幫忙,於是張良就想出「計存太子」的策略。張良知道這種事情不能當面跟漢高祖說,只能用智取的方式,於是他就請呂澤去找「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是當時最有名的社會賢達,張良用非常自然且委婉的方式,讓「商山四皓」在漢高祖的面前說太子的好話:「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所以漢高祖就決定不換太子了。

以上就是「計存太子」的故事大綱,我覺得這個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發。我發現很多事情不能由自己來說,應該仿效張良,找出屬於我的「商山四皓」來說項。

當時我正面臨人生第一次談判,談判的對象就是我媽媽。我希望我媽贊助我一年的補習費,讓我考大學。不過我也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好,而且我似乎也沒有什麼讀書的潛質。況且當時高職畢業生想要考上大學真的非常困難!連我自己都不太有把握能考上大學。

這時我就想到了「計存太子」的故事,起先我想請我的老師來當我的「商山四皓」,不過他似乎無法說服我媽。後來我又突發奇想,何不找一位算命先生來當我的「商山四皓」呢?於是我就央求我老媽帶我去算命,看看我有沒有「大學命」。

結果,那位算命先生居然鐵口直斷地說我絕對不會考上大學,這下子,我的「計存太子」策略幾乎是全軍覆沒,我也很氣自己,為何要提議找一位害太子被殺的「商山四皓」呢?

接下來,我又想出「
逆轉勝」的策略,我豪氣萬千地告訴我老媽:「請贊助我補習費,我一定要考上大學,好去拆掉那位算命先生的招牌!」但是這招還是不管用,當初提議要去算命的人是我,要拆算命先生招牌的人也是我,這絲毫沒有說服力!

後來我完全放棄「計存太子」的策略,就在無計可施的時候,只好打出了悲情牌。我用非常誠懇的態度跟我老媽說:「媽,妳可以贊助我補習費嗎?我願意放棄我未來的嫁妝!」結果這招居然奏效了!

千萬別以為是這張「悲情牌」發揮了催淚的效果!當我講出「我願意放棄未來嫁妝」的台詞之後,我老媽確實流出了眼淚,但卻是笑中帶淚!因為她覺得我這句台詞真的是太好笑了,所以她不間斷地大笑了三分鐘。

「笨女兒,妳還真以為妳有嫁妝!妳的嫁妝搞不好只是一個『尿壺』而已!哈哈~」老媽拭去眼角上的「笑淚」,顫抖地對我說。不過老媽笑歸笑,笑完後還是答應贊助我半年的補習費(註:當時重考班有一年班、半年班、還有考前三個月的特別加強班。)

其實我原本的目標是要我媽贊助我一年的補習費,不過她既然答應贊助我半年補習費,我雖然不滿意,但還是勉強可以接受。

就在這一刻,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媽,為什麼我的嫁妝是『尿壺』?而不是茶壺呢?茶壺比較實用,可以煮開水泡麵,還可以裝水耶!」這個聽似愚蠢的問題似乎來的正是時候,我老媽跟我越想越好笑,母女兩人又一起狂笑了三分鐘。

當我老媽第二度笑完後,她又做出一個驚人之舉,她居然把原本「贊助半年補習費」加碼至「贊助一年補習費」, 老媽的壯舉讓我成功地考上大學,也順利拆掉那位算命先生的招牌。不過這則故事對我最大的啟示是:
搞笑的力量真大,以後一定要常常搞笑!

過了十幾年後,我又面臨了一個更為重大的談判場合,因為電視台老闆要找我談有關酬勞的問題。當然~我的目標就是「加薪」,但是我不知道要如何開口,於是我又想起張良「計存太子」的故事,很想找一些演藝圈的老前輩來為我說項,不過根據學生時代的經驗,這似乎不是個好方法!

我很想鼓起勇氣、直截了當地跟老闆說:「我要加薪!」但是我才剛進入電視圈不久,如果講得這麼直接,會不會太超過呢?

為了這次薪資談判,我掙扎了好多天,始終想不出該如何跟老闆開口的說詞。到了談判的那天,我的腦袋還是一片空白,怎麼辦呢?只好見招拆招!

薪資談判的那天下午,我與這位電視台老闆相約於某家五星級飯店的餐廳喝下午茶,我們聊了很多,但是卻沒有半句話跟「加薪」有關。眼見這場下午茶就要結束了,我的內心開始焦慮了起來。

正好這家餐廳裡有位漂亮的女服務生正在為客人做續杯服務。當她朝我走來,禮貌地問我:「 于 小姐,請問妳要加茶還是加咖啡呢?」這時我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我老媽狂笑的臉龐,於是我福至心靈地大聲對女服務生說:「
可以加薪嗎?」老闆聽到我那委婉至極的內心話之後,居然跟我媽一樣,大笑了三分鐘。按照以往「大笑三分鐘、好事自然多」的經驗,我相信馬上就會有好事發生,果然,老闆笑完之後,立即同意為我加薪!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試沒教的事》第七課:當錢的主人 2008/09/02 【聯合報╱記者賴素鈴、梁玉芳】

駕馭欲望馬車別急著吃棉花糖

一位國中生向班上同學炫耀他價值七萬元的手表,但同學不領情,反嗆他:「我這支表只有五百元,但是功能比你的好。」

到這所國中推廣「理財素養」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陳琬惠見狀,心下一陣暗喜:「剛剛真的沒白講了。」

價錢與價值差別

在消費至上時代,要擺脫物欲糾纏,當錢的主人,大人得教小孩看清「價錢」與「價值」的差別;「炫耀」、「同儕壓力」不該是消費的動機。

「太多人談『理財』,卻窄化成『投資』;重要的該是教孩子管理欲望,懂得如何延遲享受、控管風險」,陳琬惠說,要過「財務自由」的生活,「錢滾錢的投資,該是最後一環。」

欲望失控成卡奴

有線電視眾多頻道裡,教人買股票、購物的頻道占了大半,不斷刺激人的欲望;財經雜誌鼓吹「一億人生」、「三千萬才能退休」,金錢成了唯一衡量人生成就與構築安全感的元素。現實卻是,大半的人當不了郭台銘、成不了名媛,卻淪為「卡奴」。

學習「當錢的主人」,是現代人非常欠缺的一門人生功課,許多年輕孩子還未準備好,問題就已橫在眼前。高中生一個月上萬元的手機話費,有家人幫忙付掉;清寒學子一踏出校門就面對助學貸款還錢的難題。

檢視現行的國小到國中的教科書,談及「理財」的內容極少,某版本的內容卻讓陳琬惠倒抽一口氣,教科書上寫著「理財應詢問專人」,下頭配張「理專(理財專員)」的照片;但是「理財該是自己做功課,聽信理專或電視上的『老師』,風險太大」。

讓孩子學習支配零用錢、記帳、儲蓄,都是培養理財素養的基礎功課。 記者林錫銘/攝影

猶太人八歲存錢

理財作家夏韻芬曾撰文分享猶太人怎麼教孩子理財:送股票給剛滿周歲的小孩;三歲時教孩子辨認硬幣和紙鈔;五歲讓他們知道錢如何賺來的;七歲得看懂商品價格,教他「錢能換物」的觀念;八歲教他們儲蓄;十一歲到十二歲,則要能看穿電視廣告的假象,並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畫,懂得正確使用銀行的術語。

「為什麼廿年前,沒人教我人生理財課?」作家陳安儀感嘆,她大學時代就很會賺錢,別人兼家教一小時的鐘點費三、五百元,她去補習班教作文的薪水一個月有兩萬多,媽媽還給她房租費、零用錢,但她「一毛錢也沒存下來,全買東買西,花光了。」

陳安儀算算,如果她從大一就懂得每個月存五千元、買基金,大學畢業不但拿到文憑,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早該到手了。

陳安儀說,年輕孩子不會明白,人到四十,那種「不知還可以賺多久」的危機感。家累、責任,都讓她感慨沒有早早學會「當錢的主人」這一課。

零用錢學會理財

許多理財專家建議,零用錢是讓孩子學習支配金錢及管理欲望的第一課。父母可讓孩子記帳、自主決定花多少、存多少,學到儲蓄及財務規畫,更能學到延遲享受。研究證明,「不急著吃棉花糖的人」較易成功,而一拿到棉花糖就吃掉的人,可能會累積債務。

但是,不少父母給太多零用錢了,「有小學生一星期有一千元零用錢,全部花光光」,書包裡全是CD及遊戲機。陳琬惠認為,國中生一周零用錢五六百元就夠了;小學生手上有一千元,是「太超過了」;多到超過需要,就不懂得珍惜。

教孩子看穿廣告

看穿廣告的意圖、不接受促銷宣傳的洗腦,是年輕人對抗旺盛消費欲的金鐘罩。此外,「記帳可以檢視消費行為。」財智協會發現,切實記帳的大學生每個月的消費額會有效遞減。

隨著年紀及收入漸長,投資之前須有「風險規劃」,為自己及家人存一筆「緊急預備金」;再認識各種投資工具,為人生目標如結婚、出國、買屋,選擇不同理財途徑。

如同日本暢銷漫畫「貧窮貴公子」說的,主角山田太郎的「家訓」第一條是「千萬不要借錢,因為還不起」;更重要的是「不要借錢去消費」、更「不要借錢去投資」。

胡亂投資成黑洞

理財作家何宗懿建議,如果沒先學到「財務管理」的基本功,就貿然投資,拿本應交學費或有其他用途的「死錢」作投資,一旦失利被套牢,就得另尋方法填坑,結果財務黑洞就越來越大。

財務自由備忘錄

「當錢的主人」,你必須:能養活自己、能養活家人、能讓財務不失控。

先理債再理財、行有餘力才談投資;不做好高鶩遠的發財夢,別追著錢跑。

家庭理財教育

●經驗加值:父母可以討論自己管理財務的成功、失敗經驗,提供孩子借鏡。
●讓孩子理解「選擇的有限性」:買了這個,就不能買那個。
●練習記帳:孩子也有自己的收支簿,共同討論。
●父母給錢要有方法:有限度、有計畫的給錢,不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
●重拾儲蓄美德。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試沒教的事》第六課:永續學習能力 2008/09/01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賴素鈴】

5 小時:23 分鐘張忠謀與你的差別

去年成功大學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成大校友、作家龍應台告訴台下學弟妹:廿餘年寒窗結束,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站在制度性學習的終點,自主性學習的起點」。

強烈動機與紀律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自主學習、讓知識再生,已是現代人面對競爭、不被淘汰的重要技能。當求知路上不再有教室、沒有課表、沒有考試、不須再拚文憑的時候,更讓人體驗求知的美好滋味;這需要強烈的動機與紀律。

六十一歲的木雕家吳榮賜,幾年前曾是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出名的「阿伯學生」,「同學都笑我,年紀一大把,念完出去已經『無效』了。」

吳榮賜說自己「半世人不識字」,木雕作品常出國展覽,他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英國劍橋大學的校長『辦桌』請我,我連開口跟他說聲謝謝都沒辦法,實在真『見笑』。」吳榮賜決定發憤讀書。

創意幽默多讀書

出了校門之後,閱讀與網路是接觸新知的重要管道。

前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說,他對年輕人唯一的忠告是:多讀書,所有新時代所需要的創意、領導能力、品格、幽默感,都在書裡了。

認知學者洪蘭也指出,現代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閱讀可使大腦神經連結綿密,迴路活化得深,一個迴路運動電位的流動容易激發另一個神經迴路,變成「靈光一閃」,想出新點子,或是「舉一反三」,能增加創造力。在講求創新的現代社會,這是一項重要的助力。

但是,「過多的紙筆考試,打壞了學生找書來看的好胃口。」洪蘭說。

平凡與拔尖差別

一項調查指出,就算八成的台灣人都認為讀書很重要,卻有四百五十萬台灣人不看書,每周讀書的時間只剩二點七二小時,平均每天只花廿三分鐘看書。

被年輕人視為偶像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他每天花五小時讀書。對照前述調查,「五小時」和「廿三分鐘」,或許就是平凡者與創業家的差別。

張忠謀主張:要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地讀。劉炯朗也說,讀書要有計畫,有計畫才有效率;以自身經驗為例,比如他要學習新的基因新知,先弄清楚什麼是 DNA,再明白幹細胞,然後理解科技與倫理間的關係,再研究相關法令。

進入網路時代,「閱讀」活動的媒介不再只是紙本書,網路更是資訊浩海。只可惜,網路常被汙名化,只因大部分人拿網路當殺時間的玩具,或是交網友的聯誼所,忽略了網路更是自我教育的利器。

小男孩對螃蟹好奇,上市場買了蟹、也買書,對照學習得津津有味。就算考試不考,「獲得新知」本身已是樂趣。 記者林錫銘/攝影

18 分鐘心靈滋養

創設網路創意網站「大小創意齋」的知名建築師姚仁祿,早早擁抱網路帶來的知識衝擊。點開筆記型電腦,他擷取靈光啟發的網站包括TED.com,其中收錄數百位名人的演講,「世界上一流的腦袋,用十八分鐘講解最厲害的見解」。

姚仁祿說,不論來者是諾貝爾獎得主、總統,一樣十八分鐘見真章;不用出國、不用付費,在自己螢幕上就能透過演講實錄,向這些偉大心靈汲取養分,錯過豈不可惜?

出版人郝明義在著作「越讀者」中,以「第三類文盲」形容那些「不知如何利用『網路』與『書』享用閱讀所帶來的樂趣與機會」的人;他與讀者共勉:「千萬不要以為識字、上網,讀過大學就沒事了」,當人類文明愈高,我們更該在意自己閱讀的,是人類智慧菁華,或者糟粕。

資訊不代表知識

文化評論家南方朔直言「資訊並不代表知識」。他認為,網路上有許多片面的知識,甚至垃圾資訊,一天花好幾小時在網路上的大有人在,但可能「只是裝了一腦袋垃圾」。

南方朔指出,網路媒介當道,朝生暮死的知識太多了,「我們更需要有系統的、恆定的知識價值觀」,因為那是穩住人生核心價值的基本功。

學習精進術

多讀書: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接觸書本、陪伴孩子讀書,並且和孩子討論、分享想法,訓練他們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養成閱讀習慣:讓孩子選擇愛讀的書,廣泛閱讀受益無窮。

多思考:

─讀書筆記與評論:閱讀之後寫下讀書筆記或評論,無論認同或批判,都有助於反芻書中義理,並進一步獨立思考、與作者對話。
─內觀的能力:閱讀或安靜冥想,都是一種往內思考的內觀能力,有助於保持心性的澄明。

涉獵既深且廣:

─知識的深度:有計畫、有效率、有系統的學習,循序漸進打好知識的蹲馬步工夫。
─知識的廣度:看起來有用、沒有用的都要學習,像海綿般廣泛吸收,有一天就會發現,無用之為大用的奧秘。

永續學習的能力:

可以帶來知識再生的力量,讓我們的一生保持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起碼包括:基本知識與經典文獻的涉獵、養成閱讀與思考的習慣、凡事好奇的心、懂得吸收前人的智慧、能向內觀照的安靜、以知識和智慧作出人生的決策。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考試沒教的事》第五課:親密關係 2008/08/31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梁玉芳】




大人不准…愛與性只能錯中學?

在一場性別教育的演講中,一個國中生舉手贊成「國中生可以談戀愛」,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問:「你可以負責任嗎?」國中生對「負責任」的說法是:「如果和她有小孩,我會承認是孩子的爸爸。」陳皎眉再問:「你養得起孩子嗎?」國中生頓時語塞。

不讓你追就該被殺千刀?

「難道拒絕一個人的追求,就應該被砍一百七十六刀嗎?」一封網路流傳的控訴信,是多年前一起情殺案的被害家屬心情。只因拒絕追求,女孩被小開開賓士車撞倒,再亂刀狂砍斃命。發狂的情節和今年的割喉毀容情殺案件,一樣令人驚心。

曾幾何時,談戀愛的風險大增,除了「分手」可能成了致命危機之外,不時出現的「少女廁所產子」新聞,讓大人驚覺:對於愛情、對於性,即使大人不准許、不討論,年輕孩子早就在「做中學」。

實踐大學心理輔導老師吳健豪觀察,青春交友、戀愛是青少年重大的情緒波動來源,從猜測「她喜歡我嗎?」「如何告白」到交往、相處與分手,課本上沒有步驟說明,學校頂多把兩性關係當營養學分,很多家長更不知從何教起。

學習愛情只能看偶像劇?

兩性議題作家陳安儀說,從小學到大學,很少人上過交友婚姻戀愛課程,這很可怕,「在人生重要的大事上,我們竟然都是在錯誤中學習。」

陳安儀說:「我們對怎麼談戀愛這件事,都是從瓊瑤、羅曼史小說、偶像劇裡學來的,一點都不真實。」

兩性相處瑞典小學就教

婦運團體一向推崇瑞典的兩性教育。瑞典政府認為,教導孩子性與親密關係是老師的責任,早在半世紀前,瑞典中小學全面實施性教育,教導孩子性與親密關係,並陸續出版《性教育教師手冊》給學校教師參考使用,台灣已有中譯本。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柯慧貞的親友常問她:「我兒子才念國中,最近交了女朋友,怎麼辦?」好奇又焦急的家長逼問兒子,卻一無所獲,女學生懷孕也不敢告訴大人,為什麼孩子不讓父母成為情愛問題的避風港?

我懷孕了我敢跟爸媽講

柯慧貞認為,如果父母能放下威權,改扮輔導員,提供資訊讓她或他知道戀愛、懷孕後要面對的問題和責任,最後由孩子自行決定,就不致讓孩子孤立無援。

父母不能幫孩子過日子,但可以教他們該珍惜什麼。

陳皎眉也常見父母限制孩子交往對象,說是為孩子好,但什麼才是好?「只要孩子認為彼此真心相待,可共創幸福家庭,父母觀察對方也善良、有上進心,就要信任孩子的判斷力。」她說。

失戀經驗願跟孩子分享

「分享也是教育。」吳健豪說,父母親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交友經驗,即使是失戀、離婚都是好故事,「孩子會知道,交友、經營婚姻沒有成功和失敗這回事,而是兩人的磨合程度。」

所以,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彭懷真鼓勵大學生談戀愛,因為談了戀愛,「你懂得分享、關懷和負責。」走過愛情之後,會重新探索和認識自己,而且看清楚:不必把自己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

「我男友一天打二、三十通電話問我在哪裡、在做什麼。我快窒息了!」吳健豪發現,太黏情人的人常有心理壓力,導致異常行為模式,且壓力往往來自原生家庭,像在手足間被冷落,或失去至親,因此沒安全感。「談戀愛正好找出壓力點。」

他提分手我學危機處理

情侶分手常教人痛徹心扉,但精神科醫師王浩威鼓勵年輕人應該多談戀愛、多練習分手,「這過程讓你學到如何跟別人相處,知道哪種人適合自己。」

陳皎眉也要年輕人切記:「你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別人也有拒絕的權利。」

今年七月發生的割喉情殺案,情侶相戀同居三年,一提分手,男友竟成「愛情恐怖分子」。中央警大教務長黃富源說,談分手是「人際危機處理課程」,「修得好一起成長,修不好可能一起毀滅。」所以,感情這門課能不好好修嗎?

他是不是恐怖情人

‧不尊重我:對生活、行動自由、財產,甚至性自主權的不尊重,都要提高警覺。
‧挑剔、吹毛求疵:愛得濃烈,情人眼裡出西施,青春痘可以看成酒窩。當愛人開始對芝麻小事找麻煩時,就要小心。
‧對小事暴怒:情緒反應不符合比例原則,例如只是牙膏多擠了點,卻被斥責浪費、揮霍等。(資料來源╱黃富源)

怎麼修好戀愛課

‧知道愛人與被愛是學習認識對方和自己的過程,不以成敗論英雄。
‧父母在生活中分享戀愛經驗、相處之道,讓孩子有學習對象。
‧與其禁止孩子談戀愛,不如開誠布公談論親密與性。
‧當孩子的情感後盾,即使情場失利,也有家人支持,不致對人生絕望。
‧國中到大學可開設交友、戀愛、婚姻課程,討論人際互動與兩性交往議題。

(製表╱記者鄭朝陽)【2008/08/31 聯合報】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試沒教的事》第四課:挫折容忍力 2008/08/30 【聯合報╱本報記者鄭朝陽、梁玉芳】

不錄取就跳樓?學跟挫折做朋友

公園裡,媽媽帶學齡前的兒子散步,兒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吃蘋果,吵著「我要吃那個!」媽媽真的上前跟別的小孩的家長要了一顆蘋果給兒子。

面對不如意高難度功課

看到這一幕,政治大學心理系兼任教授陳皎眉很驚訝,腦海裡立刻浮現役男在地上打滾、哭喊「這不是肯德基」的電視廣告。她說,這位媽媽雖然為了滿足孩子的欲望,幫孩子要到蘋果,卻失去機會讓孩子了解:人生的現實是「不是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面對這些「八九」,愈成高難度的人生功課。近年,年輕學子為了細微原因(考不好、口角、失戀、長青春痘)輕生的新聞,常讓社會驚嘆、讓家長心碎;結論不脫「挫折容忍力太弱」的「草莓族」責備論。但是,「草莓」又是誰培育出來的?

在台北市知名「貴族」學校任教的陳老師努力安撫班上午休時間吵鬧的學生,隔天家長來「溝通」:「不要強迫我的小孩做他不喜歡做的事,這樣會壓抑他的成長和學習。」

孩子太順遂家長有責任

陳老師有一次勸學生吃掉營養午餐裡的紅蘿蔔,家長一樣要求老師別強迫小孩。「現在的家長實在太順著小孩了。」她無奈地說。

陳皎眉認為,有些年輕人缺乏挫折忍受力,其實跟父母過度呵護有關,事事順著孩子,「太順心的環境,孩子就學不到社會規範,也學不到如何處理挫折。」但人生原本就不完美。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指出,父母的呵護大傘也伸張到校園,讓老師的管教動輒得咎,「老師反而要討好學生,讓孩子更自以為是」。

日本社會稱這類過度伸張權利的家長為「怪物父母」、「暴走父母」;學校演話劇,只有許多「白雪公主」,沒有「七矮人」,因為家長都求自己的孩子非演「白雪公主」不可。

沒遇過挫折怎學會處理

薛承泰說,現代的職場競爭更形激烈,一路成長順遂的孩子反挫的程度也更大;最近有社會新鮮人求職面試被淘汰,轉身就跳樓自殺。這樣的死,比鴻毛更輕。

「要把挫折當成常態,讓克服挫折的時間縮短,培養免疫力。」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說,沒有遭遇過挫折,就學不會怎麼處理。

許多父母努力為孩子鋪設坦途,從小為孩子挑最貴、最好的學校,選最好的老師,並設法讓孩子得一些獎,進好大學;但出了社會,很多事是家長沒辦法操控的,孩子終究面對空前的挫折感。

王浩威奉勸父母,愛孩子就讓他多磨練,比如,「上大學的兒子要騎機車上課,父母就別用危險的理由不准」。

過度的讚美自我不真實

有一派教養論建議父母要常稱讚孩子,但陳皎眉發現,「家長應用得太過頭,變成過度誇獎」,長久下來,孩子認識的是「不真實的自我」,只要表現不佳,挫折感和情緒起伏就很大。

「對孩子的讚賞,適度就好了」,陳皎眉說,父母讓孩子接納「有長處,也有缺點」的自我,才能面對真實世界。

王浩威觀察,媒體也影響部分年輕人的挫折忍受力。像「超級星光大道」等選秀節目,常見的賣點就是參賽者因失常而痛哭,努力打拚後終於敗部復活;製作單位塑造「挫折之後就是成功」的假象,歌頌成功,也用挫折來催淚,簡化了挫折的衝擊。

與失敗共存成長維他命

有時,人就是得學著與失敗共存;結局不見得都會如人意。如果不懂得如何與挫折做朋友,可能引發骨牌效應,從此一蹶不振。

「正面思考是醫治挫折的良藥。」教育部訓委會主委柯慧貞說,焦慮症、憂鬱症患者面對挫折常難以招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正面思考能力。她建議從小培養正面思考習慣,學習解決問題,讓挫折成為孩子成長的心靈維他命。

面對挫折備忘錄

●父母要學習「讓孩子為自己負責」。比如:孩子賴床屢勸不聽,父母與其生氣,不如讓孩子面對上學遲到的後果。
●讓孩子自己選擇,並承擔責任。選擇打電玩或是做功課,由孩子自己決定,並承擔後果。
●重視「過程」而非以「結果」苛責。換個角度,許多不如意也沒那麼嚴重。
●別當「怪物家長」,阻礙老師的適度教導。
●鼓勵孩子參與課外活動,有機會當志工更好。
●多看、多聽名人的失敗與挫折經驗,參考度比成功經驗高。
●從小培養正面思考的能力,相信任何事情有正面意義。

家長隨堂考

Q:孩子學走路時跌倒大哭,你怎麼辦?

A.對孩子大叫:「,你怎麼那麼笨,趕快自己站起來!」
B.抱起孩子安慰:「哭、不哭,哭哭羞羞臉」
C.不管他,當做沒看見。
D.走到孩子的旁邊,對他說:「痛喔!試著自己站起來!」將手伸到孩子要花點力氣才能搆到的地方。

解答:D 較正面。A 是責備,會讓對自己有負面評價;B 讓孩子沒有機會自己面對挫敗,也壓抑哭的需求;C 可能讓孩子覺得漠視;D 試圖同理,也鼓勵孩子自己面對,卻不剝奪孩子展現自己的能力。(資料來源:實踐大學心理輔導老師吳健豪製表/記者鄭朝陽)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試沒教的事》第三課:表達與應對2008/08/29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

嗯,對呀…口語表達太「可愛」

懂得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公民素養的基礎;合宜地說話與應對進退,拿捏分寸,由小學起。

詩人李進文有天接到某知名高中的學生來電:「請問你是李進文嗎?」他心想:「應該在別人的名字後面加個『先生』或『老師』吧?」但還是答了「我是」。高中生問他:「聽說你詩寫得還不錯,我們想請你當評審。」聽到前半句,李進文楞了一下。

讀名校 未必懂禮貌

事後回想,詩人不禁笑了起來:「你來邀我當評審,沒讀過我的詩,也要有禮地裝一下嘛。」表達尊重,該有更好的措辭。但他也納悶:這麼好的學校教出來的孩子,怎麼連基本的應對禮貌也不懂呢?

「五年級」世代的李進文回想,在沒有手機、電子郵件的年代,他和同學邀文壇前輩到校演講,總是戒慎恐懼,「要先寫信,還要親自拜訪、確認」,麻煩中卻多了儒雅餘韻。「現在溝通方便了,語言禮節也省略了。」

在大學任教卅年的散文家廖玉蕙在課堂上總是鼓勵學生發言,去年開學第一堂課,她請一位學生說說對某文章的評析,但他訥訥不能言,不論她怎麼引導、鼓勵,同學推他、拱他,廖玉蕙形容,這學生東扭西扭,半個小時過去,他就是說不出來。

說話課 學校沒這堂

臨下課前,她跟學生約法三章:「下次上課,你第一個發言喔。」結果,沒下次,這名學生退選了。

會說話,能如實、得體地表達自己,在重視溝通、講究行銷的年代,已是重要競爭力;但是,在我們的傳統文化及教育體制裡,很少重視「說話」這一課。

在家,小孩子的美德是有耳沒嘴;在學校,盛行的「紙筆考試」壓抑了許多基本能力,包括起碼的口語表達、應對禮節。

學說服 這都要訓練

「我都跟朋友說,你們以前在玩的時候,我都在葡萄架下練演講呢。」花旗銀行個人消費金融總經理管國霖日前建議社會新鮮人,說和寫的能力是很多年輕人都缺乏的;「在現代只會做事是不夠的,還要會包裝,要能說服別人,這些都要訓練。」

美國不同機構的調查也顯示,企業對大學畢業生最不滿意之處,首推「極差的書寫及表達能力」。

廖玉蕙指出,外國教育方式是鼓勵學生充分地表達自我,說話、報告,是重要的訓練;中國大陸年輕人的伶俐口才,早給世人深刻印象。「跟對岸學生一比,台灣學生說起話來真是太『可愛』了。」

無厘頭 應對失準頭

她曾經規定,上台報告不能一直講「對啊,對啊」,也不能拿「然後」當發語詞。結果學生不斷笑場,少了這些口頭禪,話都說不順暢了。

經常在校園演講的學者洪蘭也感嘆,我們太少訓練孩子培養正確表達自我的能力了,她憂心,面對全球化、兩岸人才競爭,我們可能輸的,就在這點:我們許多孩子說不出自己的想法,也相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影像媒介中成長的孩子,說話或許多了無厘頭式的隨興與創意,但應對的分寸卻失了準頭,他們還在尋找適切的語言表達自己。

宅孩子 難面對真實

教書卅年的廖玉蕙觀察,「這一代的學生比起卅年前,當然活潑多了,但是害羞、靦腆的學生仍占大多數」。她揣測,現代孩子對電腦飛快打字,真實情境中,話一出口,無法delete、也不能換個身分重來。

面對詢問,很多孩子成了「省話一哥」,只會答「還好啊」、「沒有啊」,這類「無可無不可」式的答話走天下。即使是求職,面談主管問「對某某工作有興趣嗎?」仍是:「還好。」專家建議,不如回答「我的專長是xx,但是任何領域我都願意試試看」。後者的說詞就漂亮多了。

太直率 得罪人不知

一位國立大學的教授說,研究助理常替他得罪人,對邀稿或演講邀約,助理會直統統地回答:「怎麼這麼晚才來約?」「都快下班了,你不能明天再說嗎?」不管對方是誰,就是「直率到底」。直到有人向教授抱怨,他才知情。

教授感嘆:應對進退得從頭教起,否則進了職場要吃大虧。但是他也懷疑:說話的措辭、應對的分寸,不是從小就該學到了嗎?

說話修鍊術

散文家廖玉蕙認為,懂得說話,這是現代人必學的一門科際整合的課,起碼包括:對環境的觀察、對人性的理解、專業知識、自信、足夠的語彙、邏輯清楚;還要用對方能懂的語言、能考量說了的後果。

多說

●從小可以培養:父母可以讓小孩說一遍剛剛讀到的故事,或者每天把今天高興的事有頭有尾地描述,就是很好的練習。
父母可以多反問:為什麼呢?練習思考與表達。
●教室中練習:給孩子發言的機會,互相討論;不只是辯論、演講比賽的選手才必須學會表達。

多聽

●利用科技:作家的有聲書、網路下載名人演講影片(包括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演講都有網站可原音重現)。
●現場聽演講:看名家的臨場反應與措辭。廖玉蕙盛讚評論家王德威的演講,若謄寫下來就是搖曳生姿的散文。

多充實自己

●專業素養:內容比技巧重要。
●了解聽你說話的人:用他們能接受的語言敘說。

讓孩子學習支配零用錢、記帳、儲蓄,都是培養理財素養的基礎功課。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考試沒教的事》第二課:生活能力 2008/08/28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


別問媽襪在哪 「做自己主人」

小餐館裡,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完全不動筷子,只盯著牆上電視看卡通;好不容易進廣告了,一旁穿著套裝的上班族媽媽趕快拿起湯匙送到男孩嘴邊:「寶貝,再吃一口,現在上廣告了。」

母子餵食圖 令人開眼界

一旁用餐的上班族李文敏看見這段「母子餵食圖」,不禁傻眼,霎時覺得前幾天同事高調誇獎自己小孩「才小六耶,就學會自己燒開水了」那種喜孜孜的表情,也就不算太誇張了。

許多描述現代小孩「生活失能」的故事,在親友間、報章、網路部落格都可以輕易發現。有母親抱怨,如果沒有把柳丁榨成汁,孩子絕不會動手拿切片的柳丁吃,「因為他不會」。

也有人記起,國中畢業旅行時,班上一位同學不會自己洗頭,因為他從小到國中,都是到美容院洗頭的。

有位讀者投書聯合報說,媽媽都 很喜歡買壽司,因為餵起孩子來方便,尤其是孩子月考時,她可以邊餵,孩子還一邊溫書;外出吃麥當勞薯條,手摸到的地方都有細菌不准孩子吃,結果餐盤上都是薯條尾巴。

少子化浪潮 個個都是寶

對孩子呵護備至,捨不得孩子動手,於是教養出許多尊貴的小王子、小公主,這是「少子化」浪潮之下衍生出的副作用,孩子生得少,每個都是寶。

教授洪蘭說,她到某所小學演講,看到一個小孩子到音樂教室上完課,不會自己穿鞋子,就坐在那裡放聲大哭。他的老師說,他一直就是這樣,因為家裡有菲傭幫他;到了小三,竟然不會自己穿鞋。

洪蘭大為驚嘆。她說,據報導說某位王子連牙膏都是侍從幫忙擠在牙刷上的,她的學生說:「哇,真好命。」洪蘭說:「不是,那是廢物!你一個人沒有辦法存活,時時要有個人幫你打理,依賴別人,不是很可悲嗎?」

「只要念好書 其他別管」

只要把書念好,其他的都不用管。是不少台灣父母的心態,能為孩子代勞的,不少父母都體貼設想,只求能「代子弟服其勞」。

台南縣歸仁鄉紅瓦厝國小校長謝水乾描述,開學後的上下學時間,無論小學、國中或高中,學校附近就擠滿接送孩子的車輛,有的家長甚至還幫孩子背書包進教室;甚至,中午到教室餵孩子吃午飯。

學灑掃庭除 學解決問題

「這些照顧,是愛,還是剝奪?」謝水乾指出,現代許多父母太低估孩子的能力,什麼都捨不得孩子動手,結果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無微不至的照顧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

一位國小老師說,整理教室、打掃校園是學校裡生活教育的一環,但有家長對她說:「別讓我小孩掃落葉、倒垃圾,天氣這麼熱,他會中暑。」

謝水乾說,灑掃庭除都是教育,做家事其實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必須思考步驟、輕重緩急、應對進退;「如果孩子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打理,未來要如何完成職場上的任務?」這是父母無法代勞的。

洗碗又拖地 比電玩省時

「洗個碗,拖一下地,只要一、二十分鐘,不會比孩子打電動、看電視更花時間。」謝水乾說,更何況「時間管理」是該學習的重要觀念。

謝水乾引用美國學者的研究,追蹤一組青少年至成人期發現,童年時參與家務多的人,成年後獲得高薪工作的可能性比不做家事的孩子多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他這篇標題為「做家事的孩子長大工作機會高四倍」的文章,成了網路上的轉寄熱門。「工作機會」成了讓小孩做家事的有力動機。

建築師謝園說,廿年前她訓練兩個兒子煎煮炒炸、縫扣補丁,樣樣都來,她不想孩子長大後成了「生活白痴」;她希望「家裡沒有我,大小三個男的,一樣可以活得好好的。」萬一像魯濱遜漂流到荒島,至少能生火、煮食,還能縫衣補褲。

碗盤放哪裡 家人都要知

家裡碗盤擺放、藥品、襪子收哪裡,全家都要知道,抽屜外也貼了標示;在她家,不會有人高喊:「媽,我的手帕呢?」這類問題。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現在兒子的女朋友讚嘆不已。

灑掃庭除都是學問

例子:小學一年級的小康負責出門倒垃圾,他可以學到什麼?

●思考力:垃圾袋要怎麼綁,才會牢靠,不會沿路掉?
●分析、判斷:要選哪條路走到垃圾車?甲路線:路上張家有條狗很凶猛;乙路線:路燈很暗;丙路線:比較遠,但路燈比較亮。
●責任感:垃圾車還沒到,要放著就走,還是遵守「垃圾不落地」定,等到車子來了再丟?

資料來源:紅瓦厝國小校長謝水乾

如何培養生活能力

●讓小孩自己來。穿衣、吃飯,生活事務儘量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動手,當小孩會說「我自己會」,就讓他試試。
●不同年齡,可以嘗試不同任務。比如小三可以學掃地、小四可以洗碗、遛狗等等,讓孩子有「家」的參與感。
作家陳安儀的女兒小一就能自己烤麵包、泡牛奶,還為媽媽服務。
●別怕小孩做不好。老怕小孩掃地不乾淨、打破碗,他就很難學會。一個碗不比「成長」更有價值。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試沒教的事》第一課:同理心  2008/08/27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賴素鈴】


土石流毀家園「教他們搬家啊」

這一代的年輕學子面對的世界是他們父母不曾面對的新面貌:少子化之下,孤獨長大,獨立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工作品種不斷變換、物質欲望高漲;知識以光速傳送與增長、夢想空間無限延伸。

但他們準備好了嗎?

現代家庭提供孩子優渥的物質環境,學校教他們應付升學競爭,但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是課本沒教、安親班不上,更是考試考不出來的。

本報採訪專家學者,為讀者整理出下一世代該具備卻沒有學好的七門功課:

◎同理心
◎生活能力
◎表達與應對
◎挫折容忍力
◎感情功課
◎永續學習能力
◎當錢的主人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反正你快死」 黃春明心痛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嘉義一位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 「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

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 在你我身邊

「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
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

有一頓沒一頓 富小孩不解

資優生「祖辰」在周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
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

祖辰並不是個案。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 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
真實世界。

「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後有一個強而有力的靠山真重要

 *********************************************
           好看!






           精彩極了 一定要看!







                美洲豹盯上了小熊.......







                       生存掙扎,萬分驚險......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從常識到智慧──生活 鈕則誠/著


「朋友」在古代主要指同學,亦即一起學習成長的伙伴;如今則涵蓋甚廣,從點頭泛泛之交,到生死與共之交皆屬之。事實上,除了上下、親子、夫婦、手足、同窗之外的持續性人際往還,大多可以用「朋友」概括之。正是因為它的範圍太大,以致雙方可能會出現認知落差。一方對另一方有較高的期待,對方卻無意配合,就會讓期待的一方覺得對方不夠朋友,僅有的一絲友情也到此告終。


  但仔細想想,我們一生遇人無數,能夠講上話、交上朋友的人還是有限,理當珍惜這些情緣。為了讓有意無意建立起來的友誼得以為繼,並且能夠長長久久,我建議大家用點心思去考察可以想得到的朋友,然後加以分類,給他們一些親疏之別;認為較親的可以深交,感到疏離的就讓它淡如水吧!


  什麼是朋友?朋友是你偶爾會想起他,遇見了很高興,許久不見卻不至於太難過的那種人。相形之下,愛情和友情便大異其趣。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曾經製作了一份簡單的量表,只有十幾道問題,卻足以測出男女雙方的感情,究竟是喜歡還是愛。我們愛上一個人,絕不希望別人也愛他或她;然而當我們喜歡或欣賞一個人,卻不介意其他人的反應。


  換言之,愛情具備佔有性,友情則無。相愛的人可能「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卻也會出現「日久情疏」的情況。總之,它會盪在心情感受的兩個極端,而朋友的交情卻相對顯得中庸。依此看來,愛人若能同時做朋友,關係或者會更好。但也許並不盡然,因為相愛容易介意嘔氣,相交反而不會計較什麼;這麼說,友情與愛情似乎又不太相容。不過現在主要在談友情,愛情就暫時擱在一邊吧!
 


  我認為朋友至少可以分為三大類:上品、中品、下品;上品心心相印,中品彼此互補,下品兩不互斥,此外即不夠朋友了。先說下品者,這種朋友最多,在職場上會認識不少,但是可能來得快、去得也快。我們常聽到的「人在人情在」、「人情如行船,船過水無痕」,大抵就指這種友情。


  記得我年輕時有三年在社會上做白領階級,由於我的身分為雜誌記者,必須拿著名片主動與人結交,因此還真的廣結善緣,經常和別人吃吃喝喝,而同事之間更是閒話沒停、八卦不斷。那一陣子跟辦公室裡的人尤其熱絡,晚上一道出去鬼混,放假還通電話瞎扯。可是當我離職後,彼此幾乎立刻疏遠,至今偶爾還有聯繫的,大概只剩下一個。


  當時為什麼熱絡?因為朝夕相處,加上沒有太多利害衝突,也不會看不順眼,就在不互斥的情況下隨緣交往了;一旦時空流轉,自然煙消雲散。那麼何種朋友能夠讓我們惜緣而珍重這份交情?至少要有互補的可能,也就是相互欣賞,在別人身上看見自己所沒有的長處,願意盡量接近或聯繫而感到親切的好友。這類朋友我們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會主動保持聯絡。


  如今資訊科技發達,打網路電話相當省錢,我就經常利用這道方便,打電話給遠方的朋友。有時候一打開話匣子便相談甚歡,其實碰面的機會卻寥寥可數。通常我們會記得住的好朋友,多半是這種相互欣賞而互補的類型。如果覺得朋友少得可憐,不妨加把勁,主動從一些不互斥的泛泛之交中,仔細過濾一二,讓友情升級,天長地久,豈不也是一大樂事?
 
  對於交朋友,尤其是交好朋友,的確是應該「取法乎上,得之其中」。也就是把標準訂得高一點,為尋覓知音而打著燈籠到處找;雖然不見得真找得著,或許遇上幾個可以深交的朋友也說不定。


  真正的知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什麼是知交?就是心心相印,「心有靈犀一點通」那種朋友,你心裡想什麼,不說出來他都明白。若要達到這種境界,套句俗話說,兩個人的「頻率」必須相同。因此光是互補還不夠,需要有相當的默契而產生同調才行。


  在我的印象裡,自己似乎不曾有過這類朋友;但是因為我不斷在反躬自省,也許我唯一的知己便是自己。當然每個人都有盲點,我也不例外,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更有可能。想做自己的好朋友,就要學得「退一步想」,也就是跳脫出自身的框框,進行自我批判。


  自我批判需要自知之明,年歲日長,我確實越來越明白,不過卻有可能衝過了頭,變成固執己見。年輕時我相當自卑,信心不足,不敢在別人面前發表意見,甚至有意迴避別人的目光。還記得大學時代跟著同學瞎起鬨,上臺粉墨登場,在話劇中演一個露臉三分鐘、只有七句臺詞的小角色,但是對話的卻是美艷動人的女主角。排演時我努力背出臺詞,卻不敢正視她,害得她一陣嬌嗔:「你看著我嘛!」這句話至今仍回味不斷、餘韻猶存。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鍵的是最後一步,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


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規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什麼也沒有不同;他們之所以得出那樣的結論,看來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這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原來,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同時,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嗎?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


如 此看來,一個人若是長期抱怨自己的處境冷漠、不公、缺少陽光,那就說明,真正出問題的,正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他對自我的認知出了偏差。這個時候,需要改變的,正是自己的內心;而內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處境必然隨之好轉。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出處:人間福報  作者:葦笛)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證件被冒用的自保方法:

超級重要.--- 被冒用了不要笨笨的跑去找警察伯伯報警 !!

請耐心看完以下
【身份証遺失的自保方法】
【被冒名申請大哥大門號的自保方法】
【信用卡被盜刷、或被冒名申辦信用卡的自保方法】
---------------------------------------------------------------------
【身份証遺失的自保方法】

錯誤示範:

因為事關許多人的權益,也是為了不讓不法之徒有機可趁 

身份証遺失時,請千萬記得
(1)
向警察局備案遺失→ 錯誤示範  

   因為於法無據,我翻遍六法全書,也找不到「備案」二字。
(2)
開立遺失三聯單 錯誤示範

 只有刑案才開立報案三連單,沒有遺失三連單這種東西。
(3)
向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登錄遺失記錄    錯誤示範,沒必要。

一般民眾身份證遺失或被竊或被搶直覺上會向警察單位報失, 

但實際上益處大吶,因為那是電視上說的,根本於法無據, 

難道你先向銀行借錢,再去報案遺失身分証就不用還錢ㄚ 

萬一被冒用,還是得上法院,現在的警察單位不會理你啦!

*正確做法 :
請馬上準備:
1
 2個月內大頭照  (黑白彩色均可)  ,  2 吋的
2
、規費 200元。
3
、帶印章及戶口名簿正本或駕照正本 

 (最後領到的畢業證書正本或役男可帶退伍令正本也可以)
4
親自前往戶籍所在地戶政事務所辦理身份證領 / / 換發手續, 5-10分鐘即可。
*金資中心也馬上與戶政機關電腦記錄取得連線
http://www.ris.gov.tw/  

日後身分文件以最後一次「身份證領 / / 換發日」為主

(上網可查詢)
http://www.ris.gov.tw/docs/uping..html

這樣一來,歹徒就無法籍著銀行體系辦走你的戶頭或信用卡或貸款之類,至於其他的麻煩,則可由戶政事務所的 " 身份證領 / / 換發申請書 ",來證明 舊有( ) 身分證已遺失作廢,申請一張證明也才十塊錢而已;

較之前面所述之法大大省事了,因為要跑三個手續喔!不要這麼費事吧 況且戶政事務所也很樂意為大家服務呀!



【被冒名申請大哥大門號的自保方法】


某大哥大公司通知你電話費逾期未繳,而門號根本不是你的 電信業者還會語帶恐嚇告訴你 如果不繳錢,會將你所申請使用的門號 一併停機,怎麼辦?

* 錯誤示範 :
撥打客服專線反應,首先客服人員會向你確認身分,然後要求你先向警察機關報案,取得報案証明後,再到其公司門市,填表格,辦理未申辦門號等等手續,以確認該門號不是你所申辦,一般來說,這個手續完成後,電信業者就不會再向你催繳電話費 

可是 ................ 這是錯的。


*正確做法 :
你完全無需理會他,頂多到附近郵局寄個存証信函給他,聲明該門號與你無關﹝網路可找到範例﹞,不要笨到請一天假,去排隊辦裡這些無關緊要的手續。

應採取步驟

一、該門號既然不是你所申請,為何你要請一天假,去排隊辦裡這些無關緊要的手續,應該是由電信業者,拿著當初申辦人所填寫之申請書,來到你面前,向你確認簽名筆跡真偽,而不是善良的你,跑去讓他們確認你的無辜。

二、報案應該由被害人實施,而大哥大門號遭冒辦,有損失的是電信業者,所以被害人也是電信業者,應該由電信業者向司法機關報詐欺案。所以你不是被害人,充其量,你頂多是證人、關係人身分,去報案,是要不到報案三聯單的。

三、電信業者如果逕行將你所申請、並有繳交電話費之門號擅自停機,你絕對可以向消保單位檢舉,你甚至可以要求被停機期間的損失賠償,因為你沒犯錯、沒違法

四、若電信業者向法院申請支付命令,你只要向法院提起抗告﹝寄一封書函過去即可﹞,或將存証信函影本提交法院即可,不必跑法院。若收到法院通知需要到庭,這個時候你一定要請假不可,但是,只要你確定沒申請該門號的立場,你一定會勝訴,還可以要求賠償,至少也有個車馬費,不無小補。不過,通常電信業者不會笨到自討沒趣,一般收到你的存証信函,公司就會自行吸收損失。


【信用卡被盜刷或被冒名申辦信用卡的自保方法】


一般來講,處理方法與被冒名申請大哥大門號的自保方法雷同,請該銀行自行確認簽名非你所為,不要笨到請一天假,去替銀行、電信業者,做一些他們應該做的徵信工作。

錯誤示範 :

趕快去向警察伯伯報案,這樣才會早日抓到壞人。----------- 

大錯特錯,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向原發卡銀行申報遺失。 

在你掛失後的盜刷行為,銀行會自行吸收,掛失前的盜刷款項,有的銀行會要求你支付,或分攤部份金額,你要付這種冤枉錢嗎? 

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堅持繼續看下去因為替你省錢的方法在下面。

*正確做法 :

你可以向發卡銀行要求檢視簽帳單,若簽帳單上的簽名,與你在信用卡背面簽名不同或相差甚遠,這筆錢你就省了,原因不用多說,因為簽名與卡片背面明顯不同,責任是要歸屬於受刷卡商店的,另外,你可以要求檢視刷卡時的監視錄影帶,若信用卡背面署名為王淑芬、陳淑惠 mary a-mei ,而商家仍然讓男生刷卡成功,嘿嘿嘿,這筆錢又可以省了。所以囉!,身為現代人,不要再笨笨的跑去報案,還被警察伯伯笑你傻瓜囉!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逆境是一種祝福  祝福大家幸福 荷包滿滿


什麼時候您才會關心自己的健康?  
可能就是當醫生對您說您的身體機能已經壞透了的時候;  

什麼時候您才會分配很多時間給那剛踏入青少年期的子女?  
可能就是在知道他們犯了事要受懲戒的時候;  

什麼時候您才會真正關心您的伴侶,學會珍惜?  
可能是他 /她要向您提出分手的時候;

什麼時候您才會思考生命的可貴?  
可能是一個親友去世,您參加他葬禮的時候。

您可能常常悲嘆:「天呀!為什麼要給我這種打擊?」
也許,您應該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在逆境中,冷酷無情的不幸確實是帶來了無可彌補的損失,
但悲劇的背後卻潛藏了偉大的治療力量,帶引出改變。

逆境是什麼?
「它看起來像是失敗,其實卻是一對看不見的智慧之手,強迫人們改變方向,向著另一個更有利的方向前進。」

當有以下的想法時,也許逆境都可以是一種祝福:


1.  
每一件事背後均隱藏著了正面的意義
當我們有這個信念,許多行為都變得善良了,而不會認為一個犯錯的行為就代表身處絕境。

2.  
沒有失敗,只有回饋
愛迪生是經過了9000多個方法都不能成功發明電燈,他的朋友勸他不如放棄吧,他對朋友說:「這不是失敗,而是成功地找到9000多個不能製造電燈泡的方法吧,我離成功又走多一步了!」

3.  
不要計算已失去的東西,數數還剩下的東西
如果不幸身上的一半金錢掉到深海中,別企圖跳下水中把它全數尋回,這會弄跨您的性命。數數您還剩下的另一半,
想想如何更好保護剩下的,認真檢視當中學會了什麼,再深思如何運用這些已有的來做得更好。

4.  
每一次經歷都是學習的機會
西洋諺語說:「不幸的事情總會不斷重演,直至有所領悟為止( A lesson is repeated until learned )」。

很多人總事慨嘆:「為什麼受害的總是我?」答案可能就是因為您仍未能從中領悟學習得到,老天爺就會再鋪排更多「機會」,直到您真正學懂為止。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