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自:http://www.cheers.com.tw/doc/page.jspx?id=40288ae41b598c6d011b6ddb99d55133&number=1






 


只要破除扼殺創意的8大阻礙,讓創意自由行,你也能像愛因斯坦一樣有創造力。




在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發明相對論之前,他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密集地演練數學,卻沒有結果,最後卻在某個晚上,不經意地靈光一閃,想出「E=MC2」(能量=質量×光速的二次方)這改變歷史的方程式。


當時他從工作中抽離出來,讓自己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想像隨意流竄。他想著:如果兩道閃電同時打在移動的火車前後車廂,站在火車旁,與在火車上的人,是否會在「同個時間」看到閃電?答案是否定的,這時愛因斯坦腦袋的閘門才突然開啟,因而寫出有關於宇宙發展的驚世理論。


你以為只有像愛因斯坦如此聰明絕頂的人才能有所創造力嗎?根據《美國科學心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Mind)報導,創意思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聰明才智並非絕對因素。


是否還記得你小時候多有創造力?竹竿可以當馬騎、任何東西都能是玩具。但為什麼一進入校園,創造力卻開始下降?「學校是教學生如何『正確地』解決問題,而非『創意地』解決問題。」《美國科學心智》解釋,到了某個程度後,人們的大腦開始習慣使用原有的思考模式,導致我們愈來愈難去突破思考屏障。


在從事創意發想時,就該把我們原始的本能召喚出來。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請先記住以下8個扼殺創意思考的絆腳石,千萬別讓它們絆倒你!


絆腳石1:急躁沒耐性
大腦會自動儲存我們的「體驗」,進而演變成「創意」。只是要等到創意從腦中爆發,需要一段時間的準備期。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創意與準備工作(preparation)有關。這就像是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A. Edison)所說:「天才是1%的天分與99%的努力。」「準備」需要花時間,當一個挑戰出現,你得從各方面去檢視它,這是一個找尋答案的「旅程」。


此時,唯有耐心準備,才是尋找創意的最好方法。


絆腳石2:關起門埋頭苦思
萬里無雲的天空不會發生閃電,就像創意不會憑空出現一樣,它是建立在你原有的知識體系之上。


誠品信義店副理宓昌松在同事眼中是點子王,他把3C商品、家飾店、設計品牌、橄欖油店、書店等各不相干的櫃位,統統放在誠品信義店同一層樓的商場裡,卻不會有不協調之感。創意的出現全來自於他平時的累積,他會把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的東西剪下來分類收集,包括美食、手作品、彩妝、服飾等等,當他想要在商場中運用某種元素時,就會去翻閱,想法隨即會在腦中撞擊、出現。


此外,讓自己身旁充滿各種類型的人事物,創意就會自然而然跑出來。華碩電腦設計研究企劃課主任劉瑛峰在生活中不停的「觀察」和「詢問」,坐捷運看到老人家拿起老花眼鏡在看手機,他就會聯想到手機螢幕可能不夠大,或是手機按鍵太小,公司研發的產品就要改善此類問題。他也會進一步去詢問對方,「至少要問到5個『為什麼』,才能問到他深層的想法。」


絆腳石3:積習難改
如果你總是用某種方式思考,你就會總是得到某種類型的答案,也就是舊(old)的創意。


要有創意思考,就要破除原有的思考模式。「使用網路」是現代人用來搜尋資訊的方法,但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陳文玲卻認為,網路快速、聚焦的特性,讓我們的腦袋變得「同時、多功」,得同時間解決多個問題。例如使用Google搜尋,你只會看關鍵字,一些其他看似無用的資訊就會被自動略過,「我們因而喪失慢慢讀一本書,讀出其他東西、其他連結的能力。」


因此,可以試著用不同方法來做創意思考,像是隨手畫圖、寫作,讓右腦適時被刺激。


絆腳石4:專家至上
在動腦會議上,如果老闆第一個開講,通常不會有想提出任何「瘋狂」的建議。所以,最好想個法子把老闆弄出去喝咖啡或吃個甜甜圈。


此外,在動腦會議上,千萬別唯「專家」是從。找個技工,他知道怎麼製造東西;邀請閱歷豐富的客戶服務代表;找個科幻小說迷。這些人擁有你需要的洞察力。


絆腳石5:想太多
「不要讓你心中的『法官』出現,」陳文玲在政大開設不少創意課程,一開始她會要求學生,不要把心中的「法官」帶進教室。


「法官」就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所得的社會化知識,是一種內在剎車角色。它在我們與人相處時是好的東西,讓我們得體的與人溝通、互動,但它放在創意脈絡中就是個「壞」東西,使得你開始設限自己:這個想法好嗎?會不會不符合其他人的期待?當你的腦中冒出這些問題,真正的創意可能因此被摒棄。


「麵團要成為麵包,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發酵,創意也是,」水越設計總管周育如強調,在創意成為可用的點子之前,要盡量找到各種可能性。例如當水越要開發自有產品時,設計師們會各自提出彼此目前最煩惱的3個問題,大家再從彼此的煩惱中找到共通點,進而發想成為產品。


在一個創意出來時,請先不要判斷它是好或壞。創意愈多愈好,只要執行時,再利用創新性、故事性等元素來過濾創意。


絆腳石6:臨時抱佛腳
我們多半是需要的時候才開始想創意,往往是愈想愈沒創意。創意不是「刻意」下的產物,無意識或是放鬆狀態下,更能激發創意。讓自己離開原本的環境,會迸出許多靈感。


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Salvador Dali)也常在短暫休憩時得到畫作靈感。《美國科學心智》指出,當達利躺在沙發上睡覺時,他會放一支湯匙在沙發邊緣,再放一個盤子在地上,等快要進入睡眠狀態,他的手因為放鬆,讓湯匙掉落到盤子上,此時驚醒的他就會趕緊畫出在半睡眠狀態下看到的景象。也難怪達利的畫作會如此的「驚世駭俗」,並充滿創意。


所以不妨讓自己作點「白日夢」,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絆腳石7:開會強制輪流發言
美國知名設計顧問公司IDEO總經理湯姆.凱利(Tom Kelly)曾參加一場所謂的動腦會議,16個人擠在會議室裡,每人輪流發言2分鐘。這是民主,但每人如坐針氈,會議毫無目標,完全稱不上是動腦會議。


而做筆記會把注意力移轉到大腦錯誤的一邊,就像一邊跳舞一邊在膝上打字。動腦會議上千萬別像上歷史課一樣死板。


絆腳石8:不准有蠢點子
運動功能的購物手推車、自黏性尿片、購買尷尬產品時用的布簾,這些都是IDEO員工在動腦會議上想出來的怪點子。因此開會時想說就說,天馬行空的鬼點子有可能是很好的創意。


還有,在滑雪勝地或海灘度假中心開動腦會議可能適得其反。在外開會是不錯的想法,但別忘記,你要的是辦公室隨時吹著創意的風聲,就像海邊經常吹拂的清風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n 的頭像
    Ben

    Benjamin部落格天地 (勳爸的GO天空部落格)

    B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