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職場與學習成長、管理與行銷 (1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王建煊:父母寵溺 造成尼特族(轉自雅虎新聞)




更新日期:2009/09/22 02:48 林如昕、朱芳瑤、唐鎮宇/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林如昕、朱芳瑤、唐鎮宇/台北報導】


根據學者估計,全台有四十二萬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簡稱NEET),不就業,家裡蹲,監察院長王建煊昨天強調,這是相當嚴肅的社會課題,父母過於溺愛孩子,對雙方都造成傷害,奉勸尼特族的爸媽不要怨天尤人,鼓勵孩子出去工作。


但是為了避免尼特族問題惡化,勞委會宣布擴大辦理「立即上工」計畫,企業雇用初次尋職者,每人每月補助一萬元;這是政府首度將社會新鮮人納入薪資補助範圍。根據統計,今年七月初次尋職者平均失業周期為卅周,較一般平均失業周期廿六.八一周還要高。


王 建煊出任監察院長之前,曾在中國大陸辦學,他說,中國因為一胎化政策,尼特族的問題早就出現,還更嚴重,一家三代六個大人對著一個孩子,把所有的資源全給 這一個命根子,結果孩子長大沒受過挫折,「草莓的厲害!」書還沒念完就要求父母買電梯華廈,「未來主人翁這個鬼樣,國家還有什麼希望?」


王建煊分析,會出現尼特族,追根究底就是父母太過寵溺,存了點錢買了房子,全部留給小孩,「現在有多少年輕人,買房都是靠父母!」年輕人算盤撥一撥,覺得辛苦工作不划算,失去奮鬥目標。


王建煊說,在他們的年代出國唸書只有一張飛機票的錢,「有去無回」,家境好一點,父母會準備一點錢,有個媽媽拿存摺給孩子的時候說,「錢在這,沒出息就拿去用!」結果一家兄弟都很爭氣,沒有人動用一毛錢。


王建煊表示,四十二萬的苦難已經造成,就像水災過後需要復建,除了政府加強職業訓練,增加就業機會,父母心態更要轉換,他估計這四十二萬尼特族,只要願意工作,一定可以找到工作,也許並不如意,但絕對有機會。



-----------------------------------------------------------------------------------------------------------------------

最近公司在徵會計,

因為BOSS不一定在公司,所以要HIROSI面試

HIROSI就發現..........現在求職者對薪資的要求

反而不是「倚老賣老」,經驗多就要求高,

有些年紀稍長的,反倒是對薪資要求不多,只要求工作穩定就好

而相較之下,二十幾歲年輕族群,開出來的期望薪資就有點像獅子大開口

似乎還有絕大多數的社會新鮮人,還是認為博士應該多少、碩士應該多少...........

只是...........學歷固然重要........該有的經驗、能力沒有,還不如先磨練經驗咖實際

沒有週休,不幹

沒有三節獎金,不幹

上班不夠自由,不幹

要打雜整理垃圾,不幹

要兼當BOSS助理,不幹

那HIROSI建議您還是..........找大公司吧

前提是.......... 您必須進的去

還有一種版本是.........履歷寫的漂漂亮亮的,寫的很籠統,但是其實漏洞版出,

要履歷,HIROSI可以寫的比你還漂亮的,到底會不會,一樣一試就知道

親愛的求職者..........我們是營造廠...........工作性質基本上有點像戰場

就算是會計,每個案場都有不同的小包,請款方式也都不同,不清不楚一樣會要你命

您投履歷前,難道沒想過.......會是這樣的情況嗎?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要覺得自己不夠好】余振忠|惠普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


 

這是一種事懼高症。就好像坐在電梯裡,腳踩在15樓,頭被帶到40樓。

別人覺得他們是40樓的人,所以提拔他,但是他們覺得自己是15 樓的人。

 

我在惠普待了16年,在我的管理經驗裡,有很多同事都有這種現象,但他們都非常優秀。

他們的才華洋溢、能力非常強,可是到了關鍵的時刻,你給他重大的升遷機會,他竟然逃掉了。

 

有兩種情形。

第一種是他連試都不試。

通常,我們覺得他很不錯,問他要不要考慮接這個任務;可能是一個業務主管,或是有更大格局的職位。

你看的出來他很高興,很想接下這個位子;但是你又可以看到他很焦慮、不安。

這些人對自己要求很高、能力也很強,結果考慮幾天回來,他說: no

這個答案超過你的預期,你問他為什麼?他說他不ready(還沒準備好)。

 

第二種情形是,他已經去試了,但是碰到一些公開場合中,曝光率比較大的情形,他就退縮了,他會說:「Jeremy (余振忠英文名)你幫我去好不好?」他覺得他不適合這種場合,他不自在。

 

「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經常眉頭深鎖,擔心很多東西,擔心這做不好,那做不好。

你看的出來他覺得壓力很大,沒辦法很自在。平常他都很理性,碰到壓力,整個人就變的情緒化。

比方說,同事間討論一些事,他會比較大聲一點,因而人家覺得他情緒化、不理性。

 

?批??��?負面?�自?�形��?lt;/SPAN>

通常你仔細跟他們談,會發現都是因為他們的self image(自我形象)不夠正面;他們往往認為自己不夠好。可能是過去的經驗讓他們如此,所以萬一他們很成功,他們會覺得,這真的是我嗎?

 

他們有的是從小就很突出,但是家庭環境不好;有的是小時候不突出,但是可能是鄉下長大,所以有一種自卑,但是又很好強,如果你直接挑戰他,他不承認。

 

這樣的人,往往承受壓力的能力比較差,比較不敢冒險。

比較不像一些有自信、安全感較高、自我形象較正面的人。

 

?批極?瑞拳1:欣賞→尊重→信任

通常,我會跟他坐下來聊。吃飯的時候聊一聊他家裡、小時候的事,

有的人是窮苦出身或逆勢中成長,你慢慢能夠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

經過這樣的溝通之後你就有一些很具體的資訊可以幫助他。

 

這時候,你跟他說,「你不是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

通過讓他認知這件事,讓你們雙方都有共識,假如他拒絕承認這件事,那就沒辦法產生共識。

 

要讓他承認,一定要先建立相當高的信任感。這種信任感的兩個前提是欣賞與尊重。

 

「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很需要人欣賞他。

在談話的時候,我會非常明白地讓他瞭解到我欣賞他,我很寶貝這個人才。

他會覺得他從內在被尊重了,當他感到被尊重,下一個就是他感到被信任了。

所以,欣賞,尊重、信任是三種層次。

 

有了欣賞、尊重與信任,你不會對他說,「你會不會覺得你有點自卑?」

自卑是一個有價值判斷的字。你應該說,「你會不會覺得,你沒有給自己打了對的分數?」

 

?批極?瑞拳2:發展正面的自我形象

如果他同意自己有這個缺點,接下來是要幫助發展他的自我形象。

我會把他過去做成功的事拿出來,跟他講:「你看看,這個東西你其實做的很好。」

然後,再找一件過去他退縮的事,跟他說:「那你要不要再重新試試看?」一、兩次之後,你會發現沒有那麼難。

 

愛的智慧

每個人都與生俱來擁有愛人的能力,不管是愛我們的父母、手足、朋友或是子女;但是,我們常常用互相傷害的方式去表達愛。如果今天你的孩子感冒發燒了,有百分之八十的父母一定會忍不住生氣的說:「你看吧!我老早就告訴過你了!

每次叫你穿外套就是講不聽,寒流來還吵著要吃冰,現在咳嗽流鼻水了吧!

你以為看醫生很好玩是不是?下次再這樣試試看!」

 

雖然是出自心疼和焦急,但是聽在孩子的耳中,卻是何其的冷酷無情!

於是不禮貌的頂嘴出現,因此而爆發一些不必要的家庭紛爭。

父母覺得孩子簡直是頑劣難馴,孩子認為父母實在不可理喻,雙方都是滿腹委屈。

很多父母都會感嘆:我都是為他好啊!

 

為什麼孩子永遠不了解父母的苦心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我們並沒有讓孩子接收到我們發自內心愛的訊息。請仔細回想每天的親子溝通,是不是充滿了命令和指責?

是不是很少有鼓勵和讚美?甚至於是不是根本只有上對下的指揮?

我們「聽」孩子說話嗎?曾經和他分享生活中的喜悅嗎?

我們口口聲聲批評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感激父母的愛;

但我們卻幾乎每天都在使用錯誤的表達方式,造成彼此的誤解和衝突,這樣不是很矛盾嗎?當我們在抱怨小孩對我們不好或不禮貌時,是否也靜下心來反思:我們平時是用什麼態度和什麼語言來和他們溝通?

 

就從自己做起吧!試著以真誠委婉的方式,正確的表達你的真正感受,你將發現,經營和諧溫馨的親子關係,其實一點都不難!

 

快樂處方

前陣子去加拿大,跟一位從小一塊長大的好友連絡上。

一提起這個寶貝朋友,就不由得令人開心起來,因為自小到大她都很懂得過日子,跟她在一塊兒總是趣味不斷、笑聲不絕。這回打電話邀她出遊,沒料到她笑著說:「今天是我的睡衣日,得穿睡衣在家閒晃,改天吧!」

 

睡衣日?誰規定的?「我自己啊!」她說,「不但如此,我還有不開車日、不戴錶日等等的個人節日。」

這下我突然了解到,這個人緣極好、EQ 極佳的朋友為什麼能活得這有勁了,原來她平常就很懂得做「 EQ 環保」。

 

只要平時 EQ 環保做得踏實,心情就很難因外界風浪而變得混濁。

以下就給你幾個建議,一起著手做好 EQ 環保吧 !

 

@學過「自我創意日」:

學學前述的 EQ 高手,幫自己一成不變的繁忙生活訂出一些創意日。

例如:「不看電視日」,「不開伙日」等等。自訂創意,不但不會變枯燥,更能找回掌控的快感。

 

@慎選電視節目:

過多腥色煽情的電視節目及新聞報導會對心情造成負面的影響,該採取主動,

更積極的選擇電視螢光幕上的畫面,以捍衛自己及家人的 EQ

 

@每天「358 快樂處方」:

一天三次,一次八分鐘,請你每天停下來,服用快樂處方。內容可以是聽音樂,做動腦散步,在辦公室門口貼上有趣的格言、漫畫,或閉目冥想等。別忘了每天做,效果保證令人大吃一驚。

 

@懷著希望入睡:

睡前的最後一個情緒很重要,請看本振奮人心的書,懷著希望入睡,才能善加利用夢境的潛能,為第二天打下良好的基礎。

EQ 常環保,心情不易倒,加油囉!

 

《摘自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月刊》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覺得自己不夠好】余振忠|惠普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


 

這是一種事懼高症。就好像坐在電梯裡,腳踩在15樓,頭被帶到40樓。

別人覺得他們是40樓的人,所以提拔他,但是他們覺得自己是15 樓的人。

 

我在惠普待了16年,在我的管理經驗裡,有很多同事都有這種現象,但他們都非常優秀。

他們的才華洋溢、能力非常強,可是到了關鍵的時刻,你給他重大的升遷機會,他竟然逃掉了。

 

有兩種情形。

第一種是他連試都不試。

通常,我們覺得他很不錯,問他要不要考慮接這個任務;可能是一個業務主管,或是有更大格局的職位。

你看的出來他很高興,很想接下這個位子;但是你又可以看到他很焦慮、不安。

這些人對自己要求很高、能力也很強,結果考慮幾天回來,他說: no

這個答案超過你的預期,你問他為什麼?他說他不ready(還沒準備好)。

 

第二種情形是,他已經去試了,但是碰到一些公開場合中,曝光率比較大的情形,他就退縮了,他會說:「Jeremy (余振忠英文名)你幫我去好不好?」他覺得他不適合這種場合,他不自在。

 

「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經常眉頭深鎖,擔心很多東西,擔心這做不好,那做不好。

你看的出來他覺得壓力很大,沒辦法很自在。平常他都很理性,碰到壓力,整個人就變的情緒化。

比方說,同事間討論一些事,他會比較大聲一點,因而人家覺得他情緒化、不理性。

 

?批??��?負面?�自?�形��?lt;/SPAN>

通常你仔細跟他們談,會發現都是因為他們的self image(自我形象)不夠正面;他們往往認為自己不夠好。可能是過去的經驗讓他們如此,所以萬一他們很成功,他們會覺得,這真的是我嗎?

 

他們有的是從小就很突出,但是家庭環境不好;有的是小時候不突出,但是可能是鄉下長大,所以有一種自卑,但是又很好強,如果你直接挑戰他,他不承認。

 

這樣的人,往往承受壓力的能力比較差,比較不敢冒險。

比較不像一些有自信、安全感較高、自我形象較正面的人。

 

?批極?瑞拳1:欣賞→尊重→信任

通常,我會跟他坐下來聊。吃飯的時候聊一聊他家裡、小時候的事,

有的人是窮苦出身或逆勢中成長,你慢慢能夠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

經過這樣的溝通之後你就有一些很具體的資訊可以幫助他。

 

這時候,你跟他說,「你不是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

通過讓他認知這件事,讓你們雙方都有共識,假如他拒絕承認這件事,那就沒辦法產生共識。

 

要讓他承認,一定要先建立相當高的信任感。這種信任感的兩個前提是欣賞與尊重。

 

「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很需要人欣賞他。

在談話的時候,我會非常明白地讓他瞭解到我欣賞他,我很寶貝這個人才。

他會覺得他從內在被尊重了,當他感到被尊重,下一個就是他感到被信任了。

所以,欣賞,尊重、信任是三種層次。

 

有了欣賞、尊重與信任,你不會對他說,「你會不會覺得你有點自卑?」

自卑是一個有價值判斷的字。你應該說,「你會不會覺得,你沒有給自己打了對的分數?」

 

?批極?瑞拳2:發展正面的自我形象

如果他同意自己有這個缺點,接下來是要幫助發展他的自我形象。

我會把他過去做成功的事拿出來,跟他講:「你看看,這個東西你其實做的很好。」

然後,再找一件過去他退縮的事,跟他說:「那你要不要再重新試試看?」一、兩次之後,你會發現沒有那麼難。

 

愛的智慧

每個人都與生俱來擁有愛人的能力,不管是愛我們的父母、手足、朋友或是子女;但是,我們常常用互相傷害的方式去表達愛。如果今天你的孩子感冒發燒了,有百分之八十的父母一定會忍不住生氣的說:「你看吧!我老早就告訴過你了!

每次叫你穿外套就是講不聽,寒流來還吵著要吃冰,現在咳嗽流鼻水了吧!

你以為看醫生很好玩是不是?下次再這樣試試看!」

 

雖然是出自心疼和焦急,但是聽在孩子的耳中,卻是何其的冷酷無情!

於是不禮貌的頂嘴出現,因此而爆發一些不必要的家庭紛爭。

父母覺得孩子簡直是頑劣難馴,孩子認為父母實在不可理喻,雙方都是滿腹委屈。

很多父母都會感嘆:我都是為他好啊!

 

為什麼孩子永遠不了解父母的苦心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我們並沒有讓孩子接收到我們發自內心愛的訊息。請仔細回想每天的親子溝通,是不是充滿了命令和指責?

是不是很少有鼓勵和讚美?甚至於是不是根本只有上對下的指揮?

我們「聽」孩子說話嗎?曾經和他分享生活中的喜悅嗎?

我們口口聲聲批評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感激父母的愛;

但我們卻幾乎每天都在使用錯誤的表達方式,造成彼此的誤解和衝突,這樣不是很矛盾嗎?當我們在抱怨小孩對我們不好或不禮貌時,是否也靜下心來反思:我們平時是用什麼態度和什麼語言來和他們溝通?

 

就從自己做起吧!試著以真誠委婉的方式,正確的表達你的真正感受,你將發現,經營和諧溫馨的親子關係,其實一點都不難!

 

快樂處方

前陣子去加拿大,跟一位從小一塊長大的好友連絡上。

一提起這個寶貝朋友,就不由得令人開心起來,因為自小到大她都很懂得過日子,跟她在一塊兒總是趣味不斷、笑聲不絕。這回打電話邀她出遊,沒料到她笑著說:「今天是我的睡衣日,得穿睡衣在家閒晃,改天吧!」

 

睡衣日?誰規定的?「我自己啊!」她說,「不但如此,我還有不開車日、不戴錶日等等的個人節日。」

這下我突然了解到,這個人緣極好、EQ 極佳的朋友為什麼能活得這有勁了,原來她平常就很懂得做「 EQ 環保」。

 

只要平時 EQ 環保做得踏實,心情就很難因外界風浪而變得混濁。

以下就給你幾個建議,一起著手做好 EQ 環保吧 !

 

@學過「自我創意日」:

學學前述的 EQ 高手,幫自己一成不變的繁忙生活訂出一些創意日。

例如:「不看電視日」,「不開伙日」等等。自訂創意,不但不會變枯燥,更能找回掌控的快感。

 

@慎選電視節目:

過多腥色煽情的電視節目及新聞報導會對心情造成負面的影響,該採取主動,

更積極的選擇電視螢光幕上的畫面,以捍衛自己及家人的 EQ

 

@每天「358 快樂處方」:

一天三次,一次八分鐘,請你每天停下來,服用快樂處方。內容可以是聽音樂,做動腦散步,在辦公室門口貼上有趣的格言、漫畫,或閉目冥想等。別忘了每天做,效果保證令人大吃一驚。

 

@懷著希望入睡:

睡前的最後一個情緒很重要,請看本振奮人心的書,懷著希望入睡,才能善加利用夢境的潛能,為第二天打下良好的基礎。

EQ 常環保,心情不易倒,加油囉!

 

《摘自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月刊》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業市場逐漸出現工作貧窮問題!受到臨時性的工作者人數激增,使得現在低薪資、工作不穩定的上班族越來越多,薪資M型化的趨勢顯著,身處左端的上班族,在工作貧窮問題蔓延之際,如果未提前計劃自己的退休大計,將來年紀大後,恐成為向子女拿取生活費的伸手牌老人。

根據主計處統計,國內上班族的平均薪資水準跌幅,再創歷史新高。今(98)年一至五月,每人每月平均薪資只剩下45,692,較去年同期大減3,629降幅為7.4%,且預期在產業景氣未見強勁復甦下,薪資短時間恐難有起色。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表示,比起前幾個月,失業率惡化速度雖然較為緩慢,不過就業市場出現許多非典型就業勞動人口,也就是臨時性的工作者,低薪資、工作狀況不穩定,恐將造成工作貧窮問題,讓上班族的薪資M型化更加嚴重。

 

林由敏強調,在這種趨勢下,M型左端的上班族更應關注自己的退休理財計劃,除了依靠企業提繳的勞工退休金、勞保年金或是國民年金,自己更須提早儲蓄養老金。

尤其勞工退休金、勞保年金都與上班族薪資連動,一旦上班族平均薪資下滑,除了荷包縮水之外,接連影響勞工退休金、勞保年金的計算基礎,上班族不能再只依賴政府提供的退休金。

目前國內45歲至64歲中高齡民眾,只有67.1%自認為已經規劃好未來退休後固定的經濟來源,高達190萬餘人,還沒有規劃退休後的經濟來源,恐怕衍生成社會問題。

林由敏提醒,相較於逐漸邁入退休潮的銀髮族,出生於戰後嬰兒潮的準退休族,歷經全球經濟長期擴張時代,在工作期間自然累積較多的資產,面對退休自然有較多的銀彈。

反觀目前還在職場的上班族,受到產業景氣動盪的衝擊,職場環境瞬息多變,在工作不穩定、荷包縮水的狀況下,較難累積退休金,因此勢必得提早進行,藉由每月提繳一部份的金額,在勞工退休金的自願提繳機制,或是定期定期投資基金,才能利用時間的複利威力,豐厚養老本。

資料來源    卡優新聞網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有的人都是在做業務 您知道嗎!? 因為 您都要行銷 您自己。。。



分享~我不想當業務



時代快速的變遷,社會不斷的進步,但我們下一代的競爭力,卻沒有以等比的方式成長,留在他們


身上的,盡是一些令你嗤之以鼻的想法、錯誤的價值觀、好逸惡勞的態度跟不勞而獲的念頭。



多年前有一位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到台南來應徵高雄『業務助理』的工作,一坐下來,我還沒


問她問題,她倒是先問了我四個問題:


1.請問你們是否有『勞、健保』?


2.請問你們是否有『週休二日及三節獎金』?


3.請問你們是否可以『準時下班』,原因是她晚上都要陪男朋友 …


4.我不要做業務喔! 還有如果薪資低於30,000元,我就不考慮了!



這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滿腦子想的都是企業可以提供什麼福利,完全不在乎自己可以拿什麼來『換』!



這樣的態度,令我感到相當悲哀。



我好奇地問她:你真的準備好要出來工作了嗎?


她說:是阿,不然我幹麻來面試!


我又問:你可以談談你的專長嗎?


她回答說:我很會唱歌喔! 我的個性很好!


我再問:還有其他的專長嗎? 或是你的人格特質是什麼?


她回答說:只要不要當業務,一般行政工作,接接電話、打打電腦,我都可以阿!


我又問:為什麼你那麼討厭業務工作,你知道什麼是『業務』嗎? 你曾經做過嗎?



她回答說:沒做過阿! 只是當業務要跑外面,皮膚會曬黑,而且我討厭推銷東西!


我再問:你知道"你現在就在當一個業務~如何推銷你自己?"


她回答說:才不是勒,我是來面試的!



不知道你是否也跟我有同樣的衝動,想要拿個榔頭從她的腦袋狠狠地敲下去。但...就某種層面來說,你跟她一樣,不想做業務,對嗎?



如果你跟她一樣討厭業務工作,那很抱歉,我必須很鄭重的告訴你,請你豎起耳朵聽清楚了:全世界,每一個人都在做業務,上至總統,下至農夫,無一能倖免,怕的是你不知道而已!



既然說到『業務』,就來跟大家談談,到底什麼是業務? 在此我們先定義一下,什麼是『業務』?


只要最終達到『成交』,或有『交換行為』,都叫做業務(這是終極目的)在古代沒有業務這個名詞,但有四個字,詮釋的恰到好處~『以物易物』。365行,行行都是業務:



總統,超級業務員


每到選舉時,他就會一天到晚兜售他的政見,希望你可以把神聖的一票投給他。



慈濟,超級業務員


銷售的是思想、信仰。



老師,超級業務員


販賣他的專業知識、學識,換取報酬。



醫生,超級業務員


銷售他的醫術、專業,換取報酬。



漁夫,中級業務員


靠著他捕魚的技術,換取金錢。



農夫,中級業務員


費盡千辛萬苦種的稻,所為何來? 當然是賣給你我囉! 不然自己吃嗎? 就算給自己,也是得用自己的勞力、時間去換取,始終還是個業務。



客服人員,也是業務員


銷售你的專業、你的服務,換取一份糊口的薪資,讓你可以生活下去。



公車司機,一般業務員


銷售你開車的技術、你的時間,換取金錢。



樹木吸人類吐出的二氧化碳,是它賴以生存的必要成分,而我們與它交換最需要的氧氣。



因此不要再對 業務 有任何的曲解與不敬,沒有了業務的行為,世界將無法轉動,任何物種也都


無法生存,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彼此賴以生存的對象,我們都在交換彼此的需要。



一個助理、工程師、行政、財務 …
不論任何一個工作,都是業務﹔如果你沒有任何『產值』,沒有拿點東西來與企業『交換』,是


不會有人願意給你酬勞的,同時還必須了解,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捨棄業務行為。。。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企業破產率飆升,倒閉家數將暴增三五%,全球經濟環境就像「企業墳場」。即使是不可一世的世界級巨人,也難逃傾頹命運。雷曼兄弟、美林銀行、AIG、通用汽車……一一倒下。百年才長成的業界巨人,不過兩年,灰飛煙滅。怎樣知道自己在衰敗?管理大師柯林斯花了五年深入研究十一家大企業衰敗的案例,歸納出企業衰敗的五大階段。
  
第一階段:驕傲自滿、停止學習
柯林斯直言,很多成功企業往往誤以為會成功,是因為自己很厲害。卻忘了,此時的成功可能只是大環境或運氣幫了忙。華碩前年底推出破壞式創新產品Eee PC,在市場大放異彩,被美國《BusinessWeek》票選為年度最熱門科技產品之一,創辦人施崇棠還受邀前往哈佛商學院分享成功經驗。去年第四季,華碩出其不意碰上公司創辦十九年來首度虧損,損失將近三十億台幣,一手開發的小筆電市場、霸主頭銜也拱手讓給宏碁。鑽研台灣科技產業的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湧分析,成功企業通常會陷入成功慣性:即使外在環境改變,仍一再重複過去成功的模式。以優異研發能力起家、成功的華碩,就是一個典型。
  
第二階段:缺乏自律、盲目擴張

大公司光環黯淡的主因,並非他們滿足現狀、不願創新,而是過度擴張。在台灣商業史上,威盛電子是眾多因過度擴張而飽嘗苦果的企業之一。一九九九年,獨霸全球晶片市場的英特爾,大意犯下一連串錯誤,威盛趁勢推出PC 133晶片組,橫掃四成市場佔有率,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晶片組製造商。一炮而紅的威盛,順勢擴張,將觸角延伸到手機、光儲存、網路晶片等事業,員工人數瞬間增加三倍。好景不常,侵權、竊取商業機密官司接踵而來,威盛連續兩年共虧損六十六億台幣,從此盛況難再。今年五月,威盛被打入全額交割股。
 
第三階段:無視危機、輕視風險

企業領導人一定要誠實面對,並時刻注意三組數字——毛利、流動比率和負債淨值比,才能覺察自己是否已進入導致衰敗的第三階段。任何一組數字出問題,都意味即將有風暴產生。柯林斯團隊研究的十一家殞落大企業中,在掉進第四階段之前,毛利、流動比、負債淨值比,至少有一項顯現負面訊號。天喜旅行社就是因為疏忽財報警訊,去年底日幣巨幅升值,匯損讓郭正利慘賠一億。今年五月,天喜跳票,觀光局勒令停業,員工人數從兩年前五百四十人,縮編到現在僅有五十二人。天喜的衰敗,並不在於產品出了問題,而是太輕忽財務報表。過去二十年,創辦人郭正利從不看財務報表,在公司賺錢時,也從不曾找財務專家做財務規劃,只是把現金全部投資在房地產,「手上沒現金,一需要週轉,就出了問題,」郭正利坦言。
 
第四階段:盲目拯救、亂抓浮木

二○○五年,明基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希望借此一舉將BenQ品牌推上國際。一年下來,明基帳面虧損三六七億台幣,銀行負債從二六五億驟增到四二○億,公司市值下跌四○%。董事長李焜耀痛苦但明快地決定,不再投資西門子。明基退守代工市場,曇花一現的品牌夢,宣告結束。一位管理學者分析,明基太過自信,相信自己的研發與設計能力。但是,明碁的產品品質與國際管理能力,都趕不上公司擴張速度。為了打品牌,明基抓到的「救星」,就是併購。最後證明,這個救星不但沒有救起明基品牌,甚至回過頭重創明基的經營根基。
  
第五階段:無足輕重、走向衰敗

宏碁是台灣企業由第五階段反敗為勝的經典代表。八○年代末期,為了進入美國市場,宏碁展開一連串併購。併購不但徹底失敗,更讓宏碁元氣大傷。三十年內,宏碁從一家岌岌可危的本土電腦廠商,搖身一變為年營收七千億台幣、全球第二大筆記型電腦廠商。四年前被施振榮聘任為標竿學院院長的朱博湧透露,宏碁是跌到第五階段,才徹底改變思惟。不再迷信過去成功的垂直整合模式,將所有重資產的事業(代工)切割出去,只留下成長最快的輕資產(品牌)。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親愛的朋友們「沒有無聊的工作,不過是面對工作的態度讓工作變得有趣或無聊。」
態度 決定我們的高度,而高度不是指我們職位的高低,而是在自己心中的高低,大家要當自己心中的總裁喔!

人山人海的停車場

這是我尚未找到夢想時遇到的事。當時工作還算順利,但就是不確定自己為何工作,不管做什麼事都有氣無力的、
提不起勁來。當時我的事務所位於新宿,距事務所100公尺左右有一座停車場,我一向把車子停在那裡。

那座停車場的管理員是一位剛滿60歲的老先生,每天都精神奕奕、開朗待人。工作時總是動作迅速、手法俐落,完全看不出他已經60歲了。我每天都會遇見這位管理員,他也都會笑容滿面的跟我打招呼。

「早!今天又是一個晴朗的好日子啊。」
聽說他以前在大企業上班,退休之後,純粹是因為住在附近,才開始擔任停車場管理員。
某天早上,開車前往公司的路上突然下起雨,我才想起自己沒帶雨傘。抵達停車場的時候,外頭已經變成傾盆大雨。

 

我下不了車,正想著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只見管理員老先生跑了過來。我把車窗搖下一個小縫,以免大雨噴進車內。

「你忘了帶傘吧?因為剛剛才開始下雨……喏,這把借你。」  他說完,把手裡的雨傘遞給我。
把自己的雨傘借給客人,自己淋雨回家也無所謂——一般人很難有這種想法,他卻不以為意的遞出雨傘,我不禁欽佩
起他那種寬大的胸襟。老先生向來如此,總是先替客人著想。
 
或許由於地點好,那座停車場經常一位難求。沒有車位的時候,管理員就會在停車場前面架起寫著「客滿」字樣的大型看板,並且在入口拉上繩子,防止車輛進入。除了老先生之外,其他還有3、4個管理員,輪班管理停車場。其他的管理員值班的時候,一遇到客滿,他們架好看板、拉好繩子之後,就窩在狹窄的管理室裡看漫畫、獨自下圍棋打發時間。

可是,老先生跟其他管理員完全不同。每次客滿的時候,他就會站在停車場的繩子外側,一臉抱歉的對想要進來停車的駕駛人鞠躬道歉。「車位滿了,對不起……」其中也有駕駛人會對他吐苦水。「好不容易才找到停車場,沒位子真是傷腦筋啊。」

「真的很抱歉……」


而且他一定深深的低著白髮稀疏的頭鞠躬,直到看不見對方的車子為止。由於附近沒有其他停車場,白天常常客滿,
老先生就必須整天站在停車場前忍受各種抱怨和謾罵,不停致歉,無論下雨颳風都是如此。

每次看見老先生的身影,我就忍不住想:「就算做到這種地步,薪水還不是跟其他管理員一樣……」
就在某一天,我一如往常在停車場停車時,老先生帶著一股異於平時的氛圍,面無表情的走來。然後,有些神色落寞的對我說:
「其實……我就做到這星期了……」  「咦!為什麼呢?」  我驚訝的問道。
「我太太得了肺病,所以打算兩人到空氣清新的鄉下養老。謝謝你的照顧……」 他說完,對我深深一鞠躬。


 「啊~~太可惜了……可是,受照顧的人是我才對。」  我感到一股難以言喻的寂寞。

就在老先生值班的最後一天。為了聊表感謝之意,我決定帶禮物給他。抵達停車場的時候,一幅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象映入眼簾。

管理室那間狹窄的組合屋有一扇小窗戶,此刻卻完全看不見室內,因為裡面堆滿了色彩繽紛的美麗花束。不只如此,管理室門旁
邊的禮物堆得幾乎有1公尺高,而且足足有兩排。大量花束和五顏六色的包裝紙,讓原本死氣沉沉的組合屋綻放出猶如童話國度的光輝。人山人海的停車場裡,道謝聲不絕於耳。
 「謝謝大叔常常借我雨傘!」
 「那次多虧大叔替我搬那麼重的行李!」
 「大叔讓我曉得打招呼的重要性!」
那群人圍繞的對象,不用說便是老先生。接著,大家輪流和老先生合影留念。拍完照,再和老先生握手、致謝,甚至有人拿手帕捂
著淚眼。老先生手裡抱著大量感謝信,仔細端詳每一個人,彷彿在確認記憶似的頻頻頷首。
上班的最後一天,由身邊的人告訴自己,迄今是以何種態度面對工作。這時獲得的最佳禮物,就是從人際關係中激盪出的感動。過去
的所有痛苦和辛酸,都在那一瞬間化為感謝的話語,讓人實際體會活著的美好。
我也排在隊伍的最後,等待和老先生說話的機會。
「大叔,抱歉要增加你的行李了,這是一點小禮物。」
「哪兒的話,實在不好意思……你太客氣了,真的很抱歉。」
「我真的很感謝大叔。多虧有大叔,我每天早上才能以愉快的心情展開工作,實在很捨不得大叔離開。」
「不不不,我哪有什麼功勞?我能做的就只有打招呼和道歉而已,一點長處也沒有……真要說的話,我只是一直告訴自己要樂在眼前的工作。」
「我終於找到自己的夢想了!我要當停車場管理員。」
我當時真的這麼想。蔬果店也好、書店也好、乾洗店也好,總之我什麼工作都想嘗試。關於工作是否有趣這個問題,假使只期待工作的
實際內容,多半要大失所望。因為既沒有有趣的工作,也沒有無聊的工作。「沒有無聊的工作,不過是面對工作的態度讓工作變得有趣或無聊。」

這就是我從管理員老先生身上學到的事情。


人山人海的停車場 ──三個故事改變你的職場人生
作者:福島正伸
譯者:常純敏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24日
語言:繁體中文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銷新觀點:那一夜,你「戴爾」了嗎?






前一陣子,戴爾在網路上連續出現標錯價的大烏龍,那一夜,你「戴爾」了嗎?據了解,有許多網友趁著標錯價時瘋狂下標,但事後戴爾卻拒絕按照錯標價出貨,只酌量發給下標網友折價券,使得一大票網友深感不爽,輿論大加撻伐,消基會甚至聲稱將替消費者提起集體訴訟,戴爾的企業形象也因而受到了重創。針對這樣一個重大「事件」,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討論:

1.拙劣的危機處理手法
這件烏龍事件發生後,戴爾公司出面指出,這只是標價上的錯誤而已,並非一個「危機事件」,或許有人會感到納悶,那究竟怎樣才稱得上是「危機」呢?根據拙著行銷管理(再版)一書指出,危機(crisis)係指「對組織的名譽、獲利、生存及成長已經或有可能造成威脅或危害的事件」,眼見此事件已鬧得滿城風雨、路人皆知,並對戴爾的名譽造成重大傷害,當然屬於應該迅速、妥善處理的危機,在其中,基本操作原則是高階主管應該盡可能地在事發24小時內迅速出面公開道歉、說明事件發生的原委、賠償的原則與方案,以及預防危機再次發生所採取的矯正性措施等,並對相關利害關係人展開危機溝通與善意的雙向互動,以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這件事順利落幕,但戴爾的處理既不迅速,也不妥善,使得整個危機事件從「單元劇」演變成歹係拖棚的「連續劇」,不斷地被網友、消基會,以及媒體等利害關係人追著跑,並引發軒然大波。

或許該公司真地認為這並不算是一個「危機」,所以就掉以輕心,但事實始終是事實,不是該公司片面聲稱這不是一個危機,它就變成不是一個危機,更重要的是,在危機發生期間,所有的注目焦點都集中在戴爾身上,大家都想看看這麼一個以網路購物起家的國際PC大廠,究竟會如何處理這個危機,孰料,結果卻是荒腔走板,令外界一片譁然。

或許對於戴爾而言,台灣只不過是彈丸之地,所以,台灣分公司在全球總部的地位與說話的份量可能不會太高,再加上專業分工、公司規模龐大、部門眾多等因素的交錯影響,使得第一次出錯時,光是內部協調就要很誇張地花掉七天的寶貴時間,顯示戴爾缺乏危機處理的SOP。更誇張的是,經過漫長的七天所端出來的方案卻是令人感到十足缺乏誠意的內容,這種怠慢(或傲慢)在先,沒誠意在後的作法,難怪把鄉民們惹得七竅生煙,有人還到警局執意要對戴爾提告,問題是,戴爾的高階主管還大言不慚地在媒體上聲稱,在這個事件上,戴爾已經展現出最大的誠意了,問題在於,誠意夠不夠,是由消費者說了算,而不是戴爾說了算,眼見鄉民們群情激憤、罵聲連連,就可以知道戴爾的處理夠不夠誠意了。

2.拙劣的服務補救
如果我們將此烏龍事件視為「服務瑕疵」,那麼,戴爾在服務補救(service recovery)上顯然也做得不夠完善,根據再版的「行銷管理」一書,服務補救係指「在服務出錯之後,企業所採取一系列補救努力,以期能有效彌補過錯,並挽回顧客的心」,因此,服務補救的重點在於盡一切的努力與最大的誠意彌補過失,並以挽回消費者的心為最主要的考量,但顯然戴爾在處理此事的基本原則並非如此。

戴爾犯錯在前(標錯價),拒絕承認訂單在後,不論消費者在其中是否有貪小便宜之嫌,但錯誤的源頭始終是來自戴爾,光是這一點,戴爾就有責任提出一個讓消費者可以接受的賠償方案。況且,在服務出錯時,顧客會因為被惹毛而變得比平常更難伺候,不容易以小恩小惠博取其歡心,服務補救的基本操作法則告訴我們,愈是在服務出錯的異常狀態,愈是要祭出非常的手段,才有可能讓顧客充分感受到企業的誠意,進而挽回顧客的心,戴爾企圖以小恩小惠收買人心,不僅低估了鄉民不滿與憤怒的程度,也低估了鄉民們的串連速度與影響力。

在整個服務補救的過程裡,鄉民們對戴爾多所抱怨,並對結果大失所望,其實,鄉民們只是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不要有大小眼或差別待遇,並期待結果公平、程序公平,以及互動公平等公平的對待。然則,戴爾顯然讓鄉民們失望了,在整個服務補救與抱怨處理的過程裡,這樣的公平法則顯然並沒有被有效落實。其實,這樣的標錯價事件以前在其他地方並不是沒發生過,即使是戴爾本身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案例,所以,處理的方式其實是有過往的案例可以參照,但台灣戴爾捨這些案例於不顧,逕自提出「自認為很有誠意、但卻被鄉民們罵到翻」的賠償方案,在其中,有人就把戴爾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出現標錯價事件的處理模式與台灣比較,並認為戴爾厚此而薄彼,這種大小眼的處理方式,也是讓鄉民們很不爽的主因之一。


3.低估企業形象的重要性
所有人都知道,企業形象很重要,但究竟有多重要,就不容易具體回答了。很多人都知道,企業形象很值錢,但企業形象究竟值多少錢?這個問題恐怕更不容易回答,但此次烏龍事件就跟這個問題有關。

問題是,知道企業形象很重要是一回事,碰到企業形象與盈虧抉擇的關鍵時刻時,則可能又是另一回事。根據戴爾的說法,如果第一次標錯價的訂單通通照價出貨,公司預估將虧損十億台幣左右,面對著這個潛在的「龐大損失」,戴爾顯然猶豫了,即使知道不認帳會引來大量的質疑與反彈,即使知道不認帳會讓企業形象受損,但最後還是選擇不認帳,並提出讓人覺得不痛不癢的賠償方案應付了事,顯然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裡,戴爾選擇了屈服於帳面虧損的壓力,而任由它的企業形象受損,或許它認為消費者總是健忘的,也或許它低估了企業形象的重要性,所以才會甘冒大不諱地翻臉不認帳,即使為千夫所指,也是義無反顧地「千萬人吾往矣」。

其實,一般人也不是非要逼著戴爾一定要打落牙齒和血吞,只是,人無信不立,身為國際級的大企業,就算不一肩承擔,也該大氣地提出一套合情合理的賠償方案,而不是小鼻子小眼睛地與消費者斤斤計較,畢竟,企業是要長期經營的,這樣的處置方式或許可以讓戴爾在短期的實體帳面上少虧一點,但卻深深地傷害了台灣消費者的心,在企業形象這本無形的帳上,戴爾不知因為此事而虧了多少錢,也不知道多少消費者及潛在顧客因為此事而決定離戴爾而去。

由於只顧慮到短期的盈虧數字,而未能顧及到消費者的心理感受與對戴爾的信賴,以及社會大眾與輿論的觀感,使得戴爾或許在短期之內有效避免了漲上的鉅額虧損,且可能並不會感受到立即的負面衝擊,但長期而言,由於消費者對戴爾的信任感已經打了折扣,戴爾的企業形象也受到了不小的衝擊,長此以往,對戴爾早晚會出現不利的影響。尤有進者,戴爾是一家以網路購物為大宗的企業,如此連續的網路錯誤及後台管理的鬆散,可能會讓消費者開始擔心與戴爾交易的安全性及其個人資料安全等問題,這樣的疑慮對戴爾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基本上,信任是消費者與企業關係的重要基石,企業形象更是消費者賴以決策的重要依據,一旦這些重要的基石出現了裂縫或鬆動,影響將會相當長遠,但戴爾顯然低估了這個長期影響的嚴重性。


4.假烏龍事件之名幫戴爾造勢?
因為連續出現標錯價的烏龍事件,所以,就有人開始傳出一種陰謀論,認為戴爾是故意標錯價來引起媒體的注意與報導,從而讓戴爾可以獲得大量的曝光,關於這樣的陰謀論,個人持高度懷疑的態度。

個人的基本邏輯是,戴爾並不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這種A咖級的國際企業不需要靠走這種偏鋒來為自己造勢,因為對它而言,這種負面宣傳不僅沒什麼加分效果,反而還會對企業形象造成不小的傷害,這樣「自暴其短」的負面操作,結果根本就是得不償失,就算因而增加了許多媒體曝光的機會,但因為都是負面的報導,對戴爾只有壞處,沒什麼好處。所以,理論上來講,知名企業不太可能會利用這種負面的烏龍事件來增加自己的媒體曝光量,反正它的知名度已經夠高了,這樣的手法不但無法拉抬其身價,反爾還惹來一身腥,幹嘛沒事惹這種事上門,而且,企業規模到了一定水平之後,就會開始潔身自愛了,不會這樣無厘頭地亂搞。

一般而言,只有那些一心想要在媒體多曝光、但卻不得其門而入的非A咖者,才會葷腥不計地只求曝光,這種只求媒體曝光,而不問曝光的消息是正面或負面、是真還是假的操作手法,我們稱之為「媒體代理」(press agentry),演藝圈可說是這種媒體代理作法的大本營,例如,許多藝人為了曝光,就亂炒緋聞,或故意提供新聞給壹週刊等八卦雜誌報導,不過,懂得愛惜羽毛的大牌藝人則通常不會做這種事,因為已經不需要透過這種手法來爭取曝光或拉抬知名度了,由於戴爾已經是國際級的大企業,自然不需要再靠這種媒體代理的手法來造勢了。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從今天開始交往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996
作者:何飛鵬




一個主管來拜託我,希望我替他打一個電話給一位業界大老,詢問一位離職員工的狀況,這個離職員工曾是這位業界大老的助理。我問這位主管,你為什麼不自己打呢?你應該也認識他。主管回答:對方是大老,而且我和他不熟,不好意思麻煩人家!

類似的情境,一個行銷主管希望我幫他介紹一位企業界的朋友,他有一個聯合行銷案,要和這個朋友的公司合作,這個行銷主管一再強調,這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案子,對雙方的公司都很有利。

我問這位主管,如果是這麼好的案子,你應該可以說服對方,為什麼需要我幫你介紹?他的回答也是不認識對方,不好意思!

這兩個案例,我都拒絕幫他們介紹,他們只好自己打電話,但結果一樣,他們都順利完成任務,並且擴大了自己的人脈!

根據我的經驗,大多數的年輕人,臉皮薄,怕麻煩別人,就算有事需要別人幫忙,也不敢開口,通常都需要透過別人輾轉介紹,繞了一大圈遠路,最後才搭上線。曠日費時不說,更多欠了很多人情。

年輕的我也是如此,不認識對方,害羞、不敢開口。直到有一次,我實在找不到任何的中間人幫忙,只好硬著頭皮拜訪,沒想到對方一口答應,而且丟給了我一句一輩子受用的話:年輕人,別擔心,有話直說,「朋友可以從今天開始交起」,今天你要我幫忙,改天我也會找你幫忙!

這位開朗的朋友,改變了我畏畏縮縮的交朋友態度。從此以後,對認識的朋友,我經常直率開口,請他們幫忙。因為互相幫忙,互相麻煩,交往越來越深。至於對不認識的人,如果有必要,我更勇於開口,只要不是太嚴重的事,我都會直接接觸,直接尋求協助。而且成功率甚高,當然也因此認識更多人,交了更多朋友。




我逼迫主管自己面對不認識的人,是因為我明確知道他們絕對可以自己完成任務,他們所欠缺的只是信心,只是開放的胸襟、只是開朗的態度,而這種能力,需要訓練、需要培養。

培養「朋友從今天開始交往」的開放態度,首先要培養的就是願意幫助別人的寬闊胸襟。當你願意隨時隨地幫助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陌生人時,這代表著你隨時都散發出願意「與人為善」,願意交朋友的魅力,因此你不會介意認不認識,只要有機會你都願意幫忙或被幫忙。如果有需要,你不會害怕向陌生人請求協助,因為你也曾經幫助過很多不認識的人。

這並不是利益交換,因為幫了別人不能指望回報,但卻讓你能有信心面對所有人,尋求協助,互相幫助,因為你隨時隨地準備交新朋友,隨時願意助人,也願意接受幫助。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 working tips for 2009

1)        Do not get into trouble




2)        Aim for greater heights



3)        Stay focus on your job



4)        Exercise to maintain good health



5)        Practice Team work



6)        Rely on your trusted partner to watch your back



7)        Save for rainy days



8)        Rest and relax



9)        Always smile when your boss is around



10)        Nothing is impossible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一年畢業兩千個EMBA,五年就有一萬個;然而,工業總會七成企業主對台灣的管理教育不滿意。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乾爽的秋風輕輕吹拂;閃著金光的秋陽,暖暖地曬在身上。十一月初,是大溪鴻禧高爾夫球場最舒服的季節。

十一月五日的下午,政治大學商學院主辦的「全國第一屆EMBA發展論壇」,就在這裡舉行。全台灣四十幾所開辦EMBA學程的大學中,有二十所指派代表前來參加。

儘管題綱洋洋灑灑,包括EMBA的定位、學術與實務的關係、EMBA教育因應全球化的策略……,但是大家真正關心的問題,正是政大EMBA執行長溫肇東引述前飛利浦全球副總裁羅益強問過他的:「台灣EMBA那麼多,會不會竭澤而漁?變得devalue(貶低價值)?」

‧ 供過於求 不得不降低錄取標準

這次論壇上,很多南部或私立大學坦承,市場面臨飽和,不得不降低錄取標準。

「其實我早就預期台灣EMBA市場好光景不會超過三、五年。」並未參加論壇的台大第一任EMBA執行長湯明哲認為,台灣EMBA教育確實出現問題,也到了該檢討的時候。

他指出,過去三十年教育部沒有開放專門配合在職生的MBA課程,因此,民國八十六年台大開辦EMBA時,已預先看到會有「爆量」的成長。這幾年下來,供給早已超過需求。現在全台灣一年至少招收兩千個EMBA,五年下來,就有一萬名。問題是,台灣哪有那麼多「高階經理」?

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助理教授林南宏在論壇上就承認,大同EMBA每年只有六十多個學生報考,卻錄取三十名。輔大學術副校長吳秉恩坦白地說,輔大學生來源是「台大篩過、政大篩過、國立大學篩過,才輪到我們。」因此,進來的學生都是中階主管。中興大學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佘日新卻還很羨慕:「台北的大學多,EMBA收到的學生涇渭分明;中、南部大學,EMBA學生從總經理到課長、職員,一缸子什麼都有,真不知道怎麼教?」

在美國,三年工作經驗是對一般MBA的基本要求,而非EMBA。「中階主管與高階主管需求不同,你跟他講組織理論、策略規畫,他覺得那是老闆的事,」中央大學企管系副教授林明杰說。教過許多EMBA的政大財務管理系副教授吳啟銘也表示,招的人不對,上課就很boring,根本討論不起來,「反而有互斥效果。」

‧ 台灣EMBA 已成昂貴「扶輪社」

供給大於需求的另一個影響是,學術標準降低。很多學校放鬆他們在學術上的要求,上課不點名,不考試,也不當人,學生交了昂貴的學費,一定可以拿到學位,EMBA課程變成另一個昂貴的扶輪社,人脈效益可能超越學術效益。「在許多學校,EMBA論文的成績從九十分、九十五分起跳,」湯明哲指出,為此,有些學校已經在EMBA的中文畢業證書上,加註「回流教育專班」,以示這個學位的學術品質與一般研究生有所不同。

吳秉恩也說,EMBA變成Easy MBA,或是Entertainment MBA。學生最在乎的,第一是拓展人脈,學位其次,第三才是學些東西。

對於在EMBA名稱下,出現過度紛雜的內涵,部分學校開始區隔「客層」,提供多樣化「商品」,以維持「市場秩序」。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趙必孝表示,中山大學在高雄,EMBA所收到的學生中,很多地方仕紳、國大代表、議長、地方政府高官,或是傳統產業主管,平均年齡是五十歲。後來中山成立IMBA(International MBA),用英語授課,學生中就出現外商公司、科技產業的主管,年齡層下降,IMBA學生在吸收、整合、反應能力上,也都比傳統EMBA班好得多。

‧ 顧客導向 試圖培養企業領導人

招收EMBA學生最多的政大,明年也將有重大變革。溫肇東表示,政大決定以「顧客導向」重新規畫,把原本二百三十個名額切割成六十個高階財經班(EMBA in Finance)、三十個全球台商班(Global EMBA)、三十個具備兩年工作經驗即可報考的青年菁英班(Advanced MBA)、剩下一百一十個傳統EMBA學生的入學標準,則反向操作,工作經驗由八年提高為十年,以訓練「企業領導人」為目標。

如何教這群有工作經驗的學生?也是論壇上大家討論的焦點。吳思華非常坦率地承認,他在經濟部開會時,聽到業界表示,大學所辦的EMBA教育並不符合業界所需,他不得不思考:學校教育與業界的需求之間,落差究竟在哪裡?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出在學校教的是知識系統,而非問題導向。」吳思華認為,台灣的大學教育以系所為單位,學校提供的知識組合也受到限制,連EMBA都分所,並非決策階層所需要的通才教育。「依照熊彼得的定義,創新就是資源的重新組合,」他開玩笑指出,強調創新的學校教育,資源重組卻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許多老師不具備管理經驗,吳啟銘說,這樣的老師無法為學生「解惑」。例如「收購與合併」課,學生需要瞭解從策略、法律、談判、人力資源整合各方面探討這個問題,但是我們的師資實務經驗不足,學校又以系為本位,很難科際整合,無法提供給學生total solution(整體解決方案)。

‧ 放眼全球 以強項發展亞洲特色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院長,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認為,台灣產學關係僵化,除了法規束縛、學術傳統不重視case study(個案研究)之外,企業也有責任。「許多企業喜歡走短線,私下找教授去幫忙,而不是去找學校合作,建立可長可久的制蛂C」他說,十月二十九日台積電與清華大學簽約,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因為台積電已經體認到,他們所需要的人才不可能靠別人培養,一定要自己積極參與學校教育。

他認為,EMBA應該要訓練未來的領導人。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師資中一定要有企業界典範性的人物,像是前英特爾總裁葛洛夫(Andrew Grove)在史丹福大學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而不是只上一堂課。然而目前台灣的教育體系,還無法提供這樣的彈性。

不過,台灣的EMBA教育也不是那麼悲觀。史欽泰認為,我們不能只抄襲哈佛,要發展出亞洲的特色來,「外國學生來台灣,不會是來學哈佛的東西。」

中山大學EMBA執行長方志民也同意這個觀點。他指出,菲律賓大學、河內大學想送學生過來,甚至歐美大學都想來學習台灣的科技製造、全球運籌。「台商的成功經驗是我們的強項,這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發展成我們特有的教材。」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先蹲後跳戰鬥學!挺過裁員風暴(上)、(下)
金融風暴重擊下,裁員像空中利刃,人人都擔心,下一回是否就砍到自己。上班族該如何面對這前所未見的危機?失業族要如何重新再起?企業裁員後,又要用什麼人力佈局走過風暴?


 

【文/江逸之】











時序入冬至,這一天是整年裡,黑夜最長的一日,熬過冬至,萬物蕭瑟的冬日即將過去。


年薪近三百萬元的金融業不動產部門高階主管Michael,每天早晨照常在家讀完數份報紙,穿著合身挺拔的西裝,與不到一歲的小孩道別之後,準時出門上班。


不到四十歲、擁有美國一流商學院碩士學歷的他,最近一個月第一次感受到裁員的煎熬。「我的名片只能用到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從來沒有想過這輩子會被裁員,」他聲音低沉地敘述。


今年初,Michael被高薪挖角到這家金融公司,負責把不動產投資團隊建立起來,原本認為自己前途一片光明。一個月前,他被告知資遣。


Michael不是特殊例子,在台灣從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到五十多歲的中高階主管,都承受著擔憂工作不保的壓力,這一波的失業潮遍及各行各業。根據《天下》國情調查,有近七成的民眾擔心自己或家人失業。


今年的冬天,是台灣十多年來最寒冷的冬季。在世紀金融海嘯之後,聯電、奇美電與勝華等大型企業敲響了裁員的警鐘。


人人就像驚弓之鳥


國內人力市場迅速急凍,除了裁員之外,無薪假、減薪與關廠潮從傳產製造業,蔓延到金融業與科技業,就連讓人欽羨的竹科科技新貴也無一倖免。


十二月十八日傍晚,一封道別的電子郵件,突然寄到漢磊科技副理謝倩瑩的信箱,信裡第一句話「今天是我二十年前的到職日,也是我的離職日。」這一位任職於華邦電子,四十多歲的女性友人,就在這一天被資遣,字裡行間透露出,她很憂心未來要怎麼辦,尤其是小孩正在念高中,是最花錢的階段。


現在的新竹與台南科學園區,人人就像是驚弓之鳥,大家都擔心,明天上班一邊吃著早餐,卻發現打不開公司電腦帳號,「不到五分鐘,人資主管到你身邊,告訴你被裁員了,」謝倩瑩說,園區內瀰漫著一股濃厚的焦慮感。有一天她隔壁的同事因為去外面上課,沒來上班,很多人就跑來問他是不是被裁員了。


失業與無薪休假的人們,被迫離開職場。內湖大潤發等大賣場罕見地在非假日期間,出現了愈來愈多的待業或是放無薪假的中年爸爸帶著小孩來逛街的景象,「這在過去是看不到的現象,」豐澤國際顧問曲永皓觀察。


不景氣狠刺台灣經濟心臟


「台灣一直處在一個經濟成長的環境,面對不景氣的免疫力降低,沒有危機意識,」阿瘦皮鞋總經理羅榮岳分析,這次的全球不景氣狠狠地刺進台灣的經濟心臟。


最直接的衝擊就是,許多人對於未來的前景產生焦慮。


這一波的不景氣裁員關廠潮,就像是在開放水域游泳,大家都踩不到底,水很混濁,看不見前方,產生更大的恐慌感。


「台灣的外在經濟環境成長,還撐得住台灣民眾的內在壓力,一但外部環境衰退,人就像是洩氣的皮球,找不到方向,」專攻壓力心理治療的心靈醫生心理診所院長莊凱迪指出,最近半年上門求診的病患,半數都是對於工作很焦慮,晚上睡不著與盜汗。


一位在大陸台商SMT設備廠擔任協理的莊先生,在大陸期間二十四小時都不敢關手機,就連休假也只敢在客戶工廠的方圓五公里內逛街,深怕生產線出狀況,趕不回來處理。


在去年底,他慘遭裁員,原本開朗活潑的他,頓時像是鬥敗的公雞,連腰桿都挺不直,深怕別人問他裁員的事情。經歷過半年的思緒沉澱,開始思索到底生命中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沒多久他找到一份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最近更準備結婚,迎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


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不景氣更是價值重建的最好時機,」藝珂人事顧問總經理陳玉芬指出,當科技新貴不再富貴,原本碩博士為了賺股票,甘願到無塵室裡,做專科生的工作;裁員與無薪休假,讓這些人開始思考這份工作對他們的人生意義。


某半導體大廠,在股票飆到新高之際,員工發動團購昂貴的美國櫻桃,大手筆的用貨櫃車運櫻桃進廠區;甚至於連年度員工旅遊津貼也高達三萬元以上,包下整棟的日月潭涵碧樓。


「過去太奢侈了,現在全被打回原形,」身兼台灣科學工業園區同業公會職工福利聯合委員會召集人的謝倩瑩坦言。


謝倩瑩很擔心這一波的裁員關廠風暴,科學園區十多萬人第一次面對工作不保與生活驟變,不知所措的孤單焦慮席捲而來。


不景氣剛好讓自己學習去面對自己,與自己對話。有鑑於此,每天早上,謝倩瑩從家裡騎著掛有「單車上班」旗幟的自行車,穿梭在園區的各條馬路上,宣導自行車運動,鼓勵大家走出辦公室,與不同的朋友一起騎車,「建立起人脈銀行,與車友互相鼓勵,對抗不景氣與無薪休假。」最近,她又號召了一群竹科休無薪假的朋友,一起騎單車環島跨年。


一位台商中國區總經理,在大陸打拚了十二年,創造了近一百億人民幣的年營收,在今年七月卸下中國區總經理之職,他從意氣風發的封疆大吏,調回到台灣總部,重新找尋自己的舞台。


「人生無常是常態,要懂得調整心態,欣賞人生的無常,」他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他回台第一件事情就是練身體,每天清晨六點五十分出門,從大稻埕的家騎車到內湖上班,力行每天爬五次十層樓的樓梯,中度脂肪肝不見了。「你無法防止生病,你卻可以讓自己的生命力更強盛,」他喝一口自己沖泡的濃郁潽菊茶娓娓道來。


過去的他,全年都在大陸各都市拚業績,整天緊盯銷售數字,鮮少有機會珍視台灣這一片土地。最近,他除了幫公司進行策略規劃之外,更把自己在中國市場淬鍊十多年的行銷經驗,協助基金會在偏鄉推廣特色產業,改善當地人的生活品質。


隨著大陸經營環境的丕變,今後會有愈來愈多身經百戰的台幹轉換跑道。


找回家人與朋友


很多人都把工作當成生活的全部,全部的時間都被工作填滿,很少花時間在照顧家庭與小孩身上。這一波的不景氣,使他們得以回頭與家人重新培養忽略已久的親情。


十二月初,內湖某科技公司宣布裁員,六十年次、派駐歐洲七年的小陳,意外地名列裁員名單中,「心中覺得很shock,前兩周很難接受這一個事實,」一講到裁員,他心情不免激動了起來,要離開工作十二年的公司,心裡充滿不捨。


七月份,小陳剛從歐洲調回台灣,馬上就投入台灣總部的工作,成箱堆放的家具還無暇整理,「現在剛好閒下來,可以跟家人培養感情,晚上陪小朋友閱讀,」他每天與太太一同拆封一箱箱從歐洲寄回來的家具,每拆一箱,就像是開啟了甜蜜回憶的箱子,歐洲的生活躍於眼前。


待業中的小陳,除了努力找工作之外,也盡量讓自己的生活很正常,定期找昔日的主管聊天,藉此整理思緒。「跌倒了,不必急著站起來,可以靜下心來,坐在地上,看看這一個世界,再找方向,」他指出。


無薪休假與裁員不僅在台灣爆發,在彼岸的大陸,台商更悄悄地資遣台幹。


每天清晨六點,五十三歲的陳誠一準時送太太到桃園火車站附近搭乘交通車,回到家裡立刻幫兒子準備早餐。


頭髮微禿的陳誠一,原本是一家深圳一千多位員工的台商工廠經理。十一月底,老闆欠了一億七千萬元的貨款跑路,把這一筆爛帳丟給陳誠一背負。


在被黑道威脅一個多月之後,他只背了一個小背包,帶著台胞證、機票與父親留下來的聖經,頭也不回地逃出深圳工廠。「爸爸逃回台灣,現在沒有工作了,」一回到桃園家裡,他馬上告訴一對子女「父親失業」的殘酷事實,家中立即短少了九萬多元的收入,要大家共體時艱。


中高齡失業,要重新返回職場的困難度很高。「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就算是工作苦一點,薪水少一點都沒有關係,」雖然陳誠一也寄了很多履歷到台商的大陸廠,並主動與人資主管聯絡,「但是年紀比較大,很多公司都說再聯絡。」


「我要當小孩的榜樣,絕對不能懷憂喪志,」陳誠一挺直腰桿地說,由於長期外派大陸,沒有機會與處於叛逆期的兒子好好相處,讓小孩養成了賴床、曠課的不良習慣,心中充滿對家人的虧欠。

聰明管理失業後的生活


現在待業中,陳誠一開始勤做家事,上市場買菜,整理完家裡之後,他就開始上網收信,注意就業服務站是否有新的工作職缺,大量閱讀新書,保持備戰狀態。


「人無法改變大環境,就要靠自己改變命運,不能放棄,」他強調,長期以來他就是三鐵運動健將,每天讀書累了,就騎單車兩個小時紓解壓力。他還準備騎單車環島,沉澱紛亂的心情,「我還是會帶筆記型電腦,每天隨時看有沒有新的工作機會。」


學習去管理自己失業後的生活,已經成為現代人所必須思索的重要議題。要懂得在逆境中,把自己沉澱下來。


在這十年,很多人汲汲營營地追求財富,犧牲掉建康與家庭關係,現在這一波的不景氣,反而讓人重新去找回生命的節奏,就像是上天給台灣人的另類祝福,開啟另一階段的學習。


不景氣,愈來愈多人投入學習進修的行列,利用這時候,好好充實自己,心莫慌,手莫閒,等待機會來臨。


十二月二十日上午,台大進修推廣部大教室擠得水洩不通,阿瘦皮鞋利用台灣不景氣的時候,派選十位公司重要幹部進修,「精鍊高階管理實務與研習班」這個班從過去一年三班,今年已經加開到六個班,還是班班額滿。


而今年的「管理碩士學分班」說明會現場,湧入了兩百多位洽詢的經理人,從二十多歲年輕人到五十多歲的中高階主管,都展露出旺盛的進修再發出的企圖心。「當場就有五十幾人立即報名參加,感受得到大家很想充電的心情,」進修推廣部資深經理吳慧芬指出。


每周五晚上七點,台北市南京東路上的伯朗咖啡館一隅,總是會有一群中年的經理人圍成一圈,熱絡地討論讀書心得,交換自己工作上遇到的瓶頸,互相打氣。


在這個讀書會中,有許多人是在最近半年失業,Jenny正是其中一員。


Jenny原本是一家外資電子代工大廠的業務。兩個月前,她被告知,台灣的工廠與業務都要移到大陸,丟掉六萬多元薪水的工作,現在只能請領兩萬多元的失業給付。


她利用這個待業的空窗期,絕對不讓自己閒下來,重新找尋學習的目標,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Jenny在她的小筆記本裡,用娟秀的字體寫下失業期間必須要做的五項事情「強化家庭關係、沉澱再出發、擴充知識領域、化危機為轉機、心靈充實」,隨時惕勵自己。


近期,Jenny參加國際專案管理師(PMP)的培訓課程,每天早上趕在圖書館一開門之後,就在閱覽室裡研讀PMP教材,她通過了日語檢定第二級的考試,最近更開始準備Cisco的網通認證考試。「過去,我很氣公司為什麼要裁員。現在我懂得用正面的心態,感謝能夠給我這一段時間來充電,」她坦言。


機會永遠屬於準備好的人。Jenny不抱怨的正面思考態度,已經為她爭取到了廣達電腦集團駐上海工作的面試機會。


去年上映的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敘述一名奪牌無數的大學體操選手,即將進軍奧運,卻因車禍受傷。失去光鮮亮麗的生活之際,在加油站巧遇一位智慧的長者,引導他重新認識生命,開啟他的視野,獲得新的體悟。


劇中的長者對男主角懇切地說,「戰士採取行動,傻瓜只做反應。」


這一句經典對白,相當適合用在台灣的社會,面對不景氣的低迷環境,更要用正面積極的態度來迎戰。


學習與不確定性做朋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逆境發生時,該去思考如何保留最後一絲元氣,一定要有東山再起的企圖心,」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指出,在面對西門子併購案失敗與內線交易官司,他也會感到灰心、無助,藉由不斷的運動流汗,讓自己沉澱思緒,尋求解決方法。


在現今的人才市場,要副總有副總,要很多高階主管,就有很多高階主管待業中。「專業能力,所有的人都有,要拚的是積極正面的態度,」年底失業的金融業不動產部門主管Michael直言,沒有一個老闆要的是,垂頭喪氣的專業經理人。


今年是台灣社會第一次感受到全球化的威力,原來美國金融風暴,就可以推倒全球的景氣。


奧雅國際職業顧問總經理楊士漢強調,「台灣要學習與不確定性做朋友,在舒適圈窩太久,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中喪失掉競爭力。」


在個人方面,楊士漢建議所有人都必須要隨時更新自己的履歷,藉此盤點自己每一階段的工作績效與了解還有哪些能力需要補強。而非像昔日一樣只埋首工作,卻忽略了外界的變化。


「金融海嘯讓人停下來,思考自己是否白活了,」心靈醫生院長莊凱迪表示,當大家被迫停下紛亂的腳步,開始思索自己的生活工作與興趣的關係時,台灣內在的力量就會崛起。像是他最近協助很多高階經理人進行藝術心理治療,赫然發現到這些人很有繪畫的天份。


對於政府而言,面對這一波的企業裁員風暴,除了道德勸說企業不要輕易裁員之外,更應積極針對未來的人力需求,進行人力盤點與規劃。


就像是日本在經濟泡沫化的十多年間,開始將被迫離開職場的工程師,有計劃性的進行職訓,並且派遣到海外,協助各國進行基礎建設,同時也紓解了國內的失業壓力。


「人生不就是,很多氣喘如牛的上坡,很多快意當前的下坡,」謝倩瑩語重心長地說。


不景氣更是焠鍊自己,先蹲後跳的最好機會。



不景氣當下,其實更是大腦往內看,重新修復精神健康的好時機。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學習面對問題、不抱怨。這甚至已經成為一項全球性的運動。


暢銷書《不抱怨的世界》作者威爾.鮑溫(Will Bowen)牧師在全球鼓吹「不抱怨運動」,至今已有八十個國家,六百萬人次加入;台灣也在台北市長郝龍斌、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等人帶領下,有超過十萬人參與,網路上則有二十八個部落客串連推廣。


愛抱怨不僅影響工作,心理學研究也證實了會傷害友誼。美國研究報告提醒,任意傾倒垃圾給朋友,不僅對解決問題沒幫助,反而會傷害友誼。


除了負面情緒要化解,心靈醫生院長莊凱迪觀察,台灣多數人面對這波不景氣所帶來的金錢損失還比較放得下,但對於地位、頭銜的消失,這個結就怎麼也鬆不掉。


「享受這段過程,能不在乎結果,結果才會最好,」這是莊凱迪從專業角度給予的建議。


每次經濟蕭條期間,事後統計都發現人們的壽命反而增長。莊凱迪解釋,就是因為運動時間增多,大吃大喝的應酬減少。更重要的,可以趁這時候好好靜下心情,重新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尋再出發的新方向。


不抱怨的十個祕訣

1. 設定每個月的某一天才能抱怨,你會發現到了那一天時已經忘了要抱怨什麼。


2. 昭告眾人,你要杜絕抱怨,給自己外在壓力來執行。


3. 主動解決帶來抱怨的人或事,而非告訴不相干的第三者。


4. 邀請伙伴一起加入「不抱怨運動」,相互激勵。


5. 學習感恩。


6. 當朋友間對話轉成負面時,就閉嘴不談。


7. 學會和不安感並存。


8. 在抱怨前吸一口氣,給自己機會選擇更小心的用字遣詞。

9. 試著在每次朋友、家庭聚餐時塑造成快樂時光,而非抱怨

諸事不順。


10. 有事需要糾正時,無需壓抑,但僅陳述事實,不要隱含負面意義。  



【天下雜誌413期,訂閱天下雜誌知識庫訂閱天下雜誌電子版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的薪水是別人給你的,你就是可以被取代的


記得以前有位同事離職前多拉了幾個人走,以為會對公司的業務造成影響,經我觀察的結果做了結論:


完全沒有影響 ,缺人找人,頂多資深員工辛苦點,對公司來說,「所有員工在職時都很重要,離職後都不重要」, 沒有一個員工是非留不可的,這似乎就是職場常態 


20年以來,我長時間在美台兩地以理財專家的立埸談理財,幫助客戶及社會大眾做好理財。


我常強調做好理財的目的是錢盡其用,讓錢發揮最大的效用,一個相關的重要原則就是凡事講究划算


我覺得以這樣的現實觀點來看工作,和我倡議的『回到蠻荒』觀點倒是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不做徒勞無功的事或沒有成果的事。蠻荒的動物都能秉持這樣的原則工作。所以依現實的原則看工作,現代人工作的目的應該只是為了能賺錢,除此以外無他。


以下是探討這類觀點的專家所提供的一些工作原則,不妨做為參考:


原則 1:工作真的只是一份工作


不要期待工作與生活能兼顧,事實上也沒幾個人能將工作與生活成功的整合起來,工作並不是生活,我們 工作是為了要過生活,或保有自己所喜歡的生活。想想看,你一天或一個禮拜能有多少時間和家人相處,或和親朋好友去做一些你喜歡做的事,就可以知道要兼顧工作與生活是不可能的。


工作只是工作,目的是為了賺錢。


錢只是一個工具,讓您換得食物、衣服、車子、房子、休閒育樂換得「成就」… 
而「成就感」必須從個人所做的學習與事物中得到價值和肯定..


原則 2:不要害怕換工作


工作既是為了賺錢,只要可能賺更多錢,或做起來更愉快更有滿足感,何妨就換工作?而且,以這樣的原則換工作,收入當然會越換越多,跳槽可能也會變得稀鬆平常。只要每次工作時都全力以赴,有 稱職的表現對雇主和業界都能交代,應該隨時可以找到下一個工作機會。但站在生涯規劃的觀點,要思考的不只是下一份工作,而是下下一份工作在哪裡。尤其如果已經三十歲以上,更應該將目標放在提早規劃四十歲以後的人生,就會知道自己該做好什麼準備。


原則 3: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


很多公司都聲稱他們有優渥的福利制度,包括退休金計劃。可是不斷有事實告訴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在屆滿退休之前就失去工作了。所以爭取眼前的福利可能更實際,比較值得期待,例如包括健康醫療保障在內的團體保險、托嬰照顧、親職休假、績效獎金的分發,增加加班費或年終獎金等等。


值得思考的是---  這份工作你能做多少,或是說 ---老闆會讓你做多久?然後呢? 


原則 4:謀生本事不厭其多


新世紀的工作與收入可能會變得不穩定,產業的興衰或輪替也會變得快速無比,在同一家企業內辛苦一輩子可能會以失業收場。所以橫向拓展各方面的技能,會比縱向的在企業的組織內向上攀爬追求位高權重還要實際。


其實現在已有不少企業也『學會』了一些聰明的技巧,對授予好聽的高階職位並不吝惜,可以讓你擁有耀眼的頭銜,但對薪資增加並沒有多大幫助。與其追求這種虛名,不如讓自己能具備十八般武藝可以多方面賺錢,隨時跳槽。 充實自己的技能讓自己無可替代,或者在風險控管下,掌握機會自己創業,才是M型社會生存王道!


原則 5:做好份內工作就回家去


再提醒你,工作只是工作,公司少了你一個人的工作,照樣可以運轉下去。踏實的學習你的工作所該具備的技能,努力做好你的工作,但不要奢望你可以憑一己之力多為公司創造多少業績或產能。不要因此耗掉你大量的私人時間 ,讓自己從盲目工作中抽離出來。記住,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然後回家去。說真的,在老闆的眼中,你真的沒有那麼重要!面對現實吧!


原則 6:遠離辦公室政治


你工作的目的是為賺取合理的收入,而不是追求虛名與權位,所以不用在心思在辦公室政治上。


當紅炸子雞可能因改朝換代而去職走路,被冰凍的失志衰老也可能鹹魚翻身。與其耗費時間介入這些無意義的辦公室鬥爭,不如多花時間在自我的充實。好好為自己的人生規劃準備才是最重要的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薪資「百年斷崖」即將逼近





中鋼招考,各路人馬爭搶34薪資





    97年9月20,台灣國營企業賺錢第一把交椅的「中鋼」要招考425
名員工,其中「工程師」125人,「技術員」300人,各路英雄好漢蜂擁而至,非但碩士一籮筐,連博士都披掛上陣,總計36,000人報考,錄取率約1.2%。





   
然而要通過初試、複試,考完機械設計原理、機械製造常識等各項專業科目後,薪資是多少呢?錄取後「工程師」基本薪資為34,800元,而「技術員」基本薪給更只有25,700元,然後每年並另視營運獲利情況及員工績效表現核發獎金,搶破頭的中鋼待遇並不是傳聞中的每月12萬元以上,每月領12萬元的是老員工。





中油招考新人,薪資不過26,212





    97年10月29,另一國營企業中國石油,委託台灣金融研訓院辦理雇用人員甄選,錄取人員試用期間6
個月,試用期滿成績合格予以正式僱用,試用期間比照評價41級支薪(月支22,936),正式僱用後按規定支給評價51級薪給(月支26,212);未來薪資升等再依中國石油公司待遇調整比照辦理,也就是說,辛苦搶進中油的薪資也不是傳聞中的每月八、九萬元。





郵局也重裝上陣,但起薪不過31,130





    97年12月3則是郵局招考新人日期,專業職「內勤」由53
級每月31,13060級每月24,530元起薪,專業職「外勤」則由60級每月24,530元起薪,駕駛外有加給5,732元,傳聞待遇優渥的郵局,其實只是起薪23萬元而已,而且要考上並不是件易事。





高雄捷運招考109人,報名12千多人搶26,000





   
高雄捷運公司於 96年9月16 招考新員109人,但報名的卻有一萬兩千多人,其中許多大學畢業、甚至是碩士畢業,很多都降級報考薪水少、職位低的工作。職位較高的「師級」,薪水3,1000元起跳,準備錄取21人,必須大專以上學歷才可報考,而「員級」預備錄取88人,學歷只需高中職以上程度即可,雖然起薪只有26,000元,但很多有些碩士畢業的考生,寧可放棄待遇與職位較高的「師級」,反而降級報考「員級」,原因無他,競爭實在太過激烈,先求「有穩定工作機會」再說。





   
在報考高捷的一萬兩千多名考生中,大專和大學程度就佔了78%,研究所畢業的比例更是不少,但錄取率僅1.06%,競爭激烈可以想見。在高捷工作並不輕鬆,但待遇卻差強人意而已,大環境就業不易,每回高捷招考照樣擠破頭。




 




薪資「斷崖現象」到處可見...




 




    為什麼國人印象中的最優厚三大公司,薪資都只是23萬元而已呢?這就是國人未來幾年即須面對的薪資「斷崖現象」,所有軍、公、教、國營企業、民營大企業…都難脫此薪資斷層,原因是:





1) 所有軍、公、教、國營企業、民營大企業的薪資都是奮鬥二、三十年,長期歷經5%、8%、10%調薪而來,民國六十幾年時,軍、公、教、國營企業、民營大企業員工薪資都不過幾千元而已,但國家經濟就是一直成長、一直快速成長,因此薪資就一直調漲至今日的平均7萬元至12萬元。





2)但民國八十四年以後,國家經濟成長步調緩慢,有時連續五年加起來都調薪不到3%,從此,新進員工待遇就和四、五年級的舊員工待遇相差一大截,薪資結構有如「斷崖」般明顯差別,而且愈是同時、同比例再調薪時,差距就更大。





3)更糟糕的是,所有四、五年級的軍、公、教、國營企業、民營大企業員工,在「民國一百年」時即將邁入「大退休潮」,他們的年紀即將陸續符合退休申請資格,這些目前支撐全台「穩定收入」和「穩定支出」的經濟磐石即將崩解,當這些7萬元至12萬元「高穩定收入」族群逐一消失時,接續的2-3萬「斷崖」底層薪資,在不得不「省吃儉用」的情況下,台灣的「內需」消費市場勢必受到嚴重衝擊,同時引發的經濟衰退更難以避免。





民營大企業,早就利用工讀生實施變相減薪





   
在台灣,較大的連鎖服務業如加油站、超商、速食店等,早就雇用「工讀生」擔任第一線營業重任,然而每小時80元新台幣的時薪,一個月怎麼樣也賺不到2萬元,是工讀生工作能力差嗎? 才不呢,耐操好用又好使喚,但比起他們受僱的大企業的獲利,他們的薪資實在是相形委屈,但又能怎樣呢?工作比誰都累,薪資不到2萬元,買個手機、講幾句電話、吃個飯、加個油,薪水就快沒了,怎麼存錢、怎麼理財呢?




 




    現在還撐得過去的原因,其實很多都是父母親還在就職領薪資,有一天,當高層結構薪資退休,失去倚靠時,社會治安情況可能不會這麼單純。





「百年斷崖」挾帶冷峻寒流





   
民國一百年,很多辛苦一輩子的人陸續準備退休,然而經濟成長結構特殊的台灣,偏偏就是在六、七、八十年代,經濟發展特別快速,但近十年卻表現平平,因此中間並沒有「逐次降低」的薪資結構,而是只有「老員工7-12萬」和「新進員工2-4萬」二種,無論是中鋼、台電、台鐵、中油、郵局、老師、軍官、公、民營銀行…都是如此,民國九十七年已近半,而這挾帶冷峻寒流的薪資「百年斷崖」亦逐漸逼近,社會不能不重視這問題:
1)「百年斷崖」是另一種「同工不同酬」的不合理薪資結構。
2)「百年斷崖」將重創台灣房地產、百貨、汽車、奢侈品…市場。
3)「百年斷崖」在民營企業,更是同時啟動低薪、不加薪、外包、裁員的節流經營現象。
4)原本就業機會就愈來愈少的同時,再加上薪資結構低層化,人力資源市場,更容易走向「職缺」就是珍貴社會「資源」的情況,屆時,無權無勢的家庭子弟更將謀職不易。
5)台灣目前社會安定和繁榮的重大力量,大都來自三、四、五十年次的「斷崖上層」群,他們的高收入支撐台灣新世代「就學」和「刷卡」,以及穩定消費、投資及房價成長。





   
雖然現在還不到民國一百年,但,這「百年斷崖」已悄然逼近!




 




 



===========================================================================================================


 



 




        經過一波波優退, 45 歲以上的員工,在銀行逐漸成為稀有動物 。「幾波優退下來,現在同事們放眼看去,40 多歲可說是『稀有動物』, 50 多歲更堪稱 『瀕臨絕種動物』。 想到自己隨時可能被優退,晚上就睡不著覺!」一位銀行高階主管說。

        不久前,彰化銀行展開第五波優退,希望員工進一步年輕化,因為彰銀員工平均年齡「高達」 41 歲, 其他民營銀行,如中信銀早就降到35 歲,而同為三商銀的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平均年齡都已降到 30 多歲。 早年在銀行界, 40 歲是才剛開始被委以重任,接掌分行經理等職務的年紀,如今卻成為許多銀行人「工作壽命的終點」。

        「優退」這兩個字,如今在報社聽得到,在政府機關聽得到,在科技大廠的生產線聽得到,在研究機構聽得到。 最可怕的是,不要以為優退是衝著「中高齡」的「資深」員工而來,因為優退的年齡正在快速向下修正,4年前優退的對象還鎖定在 50 歲以上,如今矛頭已對準40歲以下。 不少企業採取幾波優退後,中高齡員工所剩寥寥無幾,最新的獵殺對象轉為:工作滿 10年的「資深」員工。 如果大學畢業就開始任職,工作滿 10年也才不過 32 歲,原本以為退休還遠得很,想不到這麼早就來臨。

工作壽命縮短到 15




        現在,你只要年滿 35 歲,就要有進入優退「紅色警戒區」的心理準備。 以五年級世代(34 44 歲)來說,正好完全籠罩在優退的暴風半徑下。有人開玩笑說,五年級世代當年用學運逼退「國會老賊」,想不到自己這麼快也變成 「職場老賊」。

        主計處調查也顯示,國人的退休年齡,正在快速提前, 民國 86 年有六成的工作者,可做到年滿 60歲退休, 91 年跌落到四成。 不妨做個世代對比。上一代不到 18 歲就開始工作,至少能做到滿 60 歲,「工作壽命」 超過 40 年。這一代年輕人,在高學歷趨勢下,通常要到24 歲才開始工作, 很可能 40 歲不到就畫下休止符,「工作壽命」縮短到15 年。

科技新貴退不起休!



        如何在 15 年內,賺到一輩子所需要的錢?即使科技新貴,如今都有困難。 從前許多科技工程師,都把退休年齡設定在40 歲。 因為技術進步太快、產品生命週期太短,細數歷年的科技股王,沒有一家能稱霸超過兩年。 40 歲如果不退休或轉換跑道,不僅技術跟不上時代,從事的行業也沒落了。

        因此,科技人忍受超長的工時、哪裡股票多就往哪裡跳槽,為的就是在 40 歲前賺足這輩子要用的錢。 有些IC 設計公司,因為員工提前退休的緣故,全公司平均年齡甚至只有 28歲。  但高科技的黃金時代過去了,本刊去年調查,只剩下 4 %的科技工程師,能財富無虞地40 歲退休;但若不退休,有 89 %的工程師擔心自己的技術會落伍了,「進退兩難」成為許多工程師的寫照。

中年銀行員的悲歌



        許多中年優退,都肇因於「生產力趕不上薪資」:一方面技能落伍脫節,一方面薪水過高。以銀行員工來說,兩者兼而有之。從前銀行用人有幾個特色: 一是筆試掛帥,所以被錄取的人,以「會讀書考試型」居多。 其二,早年銀行屬於寡占事業,沒什麼競爭可言,行員只要不犯錯即可,因此喜歡用性格小心謹慎的人。其三,從前櫃員與後台作業人員,佔了銀行員工的多數,工作被形容成是「橡皮圖章」, 每天就是坐在冷氣房蓋一蓋章,也不用背負銷售業績壓力,薪水自動隨年資調升,做得愈久領得愈多。

        許多四、五年級的銀行員,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然而,在金融割喉戰的今天,所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人才。 現在銀行最急需第一線的商品銷售人員,能為業績衝鋒陷陣,具有積極進取的業務員性格, 而不再像從前那種保守謹慎、被動等著客戶上門。 如今銀行招募採取筆試者愈來愈少了,因為會考試不等於會賣商品。 而前台銷售人員與後台作業人員也逐漸調整為1 1 ,後台作業人員不僅比例大幅縮減,而且也要扛下一定的銷售業績額度。

        在這種「全員業務員化」的趨勢下,很多傳統銀行員轉型不過來,再加上坐領高薪, 不難理解為何銀行要大量招募六、七年級的業務新血,去取代四、五年級的老行員了。

        而在媒體業,則上演另一套優退戲碼。新聞記者是典型「薑是老的辣」的行業,不論見識與人脈都要靠時間累積。全世界很少有像台灣這樣,把資深記者當成包袱,不少媒體老闆所盤算的是,「 1 個資深記者的薪水,等於3 個新進記者」,因此優退老鳥記者、遞補菜鳥記者,兩手策略屢見不鮮。這種「人才反淘汰」的做法,要為台灣媒體的「弱智化」負很大責任。

避開快速折舊的行業



        當媒體焦點都對準名模林志玲時,可曾想過另一位過氣的名模李珊珊?也才不過 5 6 年前,李珊珊還是月入五、六十萬元, 倩影出現在亞洲各國時尚雜誌的封面人物,如今卻淪為靠政府救濟度日的貧民。 別以為只有模特兒行業,才會暴起暴落,職業壽命有如流星般短暫。科技業、銀行業、媒體業,哪個不是風光一時,如今不到 40 歲,就面臨沈重的退休壓力?

        反倒是許多樸實無華的傳統產業,職業壽命細水長流。在工作選擇上,未來一定要把「職業壽命」列為重點。   如果年齡在這個行業是「負資產」,如果這個行業的「折舊」速度很快,即使薪資再高都要三思。 同時要把 "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得只剩下志氣 26歲許峰源翻身

( 林志成 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老天給你一條爛命,你就要設法翻轉過來。」二十六歲、出身貧窮的許峰源以五洲製藥董事長吳先旺這句話當座右銘。正當其他同年齡的人事業才剛起步、甚至失業時,許峰源已翻轉宿命,現在是高收入族群。

許峰源同時有四種身分,他是一家有七個員工的保險律師事務所負責人、公職補習班民事訴訟法老師、升大學補習班「公民與社會」老師及交通大學科技法律所研究生。

去年九月前,許峰源一家還住在三重豆干厝(風化區)一戶權狀僅四.一七坪、頂樓加蓋違建的小公寓裡。但因他這幾年「瘋狂賺錢」,最近在三重買一戶六十多坪房子,具體改善全家生活。

許峰源小時候,一家八口人靠爸爸每天踩三輪車賣臭豆腐的收入過活,他讀小學時沒錢買書,放學後就跑到書店看免費的名人傳記。他得到一個結論,「所有成功者都很努力」。

許峰源從台北縣立三重中學國中部畢業時,因家裡沒錢,選擇直升高中部,立即領六萬元獎學金,每學期還有一萬元助學金。高中三年非常努力,後來考上台大法律系,是三重中學到目前唯一的紀錄。

大三時,許峰源的爸爸得到口腔癌,為讓爸爸了卻心願,他拚命讀書,每天只睡四小時。「爸爸要看到我通過律師考試,但以他的病情,我只有一次考試機會。」許峰源大學畢業那年就通過律師資格考試,當他受完訓、領到律師證書那晚,爸爸說「人生沒有遺憾」,就過世了。

許峰源表示,他從不因為出身貧窮就覺得矮人一截,「貧窮是我的加分條件、一輩子的資產」。因為貧窮,他平時更努力準備好自己,然後抓緊每個可能機會。

金融海嘯來襲,許多年輕人感嘆這個時代對他們不好、不給他們機會。但二十六歲的許峰源說,混亂局勢是年輕人出頭絕佳時機。因為,承平時代,企業總是論資排輩,年輕人必須慢慢熬。但金融海嘯來襲,所有遊戲規則都被打破,企業為節省成本,會大膽晉用薪資低、但有能力的人,這就是年輕人的好機會。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來時,他知道自己必須跑的比最快的獅子還快,否則就會被吃掉.獅子每天早上醒來時,他知道自己必須追上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則就會被餓死.不管你是獅子還是瞪羚,當太陽升起時,你最好開始奔跑 


大自然法則就是 : 適者生存 , 既競爭又合作的生態環境 ,老祖宗說: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 所以 , 當太陽升起時,我們最好就開始奔跑(努力追求卓越的專業能力, 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生存法則》堅持 展現價值 


【經濟日報賴盈如】 2009.02.11 03:38 am


  想在這波景氣惡浪中生存下來,康健人壽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童皓怡表示,秘訣就是「堅持」。


「用堅持,展現個人的市場價值。」擁有豐富人資經歷的童皓怡指出,工作環境愈是困險,愈能看穿每個人的工作能耐,以及對公司的貢獻。


她深信,能在職場困境中堅持到底、展現自己的人,公司不會放手,還會委以重任,不過想要堅持下去,也要有「堅持的體質」。


童皓怡表示,堅持體質的根本底子是「堅守崗位」。已有工作的人切忌離職,過去或許因為與主管相處不佳、對公司制度無法茍同等緣故,考慮換工作;而今,工作上的不愉快,要更能接受、適應和改善。


懂得在苦熬期堅持的人,才會更具有市場價值。」童皓怡認為,值此之際,「員工的堅持」其實對應到公司,能堅持下去、沒有倒閉的公司,景氣復甦時,就是最有利的存活者。


「要有現實感」是養成堅持體質的第二味帖子。童皓怡指出,以前就業市場供不應求,較易找到較好的工作;現在是供過於求,「再怎麼眼高手低的人,也得體悟現實職場的局勢」。她強調,大環境低迷,要能接受「個人市場價值的萎縮事實」。


一旦能接受這個現實,接著就是勤練武功,打造多技之長。


童皓怡表示,不景氣正是沉潛期,這個時間點上,要有堅持的續航力,就要好好的自我檢視,放遠眼界,從未來轉回頭看看自己現階段的工作體質,汰弱補強,作好迎接下波景氣回升的準備。


好不容易度過2008年大環境的艱苦挑戰,面對2009年,勢必還有很多硬仗要打。童皓怡認為,不論是企業主、經理人、基層員工,要多花功夫「勤練堅持體質」,持續展現個人的市場價值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翁的屋簷 ( 棋友轉送的文)

有位善心的富翁,蓋了一棟大房子,他特別的要求營造的師傅,把那四周的屋簷建加倍的長,以使窮苦無家的人,能在其下暫時躲避風雪。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許多窮人聚集在屋簷下,他們甚至擺起攤子做買賣,並生火煮。嘈雜的人聲與油煙,使富翁不堪其擾,不悅的家人也常與寄在簷下者爭吵。

冬天,有個老人在簷下凍死了,大家交口罵富翁的不仁。

夏天,一場颶風,別人的房子都沒事,富翁的房子因為房簷特別的長,居然被掀了頂,村人都說是惡有惡報。重修屋頂時,這次富翁只要求建小小的房簷,富翁把省下的錢捐給慈善機構,並另外蓋了一間小房子。這房子所能庇蔭的範圍遠比以前的房簷小,但四面有牆,是棟正式的房子。許多無家可歸的人,也都在其中獲得暫時的庇護,並在臨走前,問這棟房子是 哪位善人捐蓋的。沒有幾年,富翁成了最受歡迎的人。即使在他死後,人們還繼續受他的恩澤而紀念他。

為甚麼同樣的善心,卻有那麼大的不同?

故事中富翁的一片善心,從被認為是為富不仁、惡有惡報到變成是最受歡迎的人,這中間的變化是甚麼因素造成的?
是大房簷與小房子的差別嗎? 還是其中的用心有甚麼不同?是甚麼原因讓富翁被責備為富不仁、惡有惡報? 又是甚麼原因讓富翁被感激與紀念?

答案在----

寄人簷下的感覺和生活在獨立房子中的感覺不同!

你知道生活在富翁的大房簷下,那些窮苦的人們會得到哪些的感受?
而生活在獨立受尊重沒有比較的房中,那些窮苦的人們又會有哪些感受?
在組織或團隊中,甚麼樣的狀況是等同於寄人簷下?

事事都要依靠你?
不放心同仁處理事情?
常常要看臉色辦事?
以防弊為基礎設立的運作結構?
還是……。

 

甚麼樣的狀況是有獨立的空間?
給予清楚的目標?規範內自主,給予做事的空間?
還是以核心價值交付責任,啟發能力與成長?
還是以願景、使命激發自覺與承擔?
還是……。

 

媽媽甚麼事都安排好,小孩子無法獨立;主管甚麼事都能幹,部屬不負責任。
「屋簷」伸太長,一片好心變成為富不仁?「獨立小房子」卻變成最受歡迎的人,這中間的差別值得我們深思!

為善的本質是甚麼?
領導最終的目的是甚麼?
為善與領導共通處又是甚麼?
只是解決眼前的問題?
還是協助人獨立站起來,還他一個真真實實的人來?

所以領導,不能只是注重事情表面的完成,也不止於問題的解決,更重要的責任是:啟發同仁夥伴的能力,還給同仁與夥伴一個真真實實的人來,要當教練不是當主管。走在別人前面時,要往後看; 走在別人後面時,要往前看;知道自己和別人之間的距離,就是一種智慧。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一個共體時艱



最近大概就是一堆失業潮吧


看到不少公司做了奇怪的舉動


大致上大概就是


 


(一)無薪休


(二)行政休(同無薪休)


(三)裁員(最直接的)


(四)部門合併(另類裁員)


(五)公司直接關掉(這個最狠,直接死一堆)


(六)巧立名目將員工弄走(這招也是一絕)


(七)壓榨員工讓員工自己待不下去(這招把員工當畜生)


(八)留職停薪(有多少人撐得了幾個月的)


 


總歸來說


都是公司要省錢,「不得不」請員工走


看到每天新聞在報


再加上某些事情


不禁也意識到


輪到自己了


這兩天台南設計部嚴重低氣壓


「穿著PRADA的惡魔」劇情中的「哈利波特最新手稿」


正發生在自己身上


做不到,就走人


今天持續開立著料單


那「哈利波特最新手稿」?


有種無言的感覺.........


還是先把該準備的準備好吧,


努力找驢.....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業勞工必爭的權益(上)


你失業了嗎?你擔心飯碗破了,經濟拉警報嗎?先別心慌,政府對於非自願離職的失業勞工有多項補助措施,只要弄清楚各項方案、法規,積極尋求管道申辦手續,你的生活可以暫時獲得紓困。


撰文/吳燕玲


安妮桌上電話響起,電話那頭傳來主管的聲音說:「麻煩妳現在進來我的辦公室。」不知情的安妮走進主管的辦公室,只看到主管臉上顯露出一種莫名的表情,他說:「在萬般無奈下,公司決定精簡人力,我幫妳爭取了很久,但最後上級還是決定把妳放在這一波裁員的名單中……」聽到這句話,彷彿是晴天霹靂,後面那些安慰的話……安妮根本聽不進去。


突然之間失業,許多人第一個念頭就是:「我該怎麼辦?」根據美國《職場健康心理學》所刊載的一項調查研究指出,失業者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又要面對家庭生活支出、孩子的學費、房屋貸款……接踵而來的經濟壓力,讓失業者很容易因為經濟上的焦慮不安,不自覺地陷入憂鬱的情緒中,這種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持續2年之久,即使已經找到新工作了,還是會影響當事人的身心健康。


如今台灣失業率已經「破4」,飆高到4.27%,且年關將近,找新工作更加不易,勞委會特別呼籲,民眾一旦發生非自願性離職的情況,千萬別忘了有一些可以運用的權利與補助,雖然不能完全照顧到失業勞工的所有支出,但至少可以減輕一些經濟負擔。


權益1:資遣費、預告工資、未休完之特休假
失業勞工不要忽視自身的權利,以下是有關預告工資與資遣費的計算方式,以及未休完之特休假的相關權益。


預告工資
預告工資這一項,經常被許多人所忽略。依勞基法第16條的規定,只要你在一家公司工作3個月以上到1年者,公司必須在10天前預告;工作1年以上未滿3年者,須在20天前預告;工作3年以上,則必須在30天前預告。而在預告到正式離職的這段期間內,你的薪水可以照領,甚至可利用上班時間去找工作,只是請假的時數每週不能超過2天,且請假期間,薪水照領不能打折扣。


許多企業一旦通知員工被解僱,往往會說:「明天起,你就不用來上班了!」並沒有給員工緩衝的時間。事實上,就人性而言,老闆都已經決定把你解僱了,你也沒有心思再上班,硬要員工天天出現在辦公室,待滿預告期,雙方都徒增尷尬。所以大部分企業都會採取給付「預告期間工資」的方式,連同資遣費一併計算給員工。


資遣費
資遣費的計算,牽涉到年資基數是採勞退新制或舊制,而有所不同。以舊制而言,每滿1年年資,須發給1個月的薪水;而新制則是每滿1年年資,發給1/2個月的薪水;無論新制或舊制,剩下未滿1年的年資,都依比例來計算給付。


特休假
特別提醒失業勞工,不要忘記你未休完的特休假。在計算你究竟可以向公司請領多少錢時,也要把今年未休完的特休假算進去,如果還有5天假未休,公司一樣要發這5天的薪水給你。


權益2:失業給付
在政府所訂定的多項失業救濟措施中,幫助最大的就是失業給付。


申請資格
這項申請並不困難,凡參加勞保滿1年的勞工,即可向各地公立就業服務站辦理申請手續。 然而,申請失業給付,除了勞保年資滿1年的門檻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必須證明有繼續工作的意願,也就是在向就業服務站辦理申請手續時,要一併辦理求職登記,從你辦理求職登記之日起14天內,如果還未找到工作,即可申請失業給付。


給付標準&期限
失業給付每個月發放1次,最多可領6個月。但為了證明你有工作意願且積極地尋找工作,就業服務站會給你1張表格,要你填寫這一個月來,你曾經應徵了哪些工作(至少要2項),把該公司的電話、地址、聯絡人等資料填寫清楚,並把應徵結果,例如:沒有接獲面試通知、沒有錄取等敘明清楚,以證明你的確有找工作,才能繼續請領下一個月的失業給付。


給付金額之計算
失業給付的領取金額,是以你勞保投保薪資的6成來計算。但目前勞保投保有最高薪資級距43,900元的規定,換句話說,如果你的薪水是50,000元,但公司只能以43,900元幫你辦理勞保,那麼,你所請領的失業給付就是43,900的6成,即26,340元。 (此文節錄自新財富趨勢特刊第05期《搶救薪水大作戰》)


本文節錄自 新財富趨勢特刊05《搶救薪水大作戰》
全省各便利商店、誠品、金石堂、博客來、各大書店均售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這篇感觸很深的文章 ~~真的要感謝手邊有忙不完的工作
寧願忙死, 也不要閒死 ~~~大家加油 ~~ 上班愉快

「咦!光復路怎麼不塞車了?」「早上八點半,竟然園區裡還到處有停車位?」




新竹科學園區員工近來氣氛低迷,失業潮和強迫休假風席捲,無薪休假國給半薪、甚至「做二休五」都出現了,原本往年最熱門的年終獎金話題,現在「有工作就偷笑了」。

最近新竹縣市許多風景區大白天都可看到很多年輕人在騎自行車、拍照、喝下午茶、逛街,大家見面互相問「你也強迫休假啊」?彼此心照不宣、苦笑。

他們透露,一家大型半導體廠昨天傳出將給員工「三個月的留職給半薪」,員工們可趁此期間設法找工作,因為三個月後還要等候公司通知才知道是否繼續雇用。

員工得知後哀哀叫,但其他公司員工聽到後都說,已經算很好了,有多家面板廠甚至要員工簽「無薪休假同意書」,先要求把特休假全部休完,然後每個月的休假天數都會調整,有的做二休五、有的做三休四、有的做四休三,「不然怎麼辦!生產線都關掉了,國外訂單都沒下來」。

有一家DRAM大廠已經藉歲修之名,停工一周了,員工心情低落到無以復加;幾乎各家規畫好的耶誕舞會、員工活動、尾牙、大型晚會等全部取消。

一名竹科人表示,三大痛苦夾擊著竹科人,一是減薪、強迫休假,這些都直接威脅到薪水只剩一點點,房貸付不出,不上班在家難以面對家人,朝不夕保的心情非常忐忑不安;二是公司內部開始人事整頓,所有作業緊縮,風氣、紀律、上下班是否準時等都查得很嚴,高層把改革放嘴邊,就是意在整頓人事。

第三大痛苦是幾乎人人都在這波金融風暴中被捲入,無論股票、基金、債券,全都一塌糊塗,以前大家將年薪百萬的稱為「百萬俱樂部會員」,現在則是虧一百萬以上的才稱為百萬俱樂部會員,有些人閒聊到心痛賠了七十萬元殺出,同事們手一揮,「沒有虧一百萬的,談都不要談,沒資格啦」!

許多人事部門的竹科人私下說,照情況推估,明年第二季都還看不到榮景,這樣不斷資遣,最擔心的已經不是勞資糾紛問題了,而是搶劫潮和自殺潮,大家的心情和經濟一樣冰凍。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