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於【夢駝林綜合社群】http://benjamwu.dlinkddns.com/twngo/read.php?tid=331
【本文事先經林黛娟阮媽媽的授權,於本社群刊載,謝謝】
學生E 阮玟蒨 (第二、三屆院生家長後援會女子院生家長代表林黛娟之長公主)
※個人基本資料﹕業餘六段 長女
七歲 啟蒙‧2006年 初段‧2007年 二段‧2007年 三段‧2007年 四段‧
2008年 五段‧2009 六段
※家庭成員資料﹕父-上班族;母-上班族;弟弟-小學生
一個人為軸轉動校園圍棋學習的風潮
纖瘦的身材、黝黑的皮膚下,眼神透露著堅毅的神采。在棋院少數女院生裡,不難發現她的身影。對於圍棋始終有著執著的玟蒨而言,屢屢登上平面或動態媒體,除了是正向的鼓勵外,更深層的是她與媽媽想改變圍棋教育現況的企圖。
在訪談過程中,不時接聽電話的玟蒨媽媽,通話內容多是圍繞著圍棋,不乏是校內圍棋社行政事務的協調,或是爭取縣內圍棋比賽的討論,母親就如同玟蒨的首席經紀人。圍繞在玟蒨的支援,不僅是關愛的家人,更有學校校長和老師們的全力支持。
生命限制的轉圜
在幼稚園即將升小一的暑假,曾動過心臟手術卻一心想學舞蹈的玟蒨,因父親曾有失去她的恐懼而斷然拒絕她的請求,卻也因此開啟她學習圍棋的大門。在圍棋教室第一期結訓比賽時,她得到第二名,也因此給了她極大的激勵。事隔三個月後,她參加人生第一場比賽,得到己組第五名。矢志成為棋士的夢想於焉展開。
與學校串聯的鼓勵
當導師得知她獲獎的消息,鼓勵母親拿到學務處請校長公開表揚,以強化孩子的學習動機。在導師私下的奔走協調,媽媽偶遇校長也獲得校長極力支持下,得以即時於週會上公開表揚。校長、老師和同儕的認同,形成學校結構性的改變,玟蒨開始累積無限的勇氣和動機,在點點滴滴、一步一步的努力下,二個月升一級的速度穩定的成長。
學習圍棋的校園風潮
代表學校參加縣內校際圍棋友誼賽,得到團體組第六名,也因此學校正式成立圍棋社。由於玟蒨是校內的風雲指標人物,熱心的媽媽公推成了圍棋社的會長,號召許多義工媽媽投入並成立校隊班,同時邀請業餘圍棋老師於早自習時間進行訓練。
此時,目前校內圍棋社已由當初二十多人的社團活團,擴大成為上百人的社團,面臨無法再增收社員的困境;校隊聚集許多高段選手,在每日固定對弈練習的模式下累積學生應有的訓練份量,以奠基學生紮實的棋力。同時,源於教育部《中華民國資優教育白皮書》近程行動方案導入學校圍棋社團,圍棋特殊才能的展現與培育成為學校的發展特色。
社團指導老師的引領
壯年時期學習圍棋而達到業餘五段的老師,有著軍旅職涯淬鍊的毅力和堅持,也讓人看到與眾不同的教育風格。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接手之初花了二個月,著重於培養她上課時間秉氣凝神的專注和敏銳的觀察力,同時不時糾正她的坐姿。權威的老師重視學習態度更甚於棋技的教導。老師坦言剛接手二段的她之時,發現段位與實際的棋力有極大的差距。因此,他給的是完全不能打折的嚴格要求,回歸紮實的基本練習作業。在面對壓力之際,媽媽和老師成為她勇往直前的支持,此時也順利升上四段。
女院生的煩惱
四段的她,進入台灣棋院後升上五段。升上高年級的玟蒨,比起同齡的女生多了些成熟的想法,也多了些青春期的主觀意識。一向自信滿滿的她,歷經月賽成績不如預期的低潮和父母期待的壓力,在不斷出外比賽和假日棋院滿檔的訓練時間下,她始終咬牙面對。尋找低年級導師聊天的方式,成為她紓解壓力和對話的另一個管道。
在玟蒨身上看到的是一個家庭和學校、社會結合的成功經驗。充滿積極和熱情的母親,是推動親師生密切結合的轉軸。在學校開放教育的教育哲學下,玟蒨媽媽掌握學校鼓勵興社的辦學理念,參與家長會成為中堅幹部,為了維繫玟蒨對圍棋的執著,廣而凝聚許多家長後援會的家長力量,由募款、組織、尋訪具教學經驗的社團指導老師,向教育局尋求教育經費和比賽興辦的支持。那是一個對子女的愛,廣而推及至學校教育和社區環境的改變。
玟蒨媽媽在學校老師、其他家長和圍棋教師們的影響,坦言自己對孩子的的期待也在調整之中,慢慢地給予孩子抉擇的空間,與孩子討論問題。縱然仍期待孩子能如願地考上職業棋士,但也意識到女性在男性主導圍棋世界拼鬥的辛苦和無奈,疼孩子的父母也開始打開原本執著的想法,畢竟人生並不由人事前規劃而盡人如意,結果就是期盼她一生一世的快樂成長。
勤奮、頑強的特質,是玟蒨穿越低潮致勝的祕訣;完全的投入,是家庭給予最大的支援方式。二者的交織融合成為她前進最大的基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