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親子與家庭、親情與愛情 (1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你有「第四名的孩子」嗎?



商業周刊 1109 2009-02-23 撰文者:王文靜


我有兩個問題:「你的孩子,如果考第四名,你高興還生氣?」「有三種國籍的孩子讓你選項,你希望培養出『台灣型』、『美國型』、『芬蘭型』,哪一種類型孩子?」 回答上述問題前,我先做題目解釋。

○○六年,被喻「富國俱樂部」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對全球五十七國四十萬名、十五歲的學生進行一份學科能力測驗(PISA),了解各國未來主人翁的競爭力差異。在學科方面測試數學、科學、閱讀三科,結果,很久沒有「世界第一」的台灣人,竟然勇奪「數學分數排名」第一。不止如此,科學也比美國、日本學生厲害,全球第四。閱讀力稍差,但排名也在前段班。

說明至此,你給予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高興嗎?

請,再聽我說完。這份調查還針對孩子的信心度測試,問題包括「課堂上所教的科學知識我都非常了解」等,結果,科學分數第四名的台灣學生,信心度排名竟也是第四,是倒數第四。PISA擬了六題信心度問題,台灣學生的排名清一色倒數。讀文至此,你是否啼笑皆非。

我稱台灣的孩子是「第四名的孩子」:考試很強第四名、信心很弱倒數第四名。這是文化差異使然,還是教育制度使然?OECD官員認為,教育制度占了重要原因。從跨國比較,我們可看到:美國學生的結果完全相反,信心排名遠高於考試排名;科學分數全球第一的芬蘭學生,信心度也很高,這顯示他們同時擁有學科能力與正確的學習態度。

分數主義教育,讓台灣的孩子變成考試機器,贏得眼前的分數,卻輸掉未來的競爭力。這是我對「第四名孩子」的憂心。這期《商業周刊》我們專訪PISA專案負責人史萊克,他談到:「未來世界的真正成功者,不是只懂得累積知識,而是懂得分析、創造、建立知識,並將它應用到生活中。」OECD的另外一份報告指出,未來人才的關鍵能力,不只是傳統的教學法出來的智育分數能力,更包括:「人際」能力、「自我負責」能力。然而,後兩者因為難以分數丈量,多被忽略。

可喜的是,去年六月開始,我們從北到南、從深山到海角,費時九個月,執行副總編輯孫秀惠、副總主筆劉佩修與攝影張家毓推出「百大特色小學」,發現一百零四所新主流價值的小學,與一百零四種教育的可能。這是台灣少見的教育田野調查,將分兩期出刊。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的有效期限
 
最近去拜訪了朋友,
當我們都坐在朋友家的後院吃東西聊天時,
他們的大女兒回家了。
大女兒今年 18 歲,已經不住在家裡了。
她跟著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進來,兩個人手上都各有一枝煙。
穿著很新潮,露著小肚子,後面露出腰的部份還有一個刺青。
那個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
兩個人互相竊竊私語,有說有笑,但對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這讓我蠻感慨的,
我突然領悟到一件事,
那就是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限期」的。
 
我第一次見到這女孩時,她才8歲,跟我老大現在一樣大。
10 年前我去她家時,她可以在短短時間內,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圖,都
一模一樣的畫出來。
一個外國小女孩,居然可以把「日本清泉清酒」和酒牌上的櫻花,三兩下就輕鬆
的描繪出來。
我好驚訝,自從那次以後,我經常慫恿她的父母帶她去拜師學藝。
但他們永遠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來搪塞我。
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卻又可以一面的跟我炫耀她女兒最近又畫了甚
麼。
 
突然驚覺 10 年過的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現在已經是 10 年後了。
 
我不認為她的父母現在有資格去批評他們的女兒,
因為一直以來,她的父母只顧著自己,從沒重視過她的教育問題。
現在才想教育已經不可能了,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經「過
期」了。
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限期」內也沒努力過。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限期」就快到了。
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
這驗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針,也是孩子對外界的應變能力。
「過期」 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的有效了。
要認知 「收手」和「承受」的事實。
 
我突然很感嘆,我告訴我自己,我必須要在黃金時期內幫我的孩子做好面對未來
的準備。
因為時間真的過的很快,一轉眼就過了。
我不想將來只有嘆氣,搖頭的份。
 
是呀!父母是有效期限的。
 
小孩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上帝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了。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子女的緣份 ~


二十年前,我的三個孩子長大了,一個一個相繼離家,本來就聚少離多的我們,整個家空洞的....連呼吸都聽到.我無意中看到一個外國婦女寫的文章,


把其中片段摘錄護貝後,放在玻璃板下,當我寂寞或孤獨時就再看一遍...


你的孩子並不屬於你,他們是生命延續的代表,他們經你而來但非為你而生,


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心,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家,但這不是他心靈的住所,因為他們的心早已飛到他明天的家,你可以盡力去愛他們,卻不能要求他們愛你.......


龍應台最近出了一本新書 "目送",算是一本 "感人大作",文字優美洗練,內容深刻感人,真誠推薦,感動心靈!


 ~ 目送 ~
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
九月初,家家戶戶院子裡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枒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勾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裡,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
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群裡,我無比清楚地看著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母親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孩子哭聲的位置。
華安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我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裡。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


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即使同路,他不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
只一個人聽音樂,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我只能想像,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只立著一隻郵筒。 
我慢慢、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
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我慢慢、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台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
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我看著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裡,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
的時光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臺北上班。


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著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我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 五公尺 。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質與迷失




先從一個故事開始吧。美國有個中年人,平時忙於工作,沒空陪他唯一的兒子,為此感到內疚。有一天他下定決心安排好某個周六下午保持絕對的空檔,買了兩張大聯盟賽的門票,來好好陪陪兒子!



時間到了,他和兒子快快樂樂開車出門,但很不幸地,居然碰上了大塞車!眼看球已經開始,他們的車還塞在半路上動彈不得,兩人在車內便一直抱怨,生氣這個都是這個交通……,忽然,老爸想起來:「我安排今天有空,不是就是為了要和我兒子在一起嗎?現在我不是正和兒子在一起嗎?


那我又何必在乎那場球賽呢?」於是他開始放下生氣的情緒,和他的兒子愉快的聊了一個下午。




人的許多動機,是由他的本質出發,但在實踐的過程中,卻很容易迷失了。


正如這位老爸他所求的本質是好好陪一陪他的兒子,但在實踐的過程中,卻被塞車、球賽等等牽扯到了另一種心境去了。  


婚姻的本質,是兩個人相知相惜的相伴結果,但不少人最後迷失在爭吵、鬧意見、誰該洗碗的牢籠中,找不回當初結婚的本質;認識新朋友,本該在友情的基礎上,互相幫助,製造快樂;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演變出多少計較、冷漠與抱怨。  



是的,許多事的本質與動機都是好的,可是一但出發之後,卻似太空船航向未知的太空,投入無邊的「迷失」之中了。人的本質,有愛、有情、有相信、有慈悲、有智慧,但這是所謂本質投入這個世界後,有另一定律,牽引著這本質走向另一未知,那就是:「迷失」。  


宗教的本質,是為認識並接近上帝,但歷史上有多少宗教戰爭呢?慈善事業的本質,是在恤貧憫孤,但大多數的慈善是不是也有迷失於名、利的狀況呢?  




孟子的性善,道盡人心深層裡必定有一至善之本質;可是荀子的性惡,卻似乎毫不掩飾地指出,這本質有極大的可能,迷失在往前走的路上。


無怪乎儒家千百年中不敢獨尊性善或性惡,因為很可惜的是,純善的本質易迷失在這人世間!  


人的內心中,都充滿了愛,由此本質出發,推動我們做不少事;但日常生活中,多少愛轉成分離、爭吵、失望,甚至怨恨。這也是一種迷失,迷失了本質的目的。




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大的發現,將是:發現自己。


發現自己的本質,瞭解自己本質的目標,重新找回這些目標,不要再迷失了。


現在 飛機、船隻大量使用衛星定位系統GPS,好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以免迷失。


心靈裡,是否也需要一種系統,以免自己迷失了本質的作用呢?


別再犯同樣的錯誤:由本質之良善出發,卻迷失在這紅塵俗世中。


當你感覺很不好時,希望你能像那位爸爸一樣,找回自己最原始的目標,從而 放下一切根本不必要的負面情感。  


忙的時候,想要休息;渡假的時候,想到未來。


窮的時候,渴望富有;生活安逸了,怕幸福不能長久。


該決定的時候,擔心結果不如預期;看明白了,又後悔當初沒有下決心。


不屬於自己的,常常心存慾望;握在手裡了,又懷念未擁有前的輕鬆。 


「生命若不是現在,那是何時?」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生育率降低的元兇竟是…………家庭聯絡簿












爸媽難為....害死爸媽ㄉ元兇 ~~~~竟是聯絡簿 (要看看!



感同身受~~~~ 一點都不誇張 ~~~... " "


好笑唷!!


是真的!!

我也經歷過......而且有時候家長的作業比小孩還多呢 !!

公司5:30下班到家已經 6點多了,忙晚餐,忙打掃,洗碗,洗澡.....

有空坐下來已經 9點多了

簽聯絡簿
天啊!!

明天要帶魚 到學校觀察 !

鄉下地方水族館不多, 且早已打烊

我真的交?X作業

!!!!! 
 
  

曾經遇 晚上快 9點了,才看到小孩子明天要準備的 "主題 ",

眼淚差一點沒掉下來 :

" 三明治的材料", 共有以下數樣:

1.
土司 2 (哪家店賣 2片的,我只好去便利商店買半條土司 )
2.
少許 肉鬆 ( ?? 剛好沒有,只好去新東陽買一罐 )
3.
小黃瓜 一條 ( 晚上了,沒辦法去傳統市場買,只好 Wellcome買了一盒,用了一條,其他還放到壞掉
4. ( 熟的一顆,為了一顆熟蛋,我還得燒一鍋水煮蛋 )
5.
( 生的一顆,我還得用泡泡紙 小心包好,以防兒子把蛋打破成了蛋汁 )
6.< /SPAN>
少許沙拉醬 ( 別懷疑,我只好去 買了一條康寶沙拉醬 )


為了一個早餐店 10 元就可以買到的三明治,


大概花了近 400 元,還外加煮蛋的時間 ... 當媽媽真的好辛苦 !!


我後來還 在聯絡簿請老師幫個忙: 下次可否早幾天通知 ...

( 因為老師可能以為爸媽都是在家閒閒沒事做 .)


其他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圖畫紙 /色紙 / 粉臘筆 / 明天帶一個 " 面具 "
( 不但要有材料 , 偉大的爸媽還要會做出來呢 !)


還好我的住家旁邊有家營業到晚上 11點的文具店,


隨時可以買到老師指定的文具,否則就是家??自設一個小文具店 !
否則我的小孩隔天就沒辦法帶齊所有東西,可能會被 老師記上好幾筆呢!!


看了別人的經驗,我也將我的經驗和我的朋友們分享 !!


而且覺得自己愈來愈厲害了 .. ,美術勞作都有進步呢 !!


說不定,哪一天還能發現自己畫畫的天份 ...


凡身為有國小生子女的父母都心有戚戚焉 !


【爸媽難為】學童聯絡簿,考驗家長應變能力!


*********************************************************************


我差一點也是受害者,


昨天 晚上九點多看聯絡簿 時,發現要帶吹泡泡 的用具


外面天氣變冷又在下雨,商店不知道市否還開著,


還好想到以前有一隻魚的玩具可以玩吹泡泡,只是放在那裡忘記了,


我又在忙,於是叫兒子務必在他的房間找到,總算找到了,


但是已經很晚了, 我想借別人的泡泡玩應該可以吧 。


今天早上剛好爸爸比較早起床,


於是請他作好泡泡,裝在罐子裡帶去學校 。


*********************************************


我女兒上小一時,一天回家看了聯絡簿後才發現要 帶蓮藕


已經晚上九時多了 ,我家方圓50 0公尺 外才有一家超市,


所以只好請她老爸開車去買回來交差.重點是 超市竟然沒賣 , !


我只好 隔天早上 7:00上菜市場 !


這篇文章我的感觸最深, 孩子要交的東西,


其實都不是要考驗小孩, 而是考驗家長反應


小學生家長應變能力真的要很強才可以.


****************************************************************


2002.09.25   中國時報
【爸媽難為】學童聯絡簿,考驗家長應變能力!
劉碧玲︵北市︶


如果你家小孩是小學生,


奉勸你看聯絡簿要早,多早?


最好不要超過八點。


因為,台灣雖有 24 小時的便利超商, 大家也認為超商什麼東西都賣,


我告訴你, 超商就是沒賣小學生聯絡簿上明天要帶的東西。


女兒有個同學,媽媽都是 在早上帶兒子搭計程車上課的途中簽聯絡簿


結果媽媽常在車上罵兒子:「 圓規 這麼早去哪買, 昨天晚上為什麼不說呢 ?」


******************************************************************


晚上十點鐘看聯絡 簿時才知道,兒子有張 表格要影印四張 明天用。


兒子慢條斯理的說,到巷口的超商印就好了。


孩子知道超商能影印,卻不知道,偏偏他們家旁邊這家超商就是沒影印機, !


最後,老媽 在電腦上製作一張一模一樣的表格,然後印表機列印四張交差。


******************************************************************


全家都要上床睡覺了,看了聯絡簿才知道,


明天要 帶一隻小動物 到學校,


這位媽媽氣急敗壞對女兒說, 明天把你弟弟帶去。


結果明天起床,媽媽裝一隻螞蟻在底片盒裡讓她帶去, 盒子裡還有幾顆小砂糖 。(哈哈哈…真是太好笑了啦!)


******************************************************************


我也曾經在吃飽飯出門上課前,女兒拿出一張紙給我當樣本,


因為她要我幫她 買一張材質一模一樣 ,顏色為綠色或是橘黃色皆可,


明天 美 勞課要做 燈籠 ,女兒交代,務必要買到,不然會完蛋。


下課回家路上, 凡掛著「文具書局」的店我都問了,就是沒有。


靈光一閃,果然 在一家 花店 買到這張紙。


看得早也要 看得巧,那就是別以為看完就沒事了,


看完一定要多嘴再問上一句:「明天有沒有要帶些什麼?」


因為有時候,在學校來不及抄上聯絡簿,孩子會回家以口頭交代,


只是這個交代幾點鐘說出來,沒個準頭,
 為人父母如果希望能一夜無夢到天明,多問一句是必要的。


我覺得聯絡簿這東西,一方面是要考驗父母臨危授命能力,


另一方面,就是要測試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到底是每天晚上幾點鐘開始的!


我是家庭主婦,我這邊是五點鐘,你那邊是幾點呢?


================================================


此文道盡了家有小學生 "媽爸 " 的心聲 , 還沒進小學的 , 請注意研讀 ,


因為每一段我都似曾相識 ,所以不要以為寫出來的只是特例 ,


力求誇張效果而己 , 我必需強調 , 這些都是家常便飯。


我特別把 " " 寫在 " " 的前面 , 是因為簽聯絡簿這碼子事 ,


( 姑娘我還被誤會為單親媽媽,因我家老爺從來不簽名的 )


好像 default 是由媽媽來做 ,即使是爸爸簽 , 他可能只負責簽名 ,


內容 "精彩度 " 媽媽如果不看 , 可能只有事後 " 剁腳 " 的份了 !


如果你家不是這種情形 , 我只能說妳好幸福喔 !


我曾經在寒冬的深夜 , 拉著已穿睡衣的兩個孩子 ,飛車衝去街上買東西 ,


只因簽聯絡簿時赫然發現 "明天帶一盆植物 ",


幸好那天鴻福齊天 , 在烏漆抹黑的街道上 , 竟然還有一塊光亮的招牌 -" XX 園藝 "


我是職業婦女 , 五點鐘時我在 OFFICE, 八點鐘時我還不能離開廚房 ,


看聯絡簿 , 再等一下吧 !


===========================================


老實說:我昨晚才碰到 ...


女兒的聯絡簿 上說要 帶一張報紙 牙籤


天!我家雖然沒電視,但也 不看報的,因為有網路 .... 新聞 .....


只好十一點去買一份很晚的晚報 ......... 趁我女兒睡著時。


還有牙籤,才 想要用 牙線棒混過去 ,


但老師早有預防,在角落註明著, 請不要用牙線棒代替!


因為是要作勞作,叫作〝甩 .什麼〞的?


喝! .......... 只有 三更半夜去買個鹽酥雞 ..... 只為了那隻 叉子 .....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凡事往好處想的遊戲…      



今天聽到中廣的廣播,來賓正在分享最近與孩子互動的遊戲…「凡事往好處想」的遊戲…



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發現,口袋裡的十元不見了,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不見的不是一百元…」


父親回答:「撿到的人一定很高興…」



媽媽問孩子:「今天上學後開始下起大雨,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舅舅家住的近,可以幫我送傘…」



媽媽問孩子:「很用功的準備段考後,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請往好處想…」


孩子回答:「還好不是聯考…」



一邊聽著廣播一邊覺得這個遊戲很有趣,凡事往好處想,整個心情就變的不一樣了。



還記得有個故事,一個女孩遺失了一支心愛的手錶,一直悶悶不樂,茶不思、飯不想,甚至因此而生病了。


神父來探病時問她:「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掉了十萬塊錢,你會不會再大意遺失另外二十萬呢!」


女孩回答:「當然不會。」


神父又說:「那你為何要讓自己在掉了一支手錶之後,又丟掉了兩個禮拜的快樂!甚至還陪上了兩個禮拜的健康呢!」


女孩如大夢初醒般地跳下床來。 說:「對!!我拒絕繼續損失下去,從現在開始我要想辦法,再賺回一支手錶。」



人生嘛!!



本來就是有輸有贏,更是有挑戰性的,輸了又何妨。只要真真切切地為自己而活,這才叫做真正的《生命》。有些人就是因為不肯接受事實重新開始以致越輸越多,終至不可收拾。如果已輸了,請記得我們打麻將輸的時候常說的一句話 「少輸為贏」。為自己訂製一個停損點吧!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怨天尤人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心情鬱悶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一厥不振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苦無出路


正向思考我們不會離樂得苦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一個停損點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樂觀、開朗的性格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慈悲的胸懷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正向思考會為我們帶來無限的希望



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觀念,這個遊戲或許大家真可以用在生活中,道理不在懂不懂只在做不做,改變就從此刻開始 !!!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媽是我捧在手心的寶~~(一定要看!!)


「你媽是我捧在手心的寶,我呵護她,照顧她,
對她輕聲細語,你憑什麼對他大小聲!!!
~~~聽到這句話,再怎樣辛苦都值得了~~
以後你也可以跟你兒子這麼說...
最後面那段話是經典,當媽的如果聽到老公這麼說,應該會很感動吧!
男人要學著點..................曾在廣播裡聽到
當孩子頂嘴甚至步入叛逆期時的因應之道。
-------
做媽媽的總是嘮叨  有一次已經高中的兒子不耐煩的頂撞了母親  ,母親氣得半死。
做父親的便約兒子一起出門散步。
兩人走了好久 ,父親一路上不發一語 ,
兒子納悶。
一直到要進家門口時 ,父親拍拍兒子的肩膀, 以男人對男人的語氣說:
『等一下進去時 , 給我女人一點面子!
兒子驚訝於老爸用哥兒們的語氣對他說話,並因男人跟男人之間的義氣
 ,從此對母親畢恭畢敬的。
所以 ,有的時候父親這個角色還是頗重要的 !
-------------
當我的小孩頂撞我時,我想告訴他,下列的事任選一樣,你能夠承受才有頂撞的權利:
1. 連續3個月每吃完一餐就須催吐(孕吐)
2. 乳頭被別人吸到破皮達一個月(餵奶)
3. 肚子塞一顆籃球達 10 個月(懷孕
4. 接受皮鞭抽打達 48小時(生小孩)
5. 十個月不能喝冰水、咖啡、茶
6. 五個月睡覺不能翻身
7. 十個月不能出遊遠行,不能跑跳
8. 十個月不能生病,要不,生病不能吃藥   
9. 至育嬰室把屎把尿一個月
10. 晚上睡覺每二個小時起床一次,清醒30分鐘達一個月 
 寫完上述10項,我覺得當娘的真不是人幹的。
想起一個高中同學他說:有一次頂撞母親,父親把他從椅子上踹下來,斥責他:
你媽是我捧在手心的寶,我呵護她,照顧她,對她輕聲細語,你憑什麼對他大小聲!!!
從此我的同學再也不敢頂撞母親了。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不要把一生賣給公司,留給家人的卻是破銅爛鐵!」



很有意思的一句話!形容的很貼切不是嗎,在台灣大家都只忙著工作賺錢,忘了工作原先的旨意;反觀國外,大家努力工作也努力享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及所提供的生活品質。


 


不要把一生賣給公司,留給家人的卻是破銅爛鐵! 



 


程天縱──出身惠普(HP),在他離開時,惠普(HP)員工送給─程天縱(德儀Texas Instrument亞洲區總裁)之口訣:以健康為中心,瀟灑一點,糊塗一點,功勞是老闆的,錢財是子女的,官爵是一時的,只有身體是自己的,不要把一生心血精華賣給公司,留給家人的卻是破銅爛鐵」。

維豐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每天不管工作到幾點,他一定開車回台北的家,每個人聽了都好羨慕他們夫妻如此恩愛。季擇聽了這種事,頗不以為然,說他每天雖然應酬到很晚,一定回家睡覺,他也是先生,怎麼沒人讚美他?


鼓勵做老公做爸爸的男人回家,是一樁推行很久的運動,有些男人就把「回家」當作指標,但他卻忘了,他的心有沒有一起跟著回家。

曾經在美國住過一陣子,他們的社區裡,每到下班時間,就看到一 家家的 先生開車回來後可沒閒著,衣服一脫換上工作服,不是除草修自行車,就是遛狗整理庭院。夜幕低垂,全家一起看電視,很早就上床睡覺,很少人會去喝酒應酬。週末假日,不是在院子裡除草、烤肉,或在車庫辦個小型舊物拍賣,就是全家出門旅行。他們回家,是把心和身和愛,都一起放在家裡。

反觀我們這兒,賣命加班、努力應酬、拚命喝酒、用勁唱歌,把實驗室當家、PUB當家、把朋友家當家,你的家只是摸黑回去了,管他是沙發是地板是浴室,倒頭就睡。醒來迷迷糊糊的,梳洗一番又去上班了,沒跟太太說上一句話,沒跟孩子打過一個照面,搞不好跑錯人家,你都不知道。

做爸的如此,兒女上行下效也如此,做媽的心想,你們都不回來,我也出去吧!「家」就變成了一個空殼子。


 


 不論你家誰是一家之主,不妨率先示範:

※每週最多一晚去應酬。不管是談生意,跟朋友聊天,或是跟主管籠絡感情,一週最少一次,其餘時間應該留給伴侶談話,和孩子聊天,跟家人建立感情。

※即使晚歸,也要清醒。醉酒開車要重罰,真是一大福音,至少大家都不敢在夜裡喝了,最好是連計程車也拒載酒醉之人說不定能挽救不少形同陌路的婚姻。因為沒喝酒,回到家,至少還能清醒的跟家人說說話。

回家以後,不以自己會賺錢自誇,照樣樂在家事中。 家事是全家人的事,在外奔波雖然很辛苦,但是在家忙碌,也不輕省。互相體貼,付出愛心,隨手做家事。

不要把一生心血精華賣給公司,留給家人的卻是破銅爛鐵。為公司賣命,贏得高薪與高職,確實很有成就感。但隨著你的退休被淘汰,這些都成過眼雲煙。然而,你給家人的愛,卻是一輩子不會變質,他們會回報你以更多的愛。
 
Be home with your heart.

看完這一封信,不知道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有相同的感觸,我們每個人似乎都將工作的順位給顛倒了,總是工作第一、應酬第二,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甚至未婚的年輕男女,也許因為過於賣命的工作,而失去了許多結交男女朋友的時間與機會,而已婚的男女,亦常常忽略了家人的重要性,不要以為結了婚就是保證,殊不知現在離婚率這們高,每五對夫妻,就有一對離婚。

也許我們都應該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改善目前的生活,讓家人過好日子呢?是為了要讓喜歡的人得到幸福而事先做好準備呢?還是毫無意義的工作,只因為自己已長大了。亦或是在權力與地位上的追求,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自己的。

不要管任何人怎們想,真實的面對你自己,正視你所要的是什麼,也許將腳步放慢點,你會發現我們要的不僅是為了賺很多錢,而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在努力奮鬥,為了實現對你所愛的人的承諾,沒有什麼是不能捨得,因為有捨才有得。與你共勉之!

希望你們對生活都能滿意 .........

不要期待別人給你希望,希望是你自己去創造的!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遇,從一杯咖啡開始


若有個男人要請妳喝咖啡,他人很好、條件也不錯,只是已經結婚了,妳答不答應呢?


「反正只是1杯咖啡,有什麼不可以!?」妳是不是這麼想呢?


若干年前我還在台北工作時,工作上經常接觸的1位已婚男同事有天問我﹕「沒事吧?請妳喝杯咖啡?」


我望著眼前這位條件不錯的「資深帥哥」,毫不考慮便搖搖頭,正要轉身走開,他忽然問﹕「是不是妳母親教妳不可以跟已婚的男人喝咖啡?」


當時我感到啼笑皆非。


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兩人不適合進一步交往,何必「製造機會」徒增困擾、浪費彼此的時間?


去年10月,老媽從台灣來訪,帶來幾齣她在台北買的韓劇,其中有齣韓劇由幾個不同的愛情故事串連起來,裏面有1段描述醫生的外遇,那個「第3者」在雜誌社工作,因為邀稿常常接觸已婚的男醫生,和那男人陷入不可自拔的外遇風暴。事後,她對朋友如此描述愛情的發生經過﹕「一開始,我認為他只是想要請我喝杯咖啡而已,後來我們漸漸常走在一起,我認為他只是想找個人聊聊天,就在身邊陪陪他,沒想到愛情就發生了。」


許多外遇就像這樣,從1杯咖啡開始,愛情就不知不覺發生了。妳以為只是一起吃頓飯沒什麼大不了,只是一起喝杯咖啡有什麼關係,只是如何如何有什麼好大驚小怪?但是,男女接觸頻繁、獨處時間多,愛情就會像夏日驟雨,說來就來,讓毫無防備的人,淋了一身濕!約25年前,廖輝英在她的暢銷小說「不歸路」裏細膩的描述1個外遇發生的經過,故事中的不倫戀,就是從「搭便車」開始。已婚的男主人翁,順路載相識但不熟的未婚女孩上班,日久生情,衍生了婚外情。


成了別人婚姻的「第三者」,這樣的愛情幸福嗎?在「不歸路」中,女主角後來辭職自己開了1家小小的咖啡廳,她日日夜夜守著小店,就等男主角有空時溜過來,和她在小鋪後的儲存室快速溫存一下~在焦灼的等待中,她生命的價值全建立在對方的態度。這真是何苦呢?若非愛錯對象,她大可和1個好男孩發展正常的男女關係,順利組織家庭,擁有真正的幸福;但愛上了有婦之夫,就得面對自己的罪惡感、別人的指責、愛人的掙扎,愛情充滿焦灼的壓力與難以掌握的痛苦!


已婚的人發展婚外情也不是1件輕鬆好玩的事,根據婚姻專家簡春安指出,外遇的快樂時光只有6個月,收拾殘局卻需要至少6年的時間;為了短暫快樂,賠上長期的痛苦,甚至犧牲家庭幸福,值得嗎?不想讓自己捲入婚外情的風暴,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暴風圈!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甄選全英國最好的馬車夫,最後有3個人被帶到女王面前,由女王親自挑選。


女王只問他們1個問題﹕「若是我的馬車要經過1個懸崖邊,你們如何保障我的安全?」


1個人說﹕「陛下,我駕駛的馬車只離懸崖邊1呎,也絕不會有事。」


2個人說﹕「陛下,我駕駛技術更好,馬車離懸崖3吋遠,也不會翻落。」


3個說﹕「陛下,我不走懸崖邊,我繞道走大路以保障您的安全。」


結果第3個馬車夫獲得工作。聰明的女王知道,保障安全的最好方法,不是靠「陷於險境時的解圍技巧」,而是「避免置身險境」。


聖經上說「不要給魔鬼留地步」,就是不要讓自己置身「險境」。不把自己放在製造外遇的情境,婚外情又怎麼能發生呢?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絕配夫妻當如是


商業周 1095 2008-11-17 撰文者:何飛鵬


前兩週參加了 李晶玉 小姐的新書《愛在生命轉彎處》發表會,書中有許多名人生命陷落時,如何逆轉的故事。但這些故事,都不如書中兩對夫妻的相知相惜,更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對夫妻是前中視知名主播唐德蓉與豪門建商邵揚威的故事。唐德蓉在媒體事業最風光的時候,嫁入豪門,成為建築小開邵揚威的妻子,風光的婚禮、上億的豪宅,人人稱羨。但王子與公主的故事,在股市與房市相繼崩盤之後,邵揚威從大老闆變成失業男,兩人搬到面積很小的舊房子,唐德蓉還要躲避房東與管理員異樣的眼光,破產後的邵揚威甚至想自殺……


這時候,唐德蓉告訴邵揚威:「老公,你不要擔心,我還有一份薪水。」就這樣,邵揚威沒放棄,兩個人終於攜手走出困境。


第二對夫妻,是現在台灣最紅的導演魏德聖,海角七號的成功,讓魏德聖成為台灣奇蹟的最新見證。但他們夫妻在沒沒無聞、走投無路時的一段對話,絕對是夫妻間最經典的寫照。


當魏德聖還是小導演時,為了拍攝莫那魯道的故事――德賽克巴萊,魏德聖決定花一百萬拍五分鐘的試映片,做為募款的簡介。就在這時魏德聖發覺老婆懷孕了,而他的試映片也發現了預算不足,必須加碼到兩百萬元。魏德聖不得不拿房子去抵押,但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是件蠢事。魏導徘徊在理想與家庭之間,他決定把決定權交給老婆:「妳最有資格講話,你說不拍,我就不拍。」


挺著大肚子的老婆說:「我是一個沒有夢想的人,你有。天下有夢想的人太多了,願意去執行的人卻很少。既然如此,那你就去做吧!」


魏德聖得到老婆的支持,成就了今天的海角七號,與魏德聖。


這兩段夫妻的故事,都以喜劇收場,我們也才有機會聽到他們貧賤困頓時的真相,我很羨慕也很感動:世界「絕配夫妻當如是」,這是多少處在「貧賤夫妻百事哀」痛苦邊緣的夫妻們可以參考學習的榜樣。


一位讀者在我的部落格留言,希望我除了職場、工作、商場之外,也談談婚姻與夫妻。這件事我絕不敢妄自開口,因為從沒有想過夫妻該如何相處,而我與老婆也在吵吵鬧鬧中過了半輩子,沒有離婚,可能是我們夫妻關係最值得稱道之處。


而這兩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自天上跌落雲泥時,老婆的無怨無悔。唐德蓉的真情,用薪水養家,完全不像戲劇中所演的美麗女子般浮華虛榮、薄情寡義。如果妳現在還在抱怨老公沒成就、不會賺錢,想想看唐德蓉的經驗吧。


至於魏德聖的老婆,完全是一個弱女子,守候先生一生一世的經典故事。把生命、家庭、小孩,交到老公身上,就算赴湯蹈火,也不願意因為「生活」而影響了老公的夢想。


借花獻佛,用李晶玉書中的兩個故事,回應讀者的期待。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跳級生的背後              文:陳安儀




昨天應邀去上「今晚哪裡有問題」節目當特別來賓,當集的節目主題是「跳級生」。




主角人物是兩個跳級生的家長蔡爸爸與蔡媽媽,我和另外一位媒體人、還有在建中任超過 三十年的陳美儒老師,則是搭配的來賓。




整場錄影,簡直是讓我有「眼」的感覺。




蔡爸爸與蔡媽媽本身都是相當高水準的知識子,蔡爸爸是光武工專電機助、留美高材生,蔡媽媽本身是家管,師範大學公民育系畢業。




三個孩子中,老大佩今年以十六歲的年紀,拿下大學指考第四高分,錄取台大電機系,在就學過程中,兩度跳級,國小跳一次、國中跳一次。老二也是跳級生。







蔡爸爸、蔡媽媽與大家分享他的「學齡前育法」。




他們說,兩個大的一出生, 24小時內就抱回來母乳,還未滿月前,就開始「字卡學」。




蔡媽媽手繪各式各樣字卡,還有由圓點點組 成的「數目圖卡」,從199在每次奶前,寶寶哭鬧、最有精神時,在寶寶眼前晃過卡片,告訴寶寶相關的字、數目,然後再奶。




蔡爸爸說,三歲前的寶寶有大腦有百分之七十的未開發區域,先給予字卡再給予喝奶 ,就是導他「學習」跟給予「勵」。







接下來,寶寶還未學會走路,家中牆壁就貼 滿了數字、九九乘法表,以及國小國語課本裡的課文。




家中所有的家具都貼上中英文字卡,隨時隨 地不忘學。




因此,在蔡媽媽的耐心育下,蔡佩一歲 就已經識得數字及國字,會用手指出正確位置,兩歲會說話時,就已經會背完九九乘法表,三歲已經可以自行閱讀中英文故事,並在鄰居導下,學會基礎日文。







中班以前已經把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上完。




於是,小學二年級就隨著媽媽到師院附小上六年級的數學課,四年級時跳級至五年級。




國二下再跳國三下,隨即考上北一女中。

蔡爸爸並分享孩子們生活的點滴,包括喜歡打球、打撲克牌,以及他自創的「十分鐘預習法」及一些聯想 記憶術等等。




節目結束後,他並送我一張他個人印製的「 學齡前育」的演講DVD







我當場只能不停的搖頭讚嘆。




我看到的是,一個優秀的媽媽,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兒女的育上,將所有自我的成就都擺在成就兒女上。




但是,我也看到,蔡家父母將所有的心力放 在智育的育下,三個孩子在優秀課業表現的同時,顯然在人際關係上都有極大的問題。







不斷的跳級,導致的是在學校裡的寂寞,沒有朋友,還有,人生閱歷 顯然較同年紀的孩子貧乏。







陳美儒老師對於這樣的育行徑十分不贊同,在錄影現場就不停的開砲,導致對方有點尷尬,因此我的角色其實比較像潤滑劑一般,偶爾開個玩笑,嘲笑自己很懶,沒有辦法這樣小孩。不過,私底下,我很認同美儒老師的看法。







美儒老師在建中任三十年,得天下英才而之,說了一個故事我覺得很有趣。




說,有一年建中將所有數理資優的孩子集中在一個班上,那年,那個班上考上了六個台大醫科,十幾個台大電機。







其中有一個「考壞」了的孩子,考上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放榜當天人就消失不見,大家嚇壞了,後來陳 老師在碧潭橋畔找到了他 。




想說的是,一路順遂、超人一等、資賦優異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快樂的孩子。




大家在一味追求學業的資賦優異過程中,不該忽略的是孩子的體能育、品格育、 愛情育、財物育、人際關係、以及各種各樣生活中的歷練。




最好笑的 ,是二十年後,陳老師去參加這班同學的喜酒。




在喜宴兼同學會上,眼看當年資賦優異、人人稱頌的這一群大男孩,分坐了兩變成醫生、工程師,並人夫、人父,喜酒的菜一上,大家不約而同,紛紛低頭不停的剝蝦。




其中最優秀的那一個男生,自顧自的吃蝦,結果被老婆狠狠了一之後,也開始低頭幫孩子剝蝦殼!







哈哈!我在一旁,忍不住大笑!




老師的意思是「資優又SOWHAT 20年後,他跟一般頭腦普通的男人,並沒有兩樣!




他仍然要在社會上生存,跟家人相處,結婚 生子、養兒育女。」

今天 我去上MOMO親子台時,忍不住跟現場兒童心理師分享昨天的錄影經過。




他說了一句話我覺得超棒!




他說:「人生的風景有多少? 得我們慢慢享用。何必急著把壓縮著過完?」

沒錯!就是這種感覺!

我並不否定蔡爸爸、蔡媽媽的心血,也認他們全心兒女的付出非常得讚美,但我相信,以他們夫妻倆資質的優秀,即使不在寶寶滿月前就開使用「閃卡」、「字卡」,奮力學,他們的孩子一定也可以順利考上北 一女、台大電機!我相信,優秀的父母培育出的孩子,在學業上對不會差到裡去!只 是或許多用了一、兩年的時光。

但是 ,童年的時光何其珍貴?

與其辛辛苦苦的製作閃卡、字卡、數目圖卡何不用這樣的時間多跟孩子去溪邊散散步、看看美好的晨光?







與其花費時間他「媽媽起床、爸爸讀報」的國語課文,何不多講幾個好聽的故事、讀幾篇優美的詩歌?




與其花時間背九九乘法表,何不帶孩子看一場好看的電影,看一有趣的話劇?







與其讓孩子先讀他還 不需要知道的知識,何不帶孩子一起粉刷油漆、擦地洗碗、種花除草,或是去一育幼院、幫忙照顧其他失去父母的幼兒,讓他得關心這個社會?




與其在十五歲時就在大學選修課程,何不鼓勵多交幾個閨中好友,個街、打個工,讓培養正常的社交關係?

在全力追求智育的時刻,我看不到的是調孩子品格的育、藝 文的欣賞與正常的社交培養。




最重要的並且是: 生活的歷練缺乏







一個十六歲的女孩,正是最美的時刻,應該要有這個年齡所該有的春、愛情,擁有運動與社交、得追求自己所愛,享有秘密與夢想。

我期望我的女兒十六歲時,除了書之外,看到人會主動的打招呼、微笑,對於長輩展現出應有的禮貌,進退得宜,而不是當別人向問好時,只知道直楞楞的瞪視對方、沒有任何反應。







我希望我的兒子十四歲時,對於沒看過的環境充滿好奇,到了攝影棚會問東問西,而不是呆若木雞。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爬山涉水,得探詢世界,求知慾不僅僅限於學業。




我希望在苦讀ABC時,除了用來看TIME雜誌,更能領略毛姆、莫伯桑筆下的人生縮影。




是的 ,生命何其珍貴?求知何其快樂?




我並不急得他們跳躍度過,也不在意是否速成有效,我只希望他們慢慢享受、領略其中美的世界。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零分...   很棒的文章

 

一位中學生拿了一張「零分」的考卷給媽媽簽名,那孩子的母親仍保持著笑容說:「兒子呀!! 你就是這麼乖,老師說要蓋章,你就一定會拿來蓋章。你是個好孩子!!」而後她問兒子題目難不難呢??

 

兒子竟說:「不難呀!! 因為老師說:『考卷寫好可以去打籃球。』以我的速度,寫好了,球場必定已客滿了,所以我只寫了名字就去打球了。陽光又好,球場上那時只有我一人,好愉快喔!!反正考卷一定會發下來,回家再寫也是一樣。」

 

媽媽終於明白零分之後的另一段插曲;兒子不在乎當時的分數,認為只要事後弄懂題目即可。真是灑脫!!

 

這是源於他媽媽常說的---

「事後把考題全弄懂,跟考滿分的人一樣棒」的觀念在這個家只有包容與讚美。

 


班上另一位高材生就沒有這位小孩這麼快樂。高材生常為九十九分而悶悶不樂。

 

因為他的媽媽是個完美主義者,常說:「你怎麼這麼笨呀!! 幫你溫習了一晚,還如此粗心,掉了一分。」少一分,回家可是要被敲一下頭的。並且一百分與九十分所領的零用錢相差好幾倍!!

 

再說聯考,差一分說不定就輸了幾個人哩!!孩子在這家中難得有笑容。全家的情緒與孩子的分數息息相關。一位功課老是掛車尾的小學二年級學生,有一天,拿了一張九十分的小考考卷,興沖沖的跑回家告訴媽媽。媽媽開心的把它框起來,掛在客廳。晚上,一向成績很好的姐姐問弟弟:「班上有沒有人考一百分呢??」

 

弟弟回答說:「好多人呀!!」 姐姐又追問他有沒有人九十分以下呢??

弟弟笑著說:「沒有啦!!」

姐姐暗自好笑,原來弟弟是最後一名呢!!

父親出差回來,看到弟弟的成績,開心的說:「我的兒子進步好多!!」

奶奶每天飯後,看著九十分的考卷就露出滿足的笑容,親朋好友來了,就讚美這孩子。這個男孩子覺得日子過得好快樂,好有成就感,開始每天更用心在書本上,功課扶搖直上,令同學刮目相看,老師也為之震驚,為何一個老是掛車尾的孩子竟突然力爭上游!!

 

今日的台灣,如果家有在學的孩子,分數就常會影響著家庭的氣氛及親子的關係。

 

真正掌握自己的心情,不受分數影響的人很少。但分數真有那麼重要嗎??

 

分數之外,孩子要走的路,還很長。生命就該浪費在有意義的事上,你覺得呢?

 

************************************************************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我喜歡這句話,很健康的人生觀。

你不是得到一份圓滿的因緣;就是學到怎樣更靠近幸福。

你不是得到勝利;就是學到如何避免失敗。

你不是得到最終自己想要的結果;就是學到…世事總不會盡如人意。

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這樣的人生,沒有什麼好失去和非得要斤斤計較的。

 

這樣的人生,很開心…很自在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勵孩子從做中學習,父母就要有接納犯錯的胸襟,否則日後孩子養成一出錯就逃避或寧死不承認心態,反而容易鑄成不可挽回的大錯。

最近又在報上看到有小朋友去溪邊玩水,一年級的弟弟不慎落水,四年級的哥哥怕被父母罵,不敢告訴家人......

 

偷偷把弟弟留下的衣服掩埋起來,還懂得插一個湯匙作記號,等到家人發現去打撈已回天乏術,令人扼腕嘆息。

 

記得不久以前,也發生過一件女童為了救另一個同學而落水......

 

想不到其他三個人也是害怕挨罵,竟然不去求救反而跑回家去蒙頭大睡,失去了救人的先機。


知錯能改 經驗最寶貴


看到這種新聞一再發生,我們大人應該好好檢討一下,為什麼孩子犯錯不敢跟大人講?

 

為什麼我們的觀念裡,不犯錯的才是好孩子?正確的觀念應該是──知錯能改的就是好孩子。

 

我們不准許孩子犯錯,一犯錯就是重懲,使得孩子學會蒙蔽欺騙,以求眼前過關......

 

不管後果如何,這種孩子長大後無法成為國家的棟樑,因為遇事畏縮,讓錯誤變大,是一個無用之人......

 

難道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無用之人嗎?



教會孩子遇事不逃避


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孩子有事敢來找你求救。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孩子就不會變壞,因為他事事都告訴你,你自然就能防患於未然。

我們要教孩子不能有僥倖的心理,事情發生了,就勇敢的面對它,是自己的錯,就去付代價,不是自己的錯,釐清責任。

 

人生有許多突發狀況,既然發生了就要有勇氣去面對它,有智慧去處理它......

我們必須教會孩子遇事不逃避,當然,要養成這個態度,大人不可以動輒打罵,讓孩子心生恐懼而不說。

曾在餐廳看過一個5、6歲的小女孩,一不小心打破了碗,立刻從椅子上下來想收拾,但手驚恐地一直抖,拾不起碎片,看了非常不忍。人有失常,馬有失蹄,孔子都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為什麼這麼苛責孩子,不准他們犯錯呢?

 

那天更離譜的是,她的母親沒有生氣打罵小孩,因為打破的是餐廳的碗,她不心疼。


父母放手 別過度呵護

中國的父母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也不准他們犯錯,我們常看到孩子在學步時,父母跟在後面亦步亦趨,生怕孩子摔著;

 

反觀美國的父母很少這樣小心翼翼,美國孩子可能多摔了幾次跤,但是他們對自己身體感覺的掌握比我們孩子好......

 

這也是鄉下孩子沒人教就自己學會了騎腳踏車,而城裡父母扶著車跟在孩子後面跑了許久,孩子還學不會的原因。

 

如果不曾摔過,肌肉關節怎麼知道該怎麼調整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呢?這種知覺叫「體動感知覺」。


嘗試錯誤 從做中學習


我們大人都很知道從做中學習很有用,因為透過實做才會知道出手的輕重,光靠眼睛是不夠的......

 

同時手做所帶來的動感知覺也是記憶的一種,將來回憶多一條可提取的線索。

既然鼓勵孩子多做,從做中學習,就要有接納犯錯的胸襟,不要讓孩子養成一出錯就是大難臨頭,寧死不承認,把責任都推給別人心態。

孔子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請父母鼓勵孩子多做多學,也請父母先問理由再決定懲罰,一定要教孩子犯錯不可怕,死不認錯才可怕。
 

連續看到二則選擇逃避釀成大禍的新聞很是憂心,父母親必須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教好他品德及做人做事的態度,讓他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蝴蝶蛹

有一個人無意中找到一個蝴蝶蛹。

幾天後,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他就停下來觀察它。過了幾個小時,他見到裡面的蝴蝶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看來很久也沒有一些進度,小蝴蝶好像盡了最大努力也沒有辦法出來。這個人於是決定幫它一把,找來一雙剪刀將蛹的儘頭剪開。蝴蝶這樣就很容易出來。

但是這蝴蝶的形態有一點特別,它的身體肥腫,翅膀又細又弱。

這人繼續觀察蝴蝶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變大而它的身體會越來越小。

這沒有發生。小蝴蝶餘生只是托著肥腫的大身體和細弱的翅膀,在地上爬著走。

它永遠也不會飛行。

這個善良的人不了解蝴蝶必需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它必需經過這個過程,蝴蝶才可以將身體裡的體液壓進它的翅膀裡。

大自然在此有一個很奇妙的設計,就是蝴蝶從蛹中掙扎出來是為著預備它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

生命裡面的掙扎是我們必需有的。

如果老天允許我們順利地過一生,我們也許就此不會變得堅強。也不會成長。


所以當你碰到有逼迫或苦難,記得有人正為你禱告,最後你也會明白真理在你身上的計劃。

在教養孩子時,我們很容易就成為那剪蛹的人!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待挫敗,AQ高的人會清楚知道,一時成敗並不能決定一生;從挫敗中尋找優勢,並把它轉化成進步助力,困境常能因此破除。

 


看著寶寶天真無邪的可愛小臉,父母總忍不住呵護在手掌心上,希望盡自己所有的能力,永遠保護他;但孩子終究會長大,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身邊,自己面對看似繽紛,卻也無情的花花世界。

在充滿失望、挫敗的現實環境中,樂觀、積極、思想正面的人,可以化悲憤為力量,化阻力為助力;但悲觀、消極、缺乏意志的人,一遇困難,就只會退縮、逃避、甚至放棄,惡性循環的人生,往往就此展開。慈濟綜合醫院台北分院身心醫學科邱姵寧醫師提醒,除了傳統的IQ(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EQ(情緒控制商數Emotional Quotient)與SQ(社交商數Social Quotient)等能力培養外,還需將其整合成AQ(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寶貝才能如同鑽石般,散發出堅毅、自信、璀璨的光芒。

打造堅忍兒Part 1─認識AQ

所謂AQ(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是一項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中,引發高度討論的「熱門名詞」。最早用於企業管理研究的AQ(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中的專任暨推廣講師劉玫伶指出,所謂的逆境商數,是指我們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

邱姵寧醫師並補充提到,要分析一個人是否具有AQ(逆境商數),主要在於觀察,當處在偶發狀態下,個人面對問題、困境的能力;以及有否跌倒後爬起的能量?有否調適情緒,積極尋求資源解決問題等人格特質?

綜合專家與醫師說法,AQ(逆境商數)特質的培養重點如下:

1、面對突發挫折,如何快速爬起。

2、面對困境、挫折的忍受度。

3、面對挫折時的正向情緒、心境調適。

4、突發狀態下,以積極、清晰的思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劉玫伶老師指出,根據AQ專家保羅‧史托玆博士的研究,當一個人的AQ越高,就代表越能以積極樂觀、正向、富有彈性的心境面對困難,並找出解決方案,最終達成卓越;反之,AQ越低者,面對困難、沮喪,通常只會處處抱怨,逃避挑戰,往往會出現半途而廢、自暴自棄行為,導致一事無成。

AQ養成 仰賴「多Q」結合

邱姵寧醫師表示,AQ(逆境商數)並非是個可以單一培養的能力。當挫折、困難來臨時,要能夠從困境中快速掙脫並爬起,不是光有一顆堅毅不拔的心就足夠。她提到,AQ(逆境商數)的養成,必須同時兼有一定程度的IQ(智力商數)、EQ(情緒控制商數)與SQ(社交商數),才能整合成從逆境站起的能量,演出人生精彩結局。

面對+解決+尋求協助=成功面對逆境

邱姵寧醫師進一步解釋,當面對難關、挫折時,首要工作就是解決當前問題。有了EQ,可以先幫助我們調整正向思考模式,以平靜、冷靜的心來面對問題;接下來,依靠IQ,我們才能有足夠智慧與判斷力,思考該怎麼解決問題?但是,並非所有困境都能憑藉一己之力完成,透過IQ的判斷,我們有時需適時依靠SQ,透過社交能力,以尋求外界支援協助。透過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與尋求協助,「3Q整合,就能建構出成熟的AQ反應」。

面對挫折困境 大人小孩有別

當面對挫折與困境,一般成人在憤怒、失望、擔心、難過的反應背後,較會適時抽離或隱藏情緒;不過對小朋友來說,由於未受過強烈的社會化制約,情緒起伏、反應較大,對於「不順遂」環境的反抗度,會較大人強烈。常見反應,分述如下:

1、情緒波動強烈,容易出現哭鬧反應。

2、情緒轉換速度快,只要有新事物出現,悲傷、憤怒情緒易瞬間轉移。

3、尚未受過社會化的情感制約,不易隱藏情緒,對困境的耐受度較低。

打造堅忍兒Part 2─認識孩子常見挫折

景氣低迷、失業率高、股票崩盤、日子難過,每天奔波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代父母,也許是大環境不佳,也許是自己過度執著,容易因此自陷憂鬱、挫折的困境之中。在大人的眼中,每天吃飽、睡好、沒煩惱的小孩,似乎應該是無憂無慮的,但套用德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觀點,人類的生命全程,有八大發展階段,自出生到老死,各有不同人格發展「危機」。對於小朋友來說,最早的生活危機,來自於「信賴感」與「自主權」的養成。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邱姵寧醫師引用德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理論觀點,指出0-3歲的小孩,在不同年齡時程,各有不同發展危機:

(一)出生至12~18個月→基本信賴對不信賴

對於尚無生活自理能力,無法順利以言語表達需求的嬰幼兒,凡事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的呵護。發展出對人類的信賴感,是新生幼兒「初來乍到」這個花花世界的首要課題。如果媽咪能給小寶寶好的依附關係,孩子就能將正向依附,內化成「安全感」的認定,這對型塑寶貝將來自信心與安定感的養成,有莫大幫助。

(二)12~18個月至3歲→自主對羞愧與懷疑

在最初的信賴與安全感能力養成後,漸脫離襁褓呵護的孩子,須開始逐步培養自主獨立能力。邱姵寧醫師指出,這時期的寶寶,正是從小小孩「變身」大小孩的階段,除了開始有自主能力,也逐漸有羞怯、懷疑等思緒起伏。在接觸外界的能力建立後,情感表達也會逐步走向複雜;面對日常生活的衝擊與不順遂,也會開始出現不同反應。

歸納身心科醫師與專業輔導老師的意見,常見的小兒生活挫折,簡單分述如下:

(1)生活自理挫折:

對孩子來說,等到稍微大一點,要開始試著靠自己吃飯、拿水杯喝水、學說話、大小便等。每項看似簡單的生活反應,都須經過反覆練習,才能上手。如果學習過程不順利,說話說得結結巴巴,水杯裡的水灑得滿身都是,或是一覺醒來發現尿床了,可是會讓孩子羞愧無奈,媽媽無奈抓狂!若爸比媽咪此時大聲斥責,或嘲弄揶揄,不要以為寶寶還小聽不懂,你的一句玩笑話,可能會讓寶貝幼小的心靈大受傷喔!

(2)分離焦慮挫折:

對剛出生不久的嬰幼兒來說,生活中最需要的,除了食物以外,就是「主要照顧者」的細心呵護了。如同德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前面所言,新生寶寶之所以會極度依賴如媽媽、保母等「主要照顧者」,是因為這些人能給他充足的安全感。但若主要照顧人出現變化,或是離他遠去,孩子可能會因為安全感喪失,出現焦慮、煩躁、退卻等偏差反應出現。

(3)資源剝奪挫折:

俗話說:「多子多孫多福氣」,尤其在少子化的社會情境下,「增產報國」可是人人有責!對於有小姐姐、小哥哥的家庭,父母在迎接二個生命報到時,可別忽略了他們的感受。手心手背都是肉,在期待下一個寶貝報到的同時,還是要記得把愛,平均地分配給每個寶貝,避免讓孩子有「資源剝奪感」,覺得父母親關愛的眼神,老是轉移到弟弟妹妹身上。

而孩子大一點進入幼稚園,同儕朋友爭相尋求老師的關愛,也會讓孩子心靈受挫,家長、老師過度「大小眼」,可是會讓孩子因為不得寵,出現冷漠、叛逆等負面行為喔!

(4)認知偏差挫折:

超完美父母要注意了!對孩子要求過高,容易讓孩子備感壓力。期待孩子成龍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夢想,但若只講效果,不給鼓勵,容易造成小孩產生認知偏差,表現差的小孩,因為對是非好壞似懂非懂,會無法理解自己到底不好在哪?為何失敗?長期自信心不足,容易養成小孩逃避性或叛逆性人格。

(5)溝通與需求挫折:

對於小小孩來說,因為表達能力有限,或認知能力不足,常常會處在需求傳達錯誤的困境;同時,若欲望、需求未獲滿足,還不懂得什麼是「分享」的孩子,就常會出現哭鬧、耍脾氣、攻擊別家小孩,或是自閉等行為。


 


打造堅忍兒Part 3─教養與因應

每個孩子的先天氣質不同,所展現的人格特徵也千奇百怪。有的孩子天生好動、開朗,也有孩子天生穩重、文靜,寶貝們對挫折的忍受與理解程度各不相同,面對「好放棄」、「易悲觀」、「愛抱怨」的小寶貝,家長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AQ(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綜合專家意見,教您輕鬆打造「堅忍兒」!

(1)「好放棄」OUT→

有些孩子面對劇變的環境或困境,因缺乏處理挫折經驗,應變能力較差,常無法妥善應對,因此多備感挫折。對於這樣的孩子,醫師與專家建議家長,一定要灌輸孩子「放棄一切,就絕對沒有希望」的觀念,並教導孩子面對問題,勇於挑戰。

〈a〉陪同孩子尋找問題:要一個性格發展尚不成熟的孩子,獨自面挫折,一定會心慌慌、眼茫茫。若家長能適時陪伴在身邊,給予機會教育,一方面給孩子充足安全感;另一方面教導孩子找出挫折癥結點,有助於培養家中寶貝從容面對「燙手山芋」!

〈b〉陪同孩子思考困境:挫折之所以發生,一定是有錯誤環節出現,找出問題癥結點後,家長可進一步與孩子一同思考「怎麼會發生這個問題?」找出問題,釐清原因,能訓練小寶貝條理式的思維邏輯,降低焦躁不安。

〈c〉陪同尋求解決方法:找出問題與判斷原因後,接下來,家長可試著教育孩子解決問題。面對能靠自己解決的難關,父母可試著與孩子想想還有沒有更好、更有效率的解決方式;但若問題無法憑一己之力解決,爸比媽咪可以培養孩子「轉向思考」,以另類角度,重新賦予眼前困境「新的定義」。讓孩子知道,今天他的一切想法,對問題解決,都是會有幫助的。

〈d〉陪同孩子作出決定:在上述步驟執行過後,父母親可與孩子針對挫折與困境來源,一起討論出最佳解決方案。家長可透過一點點獎勵小手段,鼓勵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所付出的努力,讓寶貝不以面對挫折為苦,進而發展正向、積極的人生觀。

小叮嚀:父母態度 重要關鍵

面對家有「好放棄」的小孩,父母態度是重要關鍵,以上整理10大不良名句,爸比媽咪可得謹記在心,切勿脫口而出:

1.你真是一位沒用的孩子

2.我怎麼生到這麼懶惰的孩子

3.你怎麼這麼沒志氣,還沒做就說不行

4.連這點小事都害怕,這麼沒出息,長大怎麼得了

5.你一定是不會的啦

6.在不用功一點,你一定會考最後一名

7.你都胡思亂想

8.不要老是愛管別人,請管管你自己

9.還沒做你就說不會

10.不檢討別人,只怪自己

(2)「易悲觀」OUT→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面對遇到挫折「易悲觀」的孩子,尤其是小小孩,因為人生閱歷不豐富,往往在逃避的性格下,逐漸養成悲觀的人格。針對這樣的孩子,父母可以這麼做:

〈a〉找出孩子難過、悲觀原因:試著去了解孩子之所以凡事只往壞的看,是因為找不到解決方式,還是不願面對挑戰,找出負向思考的癥結點,才能對症下藥。

〈b〉教導孩子負向思考的結果:在釐清原因的同時,家長可適時為小孩進行機會教育,告訴寶貝一味逃避或鑽牛角尖,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如果持續不開心,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並鼓勵孩子,要擺脫消極心態,逆境才會有轉機。

〈c〉教導孩子面對與處理問題:在經過一連串心理建設後,爸比媽咪可以進一步教育孩子針對困境,動手解決。小朋友對於不知名的挑戰常會新生恐懼,父母可陪同面對,與孩子一起動動腦突破困難,面對壓力。

(3)「愛抱怨」OUT→

「孩子的慾望與不滿猶如無底洞,只要稍不順從就愛哭鬧、愛抱怨?」對於事事欲求不滿,易心生厭惡抱怨的小孩,常讓爸媽好不困擾;搞定「愛抱怨」小霸王,父母可以情節輕重,給予機會教育:

〈a〉抱怨可以,但只能一次:「愛抱怨」,在某種程度上,也可算是一種情感抒發,適度抱怨,具有情緒宣洩的功能,但過猶不及,凡事愛抱怨,可就不是件好事了。建議家長可與孩子相互約定,抱怨可以,但只能一次;並適時教育小孩,窮抱怨而不解決,只會浪費時間。

〈b〉適時獎勵,增進動力:光灌輸孩子一堆大道理,儘管正確,但寶貝就是聽不進去。這時父母可與孩子「約法三章」,並視情況給予鼓勵與獎勵,讓孩子嚐點「甜頭」,培養AQ(逆境商數)能力,會讓他更加有動力!

總結 有效提升AQ技巧

如何增強0─3歲孩子對挫折的耐受力,劉玫伶老師建議,有10大指標可協助父母,成功打造堅忍兒:

1.發揮同理心:家長保持同理心,將有助於讓小孩自在地在過錯中學習。

2.有效與孩子溝通並積極聆聽。

3.改變「負面腳本」:試圖將困境賦予另類解釋,是讓子女知道,解決問題還有許多另類辦法。

4.協助小孩型塑自信心。

5.接受小孩本性,協助他們設定切合實際的期望和目標。

6.找出及強化小孩的特長,幫助小孩體驗成功。

7.協助小孩了解「錯誤」是一種可以從中學習的經驗。

8.提供機會讓小孩貢獻所能,展現責任感、同情心及社會良知。

9.教導小孩做決定及解決問題。

10.以提升自律和自制力的方式管教。

看待挫敗,AQ高的人會清楚知道,一時成敗並不能決定一生;從挫敗中尋找優勢,並把它轉化成進步助力,困境常能因此破除。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保持樂觀、轉換心境、勇於接受挑戰,AQ高的人,也能將當下的不幸,變成日後回顧時的「幸虧」喔!


 


生殖器清潔 男女寶寶大不同


「該如何清洗寶寶的私密處?」是許多新手爸媽的一大困擾,一方面擔心過度清潔會弄疼孩子,一方面又怕洗不乾淨而感染疾病;其實,您可以不用那麼緊張!


「該如何清洗寶寶的私密處?」是許多新手爸媽的一大困擾,一方面擔心過度清潔會弄疼孩子,一方面又怕洗不乾淨而感染疾病;其實,您可以不用那麼緊張!本篇傳授父母清潔男女寶寶生殖器官的差異和注意事項,還有介紹男女寶寶生殖器官的異常症狀,讓家長在面對這些尷尬的私密問題不再手足無措!


Boy男生篇

認識男寶寶生殖器官

男寶寶的生殖器官是由陰莖、陰囊以及陰囊內之睪丸、副睪丸和輸精管等幾個部份所構成。陰莖主要是包覆尿道及提供尿液排出的架構,當成年後同時也是精液的通道;男寶寶的睪丸是主要的雄性特徵;而副睪丸和輸精管則是與生殖有關的輔助構造。

正確清潔私密處

男寶寶的外生殖器官肩負泌尿與生殖的雙重功能,此外,因為它接近腸胃道的出口-肛門(其實女寶寶亦然),所以很容易受到腸內細菌的感染,而引起泌尿及生殖系統的損傷,因此,外生殖器官的清潔當然也就相形重要!

清潔要領:

Point1 勤換尿布

勤換尿布是最基本的清潔要領,尤其是當男寶寶排泄糞便時,一定要將附著在陰莖部位的糞便清理乾淨,特別是不能有殘餘的糞便滯留在陰莖的入口處(不論此時小寶寶的包皮是否推得開),以避免因為上行性糞便污染,而導致尿道感染。

Notice~

通常男寶寶的陰莖包皮在幼兒時期不見得容易推開,使得龜頭看不見,父母先不必憂慮,或甚至想要硬推開,如此可能導致撕裂傷,只要沖洗乾淨就是正確的作法。

Point2 用棉花棒輔助清潔

有時候男寶寶的陰莖前端會有白色的結晶物質,此為正常現象,通常在洗澡時用棉質浴巾或清潔的棉花棒小心清理即可;但若是出現含血的分泌物或是膿性物質,則要即刻就醫。

Point3 選擇合適的尿布

男寶寶的外生殖器都是包裹著尿布,容易因為潮溼悶熱,而提高黴菌感染和濕疹、尿布疹的機會;因此尿布選擇合適的尺寸及透氣的材質是首要條件。

Point4 徹底清潔

清潔時一定要注意陰莖及陰囊交界處、腹股溝、會陰部及陰囊下方,檢視這些容易藏污納垢的部份是否都有清洗乾淨;適當的使用不含滑石粉的爽身粉其實是被允許的。

Point5 教導孩子清洗方式

訓練幼兒自己清洗外生殖器官,一般會認為要比訓練如廁的時間還要晚一些,約略要到3~4歲以後,家長可以在與幼兒沐浴的時光,由爸爸跟男孩一同享受親子共浴的樂趣,同時也間接有認識性器官的機會教育,在此時可以教導男孩清潔包皮及龜頭,也讓孩子探索成長的奧秘。

辨識男寶寶外生殖器的異常

男寶寶的外生殖器官一旦出現病灶時,應即刻就醫檢視,以免因延誤就醫而產生嚴重的後遺症,常見的情形有:

1.尿道下裂、上裂

一般尿道開口是位在龜頭的約略正中心位置,如果當出口不在正常位置,就會導致這些疾患,容易尿道感染以及合併泌尿生殖系統的先天性異常,一般發生機率約千分之五到八,必須靠手術才能矯正。

2.陰莖繫帶過緊

如此會導致陰莖呈現彎曲,解尿時會向內噴得整個大腿內側都是,一定要外科矯正,如果成年前沒有矯正,以後會產生勃起障礙。

3.包埋陰莖

通常是發生在較胖的小男生,由於下腹部皮下脂肪肥厚,所以陰莖的實質部份包埋在脂肪中,所以陰莖外觀看起來非常小,如果沒有出現尿液逆流的合併症,一般是可以觀察追蹤的;但是當有逆流的情形產生時,就必須接受包皮手術將陰莖暴露出來。

4.隱睪/睪丸未降

這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一般絕大部分的男嬰應該在出生後兩側的睪丸會下降到陰囊中;但是有些男寶寶的睪丸會較晚才降下,其實最好是6個月前就處理完,以免未降下的睪丸萎縮變性。

5.陰囊水腫/精索水腫

這是相當常見的一種良性現象,通常約4~6個月大時會自動緩解

6.疝氣

這是相當值得注意的一種現象,主要是腹腔與陰囊間的通道未正常關閉,以致有腹腔中的腸子容易墜入腹股溝中,嚴重時甚至會引起腸壞死;家長可以檢查男寶寶在哭泣時,其陰莖與腹股溝間是否會出現明顯的股起現象。

7.異位性直腸-尿道間瘻管

其實很罕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有大便會從男寶寶的尿道口排出,未妥善處理的話可能會導致尿道感染,嚴重甚至有敗血症的危險!


 


Girl女生篇

認識女寶寶生殖器官

女寶寶的外生殖器官是由大陰唇、小陰唇、陰蒂、陰道出口、突出之處女膜以及尿道出口所構成;大陰唇、小陰唇、陰蒂與陰道出口皆屬於生殖系統,而尿道出口則屬泌尿系統。

正確清潔私密處

女寶寶的外生殖器官同時肩負著泌尿及生殖的雙重功能,位置更接近腸胃道的出口-肛門,所以相較於男寶寶,更容易受到細菌的感染,進而引起泌尿及生殖系統的損傷,因此女寶寶外生殖器官的清潔當然也非常重要!女寶寶的清潔要領大致上與男寶寶相同,但同樣有些容易忽略的部份,家長清潔時要特別注意。

清潔要領:

Point1 翻開大陰唇清洗

基本的清潔要領當然也是要勤換尿布,尤其是當有糞便排泄時,一定要將附著在外陰部位的糞便清理乾淨,因為嬰兒時期女寶寶的尿道口是被大陰唇掩蓋住,因此常常容易被忽略。特別是不要有殘餘的糞便留滯在尿道的入口,才可以減少上行性糞便污染,導致尿道感染。清潔時一定要將大陰唇翻開,露出整個尿道口及陰道出口,才可以徹底清潔乾淨,必要時可以準備沖洗器,用溫水沖洗女寶寶的整個外生殖器。

Point2 用棉花棒輔助清潔

通常女寶寶的陰道口前端也會有白色的結晶物質或是白色到略為咖啡色的黏液狀物質分泌出來,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那是因為內分泌的因素,而有俗稱假性月經的症狀;通常在洗澡時用棉質浴巾或清潔的棉花棒小心清理即可;但若出現大量含血的分泌物或是膿性物質,則要即刻就醫。

Notice~

在陰道口會出現粉紅色的凸出物,其實那是突出的處女膜,在嬰兒時期特別明顯,注意在清潔時要小心擦拭以免受傷。

Point3 選擇合適尿布

因為外生殖器都是包裹著尿布,加上嬰兒時期女寶寶的兩片大陰唇彼此相貼住,更容易潮溼悶熱,與男寶寶相比,產生尿布疹、對磨性濕疹或是黴菌感染的機會一定會更高,所以選擇合適的尿布尺寸及透氣的材質是當然的條件。

Point4 使用不含滑石粉的爽身粉

平時清潔時也一定要檢視兩片大陰唇相接處、腹股溝、以及會陰部,適量的使用不含滑石粉的爽身粉其實是被允許的。

Notice~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女嬰的外生殖器官,一定要使用不含滑石粉的爽身粉,因為有證據顯示,幼兒時期使用含滑石粉在女寶寶的外生殖器,日後成年時有較高機率會發生外陰癌,因此不可不慎重選擇!

Point5 教導孩子清洗方式

訓練女孩自己洗外生殖器官,其實要領如同教導男孩一樣。當然我們可以先與幼兒一同沐浴,由媽媽跟女孩一同享受親子共浴的樂趣,同時也間接有性器官認識的機會教育,在此時可以教導女孩清潔外生殖器官的重要性,也讓孩子探索成長的奧秘。

辨識女寶寶外生殖器的異常

通常發生機率較男嬰少,但是當有出現病灶時也應趕快就醫檢查,以下是一些女寶寶外生殖器異常的病症。

1.女嬰雄性化、陰蒂增大

這是因為性腺激素製造的異常,以致女嬰產生過多的雄性激素,也就是俗稱的陰陽人;通常必須經由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鑑定後,再給予治療以及未來的外生殖器官重建。

2.直腸與陰道、前庭、會陰部位之異常瘻管

相當罕見,特徵就是會有糞便從陰道口或是尿道口中排出,一般產前檢查根本無法發覺,唯有靠父母的細心觀察,才有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3.陰道閉鎖或是閉鎖性處女膜

更為罕見,因為未成年前是不會有月經的,因此很難在兒童時期甚至嬰幼兒時期就被診斷出來,唯有當青春期開始有經血要排出時才會出現症狀。

4.陰道惡性胚胎細胞來源之腫瘤

極為罕見,一定發生在女嬰,且因為細胞之惡性度極強,縱使給予開刀或是化學治療,通常預後也不佳;當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上策,因此,就要特別注意在外生殖器官上是否出現不尋常的現象或變異。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愛不覺天涯遠!

 


她十五歲那年,父親死於一場車禍。家裡塌了半邊天,

她的心也完全塌了。

 

從小她就是父親最寵愛的寶貝,可是幸福到此戛然而止。

那個沉悶的夏天,她封閉了自己,幾乎不和任何人說話。

 

她看著母親依然衣著光鮮地上班下班,和別人談笑自如,心就像被針尖一點點地刺了個遍。

 

她不明白,難道父親的離去在母親心裡竟然沒有留下絲毫痕跡?

 

父親去世之後她的生日那天,母親一大早就起來上市場買東西,說要熱熱鬧鬧地給她過生日,並且叮囑她放學後把要好的同學都請到家裡來。

 

晚上,她獨自回來,看到家裡流光溢彩,人聲鼎沸,桌子上還擺著三層的生日蛋糕,上面插著十六支蠟燭。

 

她剛一進門就被一群男人和女人圍了起來,紛紛往她手裡塞禮物,

祝賀她生日快樂。

 

母親在旁邊興奮地介紹,這是趙伯伯,這是許阿姨……母親問:

「怎麼沒帶同學回來啊?我準備了這麼多的菜呢!」

 

這樣熱鬧的場面,讓她不可抑制地想起了父親,突然悲從中來,歇斯底里地喊了一句:「沒有爸爸的生日,我不快樂!」

 

她把手裡的禮物統統摔在地上,又把桌子上的蛋糕砸了個稀爛,留下不知所措的母親和一屋子尷尬的人,頭也不回地跑進自己的房間,把門重重地關上。

 

那天晚上,她半夜起來上廁所的時候,忽然聽到一陣壓抑的哭泣聲。

 

她在母親的房門口站住,房裡的燈還亮著,母親背對著她,

肩膀劇烈地抖動著。

 

這是父親離世後她第一次看到母親哭,她也第一次發現,原來母親的肩膀竟是如此瘦削。她默默地站了一會兒,終於走進去,輕輕地攬住了母親的肩頭。

 

第二天,她起床時發現床頭放著一張字條:

「嬌嬌,爸爸在天上看著我們呢,我們兩個在一起要快樂地活著,他才會開心。愛不覺天涯遠,哪怕是隔著兩重世界。」

 

「有愛不覺天涯遠。」她反覆讀著這七個字,淚如泉湧。

 

她上高三那年,母親因為公司績效不好失業了。

 

母親從舊貨市場買了一輛三輪車,去水果批發市場批些水果回來,

蹬著三輪車到大街小巷叫賣。

 

有一次,她準備回家跟母親要錢買複習資料,走過一個路口時,正好看到母親的三輪車停在那裡,有個人在挑剔蘋果的顏色不好、價格太貴,

母親謙卑地賠著笑臉,不住地說好話,那人還是不依不饒,秤完了非要再添上兩個。

 

母親急了,正爭執的時候,突然有人喊:「警察來了!」母親一驚,錢也不要了, 騎上三輪車就跑。

那條街正在挖暖氣管道,母親沒留神,三輪車便歪進了旁邊新挖的土溝裡。

她看見母親慌忙的爬起來,扶正三輪車,也顧不上撿掉落在地上的蘋果,繼續蹬著車往前飛奔。

 

她跑過去把地上的蘋果撿起來,看著母親瘦得厲害的背影飛快地消失在街角,她突然蹲在地上,淚水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來。

 

母親就是這樣艱難地供她讀完了大學。

她又得到了全額獎學金,要出國深造。

 

臨走的那天晚上,她抱著枕頭來和母親一起睡,母親把所有該叮囑的都叮囑了一遍。

她依偎著母親,一直沉默,到開口說話時,已是淚眼婆娑:「媽,我走了,你怎麼辦?」

母親拍拍她的頭,笑著說:「傻丫頭,有愛不覺天涯遠,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等你回來,買了大房子,接我去享福。」

 

母親輕輕地笑著,可是她的手卻是顫抖的。

 

學成歸來,已是兩年之後。她憑著優異的成績被一家大公司高薪錄用,

還提供了樓房。

 

她把母親接到新家,母親歡天喜地地在陽台上種滿了花,把她的床單被罩都洗了一遍。 有一天夜裡,她聽見母親一直咳嗽,起來去看,母親卻閉著眼睛, 好像睡熟了。

 

第二天,母親說想家了,要回去。

她急了,說:「你要回哪兒去?這就是我們的家啊!」母親執意要回,她無奈,只好送母親回去。母親回家後一直咳嗽,最後竟咳出血來。

送母親去醫院檢查,竟是肺癌晚期。醫生埋怨她:「怎麼這麼晚才送來?」

 

「怎麼這麼晚才送來?」她一遍遍地問自己。

九月的陽光燦爛耀眼,可是她的世界卻失去了顏色。

 

一個月後,母親靜靜地去了。

最後的時刻,母親抓著她的手,嘴唇翕動。

她俯身上前,把耳朵貼在母親的臉上,聽到母親用微弱的聲音說:

「乖 …… 不怕 …… 有愛 ……不覺天涯遠 ……」

 

有愛不覺天涯遠!她跪在母親床前,淚如雨下。

------------------------------

父母愛子女的愛心:



子女愛父母的愛心:



同樣都是「愛心」,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愛心」。

 

父母的愛心,是無所求的愛心,是無因無果的。

子女的愛心,是有所求的愛心,是有因有果的。

 

子女長大,會慢慢體會到父母的愛心。

 

有一天,

子女愛父母的愛心和父母愛子女的愛心,

會疊在一起,

彼此之間沒有代溝,沒有時差,真正成為一家人。

 

但是,

大都是……為時已晚。

 

沒有誰對誰錯,這是人之常。


 

活在當下吧!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要讚美一個女人,通常會由外貌開始,如果外貌無甚特別,才會稱讚其他部分,如果說人的相貌可以分等級,那麼,以女生為例,對不同等級的評論可以如下:

第一級----美
第二級----迷人
第三級----漂亮
第四級----有氣質
第五級----有味道
第六級----可愛
第七級----白白淨淨
第八級----討人喜歡
第九級----耐看
第十級----有獨特風格




 

接下來的就是"以內在美借代為外在美"了
第十一級--------慈眉善目
第十二級--------長得...蠻親切的 !
第十三 級-------長得.......和藹可親!
第十四級--------長得很------愛國
第十五級--------長得很----遵守交通規則


 

接下來是內在美和外在美全無的狀況之下,硬要讚美的話....
第十六級-----長得很安全
第十七級-----長得很整齊
第十八級-----長得正確無誤
第十九級-----長得各就各位
第二十級-----長得一清二楚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戴章皇(中華科技公司執行副總)



近幾年來有很多人大罵教改讓孩子的程度變差,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喪
失云云。教改工程浩大,我不認為可以完全歸責於哪個人或者是哪個
政黨的的錯誤。
坦白說,我非常不同意這種把複雜問題過分簡化的結果。我所想的是
為什麼我們在批評教育官員或者是責怪學校老師時,何不想想我們自
己?我早上出去運動時,都得經過一所國小校門口。
最近也有機會全程參加一場國小運動會。一些發生在周遭的觀察,每
天由家長、學生、老師所共同擔綱演出的「互動記」令我印象深刻。
我可以很確定的是:這些孩子的競爭力的確是斷送在我們大人的手
中,這不是小孩子的錯!
如果大家有空的話,只要找一天到任何一個國小校門口去看看,您有
很大的機會會發現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
 
一、大人充當書僮,幫小孩背書包。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寶貝,所以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有
些人更覺得自己童年時受過不少罪,所以發誓要讓孩子過好日子。校
門口一堆家長或外傭當書僮,為孩子們背著書包與水壺。這個書包真
的重得令孩子無法負擔嗎?背書包上學是小朋友學習為自己的工作
負責的基本功,更是形於外壓力訓練的開始。
我無法想像這些連最基礎的訓練機會都被家長剝奪之後,這個孩子將
來還有何抗壓力可言?
 
二、家長隨意停車,堅持送小孩過馬路。
一般而言,在校門口附近的斑馬線都有導護 家長或 老師負責學生穿
越馬路之安全工作。
家長們「不放心」導護 家長或 老師護送孩子自己過馬路,寧願隨便
把車子一停,不管後面堵車如何嚴重,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門口,甚至
送到教室!此時,孩子扮演的角色是皇帝。
而這個皇帝不是自願的,是家長們自己塑造出來的。
從小學習的「遵守交通規則」在這裡蕩然無存,最糟糕的是在小孩子
與他的同學面前做了最壞的示範。
家長們在埋怨小孩子霸道、不守規矩的同時,怪誰?
家長們應該好好思索,應該很容易有答案。
 
三、孩子目無尊長,家長視若無睹。
我還記得以前上小學時,師長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師長必須要先
行脫帽,然後敬禮 向 老師問好。這項教育並不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禮
貌,也是尊師重道的開始。但是,當我經過校門口時,
 
看到孩子們對於導護老師站在門口,幾乎 都是 老師主動向小朋友打
招呼。有些小朋友至少還禮貌地回應,然而我看到更多的小朋友是面
無表情地走進校園。更令人訝異的是家長似乎也不以為意,這種情形
讓我頗為震驚!
 
四、孩子不願下車,家長苦苦哀求。
校門口擠了一堆轎車,裡面的「小霸王」也許還沒睡醒,或者心情不
好。車門已經打開,但孩子就是不下車。孩子鬧脾氣稀鬆平常,倒也
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家長的現場處理方式就令人大開眼界!說理者有
之,大罵者有之,僵持者有之,最「精采」者莫過於苦苦哀求。
 
爸爸媽媽苦口婆心答應帶他去麥當勞、買他喜歡的玩具,似乎只是希
望他龍心大悅,而不是教育他什麼才是對的。
只要他肯下車,小孩就可以對大人予取予求。這種每天都可以來一次
的機會,將成為孩子「習慣性」要脅家長的籌碼。
 
校門口的戲碼精采,一場國小運動會我在場外欣賞的「劇情」也不遑
多讓。學生表演開始,理應場地清場讓表演能夠順利進行。然而,沒
想到音樂一開始,
 
一大群家長竟然全部衝到表演隊伍當中為他們的寶貝孩子攝影!台
上開始廣播請家長退出,如要攝影請家長蹲下,免得擋住其他來賓。
然而,家長依然我行我素,他家的孩子最重要,其他團體紀律與秩序
蕩然無存。
 
拔河比賽非常激烈,往往得要纏鬥許久才分得出勝負。而在這個運動
會上我看到最不可思議的一幕。女生拔河的某一隊長,在拔河進行了
約莫三十秒鐘,雖然沒有大幅落後,但因為已經出現了繩子移向對方
的徵兆,裁判尚未吹哨子判定勝負,她竟然突然放掉繩子,看著對方
隊伍臉上露出不屑的微笑,讓隊友繼續拚命,他自己袖手旁觀。在三
戰兩勝制中,我連續兩次看到她出現同樣的行為!一個四、五年級的孩子有這樣偏
差的行為,現場沒有人教育他。這是我看過所有運動比賽中,最沒有
運動精神的一幕。
 
孩子們的天賦、聰穎容有高低,學習成績也因而會有差異。但是,這
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教育與學習態度才是孩子未來足以影
響一生的條件。許多家長把「教育」這件事全部丟給學校老師或教育
官員,是多麼的謬誤。在許多人自以為提出「專業教育理念」的同時,
 
我建議或許先想想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即為「教育最大絆腳
石」?孩子的競爭力是否就是斷送在我們手中?
 
教養兒女的金科玉律
已有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強調尊重孩子、鼓勵孩子的新觀念橫掃台
灣,卻被有些人解釋為「少管」或「不管」,以致教出不少「小霸王」、
「蠟筆小新」,和自殘或傷人甚至動輒殺人取人性命的青少年。
 
美國的情況類似台灣,被寵壞的孩子類似惡霸,使得愈來愈多心理及
教育專家發展出更新的教育理論「合理管教」。
 
父母應該以愛為基礎教兒女「紀律」的觀念。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
出,教養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參與不足」以及誤解了「把孩子當朋友
對待」的真義,以為是放他完全自由,以致無法掌握孩子的行為與行蹤。「以孩子為
中心」的理念已成為縱容惡行的藉口,《對孩子期許更高》一書的作者 戴門 教授指出。
其實,教育要兼顧敏感度與嚴格,如果父母有引導、有規範,可以避
免孩子身心出狀況。家庭心理專家蘿絲蒙指出,孩子性格發展期,教
養需要適量維他命N。也就是說,父母要能勇於對孩子說「NO」,孩
子才能學會分辨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
 
綜合專家意見,合理管教,父母有金科玉律:
 
1. 當父母,不是當朋友
當父母第一要事就是不要只想當孩子的朋友,因為「父母」的意義就
是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明白「底線」在哪兒,美國心理學家霍恩指
出,孩子需要的是教導他如何解決問題的「領袖」,而不是只聽他訴
苦哭泣卻束手無策的「朋友」。
 
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也說,孩子需要知道「規矩」是什麼,家裡誰「作
主」,這樣孩子才能有所依循,在「安全」的感覺中成長。所謂「尊
重孩子」並非放任孩子為所欲為,「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也不是不教
他規矩禮貌,否則孩子很容易依人性傾向主張「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
以」,不懂尊重父母、也不會尊重其他人,教育學者魏世台說,她對
「現代父母太常向兒女說抱歉」很不以為然,常見職業婦女7點趕回家向兒女說「抱歉,還沒煮晚飯」,而那些抱
怨媽媽沒早點回家煮飯的孩子都已十歲以上,還在看電視不懂做家
事。
 
2. 及早規範
孩子從小就要管教,如果小時候不給他訂下規矩,長大要管就會遭遇
抗拒,管不動也管不住。管教態度要前後一致,尤其要避免和孩子討
價還價,否則會讓孩子誤以為規矩與原則都有商量餘地,一旦他們有
過這樣「談判」經驗,反而吃定父母,教養當然也成了空談。
 
3. 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愛孩子、教養孩子是要和孩子相處。很多父母過份強調親子相處重
「質」就夠了,與兒女相處只是蜻蜓點水打個照面,但當孩子碰到問
題需要有人和他談談時卻不見父母蹤影。切記問題不等人,相處有品
質不能做為藉口,取代孩子希望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心理學教授史坦
伯格指出,「較常與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一般表現都比較好。」
 
4. 控制電子媒體
研究發現美國2234%的年輕受刑人有意識的模仿從電視看來的犯罪
技巧。事實上,孩子長期受到來自暴力色情的卡通、電視影集、綜藝
節目以至新聞報導等,各種色情、暴力訊息制約,模仿媒體兩性親密
行為,青少年學電視主持人低俗用語,殺人而無悔意的實例屢見不鮮。
 
另一項追蹤12年的研究也發現,大量收視暴力電視節目的人後來犯
罪、攻擊性及對子女嚴懲的傾向較高。「在提供性教育方面,流行文
化代替了父母、宗教與學校的功能,是現代青少年的一大不幸,」史
坦伯格慨道。
 
美國心理學家卡倫主張,父母應該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才
能避免孩子受影響。美國醫學會建議父母除了監督孩子觀看的電視節
目內容,也要將每天觀看的時間限制在2小時內。
 
5. 了解孩子在做什麼
孩子在家無人監護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大人不在,孩子確實容易有偏
差行為,例如在鄰里街坊間打破窗戶或順手牽羊。而即使大人在家,
卻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一樣非常危險,有小學生打色情電話,青少
年上網下載色情圖片,網上交友被誘離家等等,都是家人在家關起門
來做的。但是,如果能先安排好孩子的課後活動,並且善用家人、鄰
居、朋友等後援力量支持,即使雙薪家庭一樣可以放心。
 
6. 不要誤解「維護孩子自尊心」的真義
真正的「肯定個人自尊」,應來自他真的達成某些挑戰,而不是凡事
必讚美。少棒隊員未盡外野職守,即使隊伍拿名次,他仍不能共享光
榮。 戴門 教授認為很多父母動輒把孩子當星星捧上天,使得「維護
孩子自尊」一詞失去真正的意義。美國父親協會宏恩指出,太受保護
的孩子無法自己解決問題。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以致過份呵護孩子,即使孩子沒特
別努力也大聲讚賞,反而使得孩子缺乏從錯誤與挫折中學習如何處理
困難與自己情緒的機會。許多專家認為,孩子需要的是適當的自尊,
否則,一旦承受不住挫折,輕則頹喪憂鬱,重則自傷傷人。
 
憂鬱症年齡層逐漸往青少年移動,自殺成為風潮,是全球父母都應注
意的警訊。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他是一位退休教授,跟老妻過著優游的生活,早上一起爬上小山崗舒展筋骨,下午他料理陽台的花草,又或看看雜誌,妻子則和朋友到咖啡室聊天。他們唯一的女兒,在美國定居。


 


月前一個晚上,朦朧間他感到床墊濕了,是老妻尿床。


他推推她,發覺她已沒有反應。


 


「節哀順變。」不少親戚朋友說。「謝謝關心,我會的。」 他極有禮貌地回答 ,沒失方寸,一派學者風範。 暗地裡,他部署一切。 花草贈給鄰居,向人借的 書籍郵寄送還,然後,走上律師樓立遺囑。全部準備好了。 


在月圓的晚上,銀光薄薄的灑滿一室,他亮起微黃的檯燈,寫下最後的話。 面前,是一瓶藥丸。瓶子上,他看見老妻微笑。就在他打開瓶蓋的時刻,電話響起 。他拿起電話筒,一把熟悉的聲音傳來:「爸爸,我在機場,我好想陪陪你。」 他猛然醒覺。        


 


老教授向我說完他的故事,喝一口香片,緩緩道: 有效防止自殺的東西,不是學術修養,不是心理醫生,不是豐厚財富, 原來是一種簡簡單單的被愛感覺。」


 


因為重要,請多傳一次 :
        1.
這個社會病態報導多,鼓勵人心的少。 
        2.
我們其實是他人豐厚財富的一部分,值得多存一些。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們何須放棄那條魚


 


有一位美國人利用週末帶著九歲的孩子去釣魚,河邊有塊告示牌寫著:「釣魚時間從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止。」一到河邊,父親就提醒孩子要先讀清楚告示牌上的警示文字。


那位孩子很清楚只能垂釣至下午四點。


父子倆從上午十點半開始垂釣,直到下午三點四十七分左右,突然間孩子發現釣竿的末端已彎曲到快要碰觸水面,而且水面下魚餌那端的拉力很強,他大聲喊叫父親過去幫忙,這種情形顯示應該是釣到了一條大魚。


父親一邊協助孩子收線,一邊利用機會教導孩子如何跟大魚搏鬥,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拉、放之後,終於將一條長約65公分 、寬約22公分 、重約七、八斤的大魚釣了起來。


父親雙手緊緊捧著大魚,跟孩子一起欣賞著,孩子顯得非常高興又很得意。不料突然之間,父親看了一眼手錶,收起笑容對孩子正色地說:「親愛的,你看看手錶,現在已經是四點十二分了,按照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正,因此我們必須將這條魚放回河裡去。」


孩子一聽,趕緊看著自己腕上的手錶,證實確是四點十二分,但卻很不以為然地對父親說:「可是我們釣到的時候,還沒到四點啊!這條魚我們應該可以帶回家。」


孩子一面說,同時露出一臉渴望的表情,加上懇求的語氣看著父親,可是父親隨即回答說:「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我們不能違背規定。不論這條魚上鉤的時候是否在四點以前,我們釣上來的時間已經超過四點,就應該要放回去。」


孩子聽了之後,再次對父親要求:「爸爸,就這麼一次啦!我也是第一次釣到這麼大的魚,媽媽一定很高興。這裡又沒有人看到,就讓我帶回家去吧!」


父親斬釘截鐵回答說:「不可以因為沒有人看到就說要帶回去。不要忘記,上帝在看啊!祂知道我們做了什麼。」說著,隨即與孩子捧起那條魚,將它放回河裡去。孩子眼裡含著淚水望著大魚離去,沒有再說一句話,默默跟著父親收拾起釣具回家了。


十多年後,這個孩子成為一位口碑很好的律師。在他的事務所會客廳裡掛著一幅匾額,寫著:「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便是出於那邪惡者。」(出自聖經馬太福音五:37)每個來找他辦案的人,他都要求當事人必須先讀一次這句話,然後對他們說:「若是被我發現你有隱藏案情,或是不誠實,我會立即拒絕為你辯護。因為我無法替不誠實的人伸冤,那會違背我的信仰良知。」


這位律師名叫喬治.漢彌爾頓(George Hamilton),在紐約市執業,他最出名的一句話是:「我從不強辯,只照實說出事實真象,因為上帝知道我所說的每句話。」


這個故事取材自聯合報,我的經驗顯示它不是虛構的。有一回去加拿大西岸的溫哥華島旅遊,當我駐足海邊欣賞美景時,不遠處有幾位青少年正在垂釣,但見一人釣起一隻螃蟹,並未立即收入盛裝魚穫的器皿,而是拿出尺來丈量一番以後,出乎我意料地將螃蟹投回海中。我好奇地走近一探究竟,但見海邊豎立著一塊告示牌,上面寫著:「限釣 十五公分 長度以上的螃蟹!」不問即知,原來剛才釣到螃蟹的那位少年,拿尺為螃蟹量身,發現它的長度不滿 十五公分 ,即自動將螃蟹放生回大海去了。


由上述兩個案例,讓我們見識到西方先進國家人民在生態保育和守法精神上所樹立的典範,展現出他們的教育與公共道德水平,這是我們台灣人遠遠比不上的地方。


如果您是那位釣到大魚的孩子的父親,會要求孩子把魚放回河裡嗎?還是可能會有另外一種情形,因為孩子在學校裡聽到老師的教導,要守法守規,而打算將魚放生之際,您卻反過來告訴孩子:「沒關係,我們是在四點以前釣到的,而且又沒有人看見,這條魚應該是我們的。」以我對台灣人的信心,相信多數父母是會這樣做的。


如果您是喬治.漢彌爾頓律師,會放著找上門的顧客、送上門來的鈔票不賺,而要求他們說誠實話,您自己也自我要求憑良知為他們辯護嗎?這樣做豈不是要放棄大多數業務機會,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去過加拿大溫哥華十餘次,不論天氣冷暖,我都有在那裡晨間散步的習慣,也可以說是掌握在台灣享受不到的一種福氣。散步中,經常碰見一些溜狗的白人,我注意到他們手上大多拿著一個塑膠袋,或是一團舊報紙,遇有狗狗在路旁大便,隨即將糞便用塑膠袋或報紙包起來帶走。與此同時,部分地區人行道旁也設有一些狀似信箱的鐵盒,內置供溜狗人盛裝狗大便用的塑膠袋。有如此重視公德心的國民,加上這般提供良好公共設施的政府,難怪溫哥華在全球公認最適宜人居住的都市中,總是名列前茅。


反觀在台灣,我所經營的幼稚園前後門外的街道旁,幾乎每天都有狗大便必須清掃,而且當我外出撞見正讓狗兒在幼稚園圍牆邊大便的狗主人,這些人竟然都還一幅老神在在的模樣,一點也沒有不好意思的表情,似乎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直到兩個月前,我在幼稚園對面公園外圍人行道快走運動時,親眼目睹一位女士用報紙為她的愛犬檢拾大便,內心一陣莫名的感動與激動,也才為台灣的生活環境有可能更好重拾一點信心回來。


為人父母者,請效法故事中的父親,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身為企業經營者,請效法喬治.漢彌爾頓律師,依循正直的原則從事交易,賺取有道之財。身為上司者,也請效法喬治.漢彌爾頓律師,以身作則教導部屬,不僅學習經營之術,還得修練處世之德。不如此,一個國家的國民道德水準如何提升?一個企業如何長期獲得顧客信賴,並且基於信任而擴大授權,加速事業觸角與經營地盤的擴張?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